马达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194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总成,其包括马达、及与马达连接的齿轮箱,所述马达包括一马达外壳、安装于马达外壳内的电枢轴、安装于马达外壳底部的止推板、及压装于止推板上的直身轴承;所述齿轮箱包括一输出齿轮轴、驱动该输出齿轮轴转动的驱动盘、齿轮、安装于齿轮内腔的缓冲垫、直身轴承组件、及安装有一轴承的支承座;所述止推板与支承座分别设有球形表面,电枢轴依次穿过直身轴承、直身轴承组件、及支承座内轴承的内孔,其两端面分别与止推板和支承座的球形表面接触,该电枢轴上设有一蜗杆,其上还固定有一换向器,该蜗杆位于直身轴承组件与支承座的轴承之间,该蜗杆随电枢轴的转动进而驱动齿轮箱内齿轮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小马达输出轴在额定负载下的串动和震动,并降低了马达的噪声,提高了马达的输出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马达输出效率的马达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马达总成通常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马达和齿轮箱,其中,马达的电枢轴从马 达端盖上的轴承伸出,并抵达位于设置在齿轮箱孔内的轴承。端盖上的轴承和齿轮箱孔内 的轴承之间的电枢轴通过蜗杆驱动齿轮箱的齿轮,该蜗杆安装在电枢轴上,可随着电枢轴 转动。现有的这种设计的缺陷在于电枢轴通过蜗杆驱动齿轮箱的齿轮时,会受到齿轮 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通过蜗杆分解为轴向和径向两部分,轴向的力会分别传给铁壳 和齿轮箱孔的底部,这种力会对马达运行时产生串动,从而产生震动、给马达带来噪声。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案是在电枢轴上靠近铁壳部位装配一个耐磨 的垫片,在齿轮箱的孔底也装一个耐磨的垫片,该种方案的缺陷在于,装在电枢轴上的垫片 与轴一起运动,要求轴配合垫片部位要加工,并要求铁壳的底部表面光洁度较高;在与齿轮 箱底部垫片接触的电枢轴端,要求为圆弧表面,精度要求较高,以减小摩擦。。这种方案的缺 陷在于铁壳,电枢轴等部件精度等级要求较高,垫片的材料要求也高,导致马达材料成本 和加工成本变高。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种方案是在齿轮箱底部和铁壳的底部各用一个钢球,钢球可 以减少摩擦,但是对整个装配链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为了配合铁壳和齿轮箱,通常需要 对电枢轴进行第二次加工,导致成本增加;同时,由于电枢轴同钢球接触为金属与金属接 触,磨损一段时间以后,噪声较大,电机的串动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总成,其可以降低材料及加工成本,还能 有效减低摩擦和电机的串动,从而减小震动,降低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总成,其包括马达、及与马达连接的 齿轮箱,所述马达包括一马达外壳、安装于马达外壳内的电枢轴、安装于马达外壳底部的止 推板、及压装于止推板上的直身轴承;所述齿轮箱包括一输出齿轮轴、驱动该输出齿轮轴转 动的驱动盘、齿轮、安装于齿轮内腔的缓冲垫、直身轴承组件、及安装有一轴承的支承座;所 述止推板与支承座分别设有球形表面,电枢轴依次穿过直身轴承、直身轴承组件、及支承座 内轴承的内孔,其两端面分别与止推板和支承座的球形表面接触,该电枢轴上设有一蜗杆, 其上还固定有一换向器,该蜗杆位于直身轴承组件与支承座的轴承之间,该蜗杆随电枢轴 的转动进而驱动齿轮箱内齿轮的转动。所述止推板一端为一平面,另一端为所述球形表面,该球形表面一端还设有一环 状结构,该平面与马达外壳的底部相接触,电枢轴一端穿过该环状结构与该球形表面相接 触。所述止推板采用两边对称结构,其两端面分别设有所述球形表面及分别设于球形 表面一端的环状结构。所述齿轮箱通过螺丝连接到该马达外壳上,该马达外壳与齿轮箱之间设有端盖组 合,该端盖组合连接电源输入到换向器上,该换向器的端面上设有垫片。所述齿轮箱包括一腔体,该腔体位于直身轴承组件与蜗杆之间,该直身轴承组件 一端贴靠该齿轮箱腔体的底部,另一端贴靠电枢轴上换向器的端面或换向器端面上的垫片 上。所述驱动盘上包括三个V型突起,缓冲垫上与之对应设有三个V型槽以容纳该三 个V型突起;该驱动盘上还设有一内花键孔与输出齿轮轴相配合,从而带动输出齿轮轴转动。所述直身轴承组件为金属轴承,其包括一直身轴承、及套设于该直身轴承外的一 轴承套,该直身轴承的内孔与电枢轴的外径相配合,该轴承套的外径与齿轮箱的内径相配 合,该轴承套由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轴承套的端面与齿轮箱的内孔端面接触,该轴承套采用注塑成型安装于直身 轴承上,该轴承套上设有数个特征孔、该特征孔按径向均勻分布于轴承套上。所述支承座里的轴承为球形轴承或直身轴承,该支承座里还安装有一缓冲套,该 支承座外表面上突出设有数条间隔排布的长、短筋,支承座通过该数条长、短筋与齿轮箱的 内腔配合;进一步地,该支承座的一个端面设有六个均勻分布的开口,缓冲套及齿轮箱上均 设有均勻分布的三条筋,缓冲套通过其三条筋及支承座的三个均勻分布的开口与支承座进 行固定定位,支承座的另外三个均勻分布的开口与齿轮箱上的三条筋进行配合,以防止支 承座在齿轮箱内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马达总成,其不仅装配方便简单,可以 减低材料及加工成本,且其止推板和支承座采用球形表面,可以有效减低马达运转的时候 电枢轴在轴向的摩擦和电机的串动,减小马达电枢轴在额定负载下的串动和震动,并降低 了马达的噪声,提高了马达的输出效率。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马达总成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马达总成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图4分别为图1中局部B和C的放大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止推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止推板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止推板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图7中止推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齿轮箱的局部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直身轴承组件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直身轴承组件的背面结构视图图13为本技术中支承座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支承座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缓冲套装入支承座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中支承座及轴承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支承座及轴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 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 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总成,其包括马达16、及与马达16连接 的齿轮箱6,所述马达16包括一马达外壳2、安装于马达外壳2内的电枢轴22、安装于马达 外壳2底部的止推板1、及压装于止推板1上的直身轴承17 ;所述齿轮箱6包括一输出齿轮 轴21、驱动该输出齿轮轴21转动的驱动盘9、齿轮7、安装于齿轮7内腔的缓冲垫8、直身轴 承组件18、及安装有一轴承的支承座11,该轴承优选为一球形轴承20 ;所述止推板1与支 承座11分别设有球形表面,电枢轴22依次穿过直身轴承17、直身轴承组件18、及球形轴承 20的内孔,其两端面22、36分别与止推板1和支承座11的球形表面24、29接触,该电枢轴 22上设有一蜗杆12,其上还固定有一换向器15,该蜗杆12位于直身轴承组件18与球形轴 承20之间,该蜗杆12随电枢轴22的转动进而驱动齿轮箱6内齿轮7的转动。如图5-7所示,本技术中的止推板1 一端为一平面25,另一端为一球形表面 24,用于防止电枢轴22在马达外壳2内在直身轴承17里朝马达外壳方向串动。该球形表 面24 —端还设有一环状结构23,用以固定直身轴承17防止其轴向串动。该平面25与马 达外壳2的底部相接触,电枢轴22 —端穿过该环状结构23与该球形表面24相接触,该止 推板1由该平面25与环状结构23 —起使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及与马达连接的齿轮箱,所述马达包括一马达外壳、安装于马达外壳内的电枢轴、安装于马达外壳底部的止推板、及压装于止推板上的直身轴承;所述齿轮箱包括一输出齿轮轴、驱动该输出齿轮轴转动的驱动盘、齿轮、安装于齿轮内腔的缓冲垫、直身轴承组件、及安装有一轴承的支承座;所述止推板与支承座分别设有球形表面,电枢轴依次穿过直身轴承、直身轴承组件、及支承座内轴承的内孔,其两端面分别与止推板和支承座的球形表面接触,该电枢轴上设有一蜗杆,其上还固定有一换向器,该蜗杆位于直身轴承组件与支承座的轴承之间,该蜗杆随电枢轴的转动进而驱动齿轮箱内齿轮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禹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