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2332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刷臂组件包括大刷臂、小刷臂、小刷臂衬板、前臂杆组件和清洗组件,其中大刷臂、小刷臂、和前臂杆组件顺次连接,且大刷臂与小刷臂之间由销钉、梯形铆钉和拉簧配合连接,前臂杆组件与小刷臂固定连接且前臂杆组件上设置有刷片组件,清洗组件包括喷嘴、清洗胶管、套管和喷嘴安装板。该刷臂组件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线条流畅、可靠性好,产品和加工工艺可以形成标准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尤其涉及高速运行的交通工具配置的刮 雨器的刷臂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刮雨器,不论是适用于汽车还是火车的,基本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包括 雨刷臂组件和雨刷刮板。雨刷臂一端与连杆机构相接,可做枢轴运动;雨刷刮板安装于雨刷 臂组件的另一端,可刮刷挡风玻璃。即使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种无骨雨刷,工作方 式大致如此。常规的改进多针对于刷臂本身的机械强度、雨刷刮板的对玻璃的柔性刮刷等。但将传统刮雨器直接应用于高速列车上时,存在以前问题1、无法在高速环境下适用由于现有刮雨器侧面均为实心结构,往往只能在限速 150km/h的情况下良好地工作,当机车运行速度在200km/h时,所产生的气流和风压会使刷 臂从需进行雨水刮除的挡风玻璃上浮起,降低了雨刷刮板与玻璃间的贴面紧度,影响刷除 效果;尽管目前有一些考虑到高速运行环境的刮雨器的设计,比如增大雨刷刮板的压紧程 度,自适应弹簧钢片等,但始终无法有质的提高。2、无法在高强度环境下适用由于现有刮雨器设计均在小于160km/h的速度中应 用,当列车以超过200km/h高速行驶或者高速列车飞速运行甚至接近于350km/h时,气流和 风压的强度将迅速升高,而传统刮雨器会因高速气流和强大的风压使贴附于挡风玻璃上的 前臂杆组件浮起后折断,从而产生严重的事故隐患。3、刮雨行程不流畅由于现有刮雨器刷臂与前臂杆的重量比较大,导致刮雨器在 高速运动环境中工作时刮雨行程末端动作迟滞,整个刮雨行程动作不流畅,雨水刮除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主要解决了现有刷臂组件 无法在高速、高强度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该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刷臂组件包括大刷臂、小刷臂、小刷臂衬板、前 臂杆组件和清洗组件,其中大刷臂、小刷臂、和前臂杆组件顺次连接,且大刷臂与小刷臂之 间由销钉、梯形铆钉和拉簧配合连接,前臂杆组件与小刷臂固定连接且前臂杆组件上设置 有刷片组件,清洗组件包括喷嘴、清洗胶管、套管和喷嘴安装板;设刮雨器工作时小刷臂扫 过的面为水平面,小刷臂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则在所述小刷臂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 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小刷臂侧面。以上所述通孔共有3至5个,且沿小刷臂侧面宽度的中心连线排列设置,各通孔之 间的孔距为2 3倍平均孔径;大刷臂近端位置处的第一个通孔距离所述销钉50 80mm。 以上所述通孔共有5个,孔距为30mm ;设小刷臂长度/宽度为340 X梯形(35 X 12)3设大刷臂、小刷臂至前臂杆组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所述5个通孔的孔径沿正方向依次为 Φ 16、Φ 14、Φ 12、Φ 10、Φ 8,且通孔Φ 16距离小刷臂上所述销钉距离为55_。以上所述前臂杆组件上的刷片组件采用通用雨刷刷条,在刷片组件背部设置有 高强度混合(耐老化)绝缘材料制成的扰流翼;扰流翼的长度为刷片组件长度的75%至 95%。以上所述刷片组件长度为535mm,扰流翼的长度为480mm。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小刷臂侧面通孔的设置在保证刷臂组件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机 车告诉运行中的风阻和湍流,减小了小刷臂与大刷臂的重量比,使得刮雨器在整个刮雨行 程中工作流畅,刮刷干净彻底,进一步提高了刮雨效果,基本消除了在工作中风压带来的噪 音;附加的扰流翼,有效地提高了刮雨器的适应速度范围,完全适用于高速列车的要求。另外,本技术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线条流畅、可靠性好,产品和加工工艺可以 形成标准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扰流翼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大刷臂,2-小刷臂,3-前臂杆组件,4、刷片组件,5-扰流翼,6_通孔,7_销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参考图1、图2,在小刷臂的侧面开设5个通孔,各通孔的孔距为30mm ;设大刷臂、 小刷臂至前臂杆组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所述5个通孔的孔径沿正方向依次为Φ 16、Φ 14、 Φ 12、Φ 10、Φ 8,且通孔Φ 16距离小刷臂与大刷臂连接处的销钉55mm,且这5个通孔沿小刷 臂侧面宽度的中心连线排列设置。前臂杆组件上的刷片组件采用通用雨刷刷条,在刷片组 件背部设置有高强度混合(耐老化)绝缘材料制成的扰流翼,其中,刷片组件长度为535mm, 扰流翼的长度为480mm。上述结构是经过大量试验优化所得,具体参见如下表一表一 从试验过程中得出1).所加扰流翼的长度最佳值为480mm(刮片长度为535mm),扰流翼优选具有高强 度、绝缘性好、耐老化材料产品。具有高强度是为了防止被异物撞击损坏,选绝缘性好是防 止扰流翼被异物撞飞,打到高压线上,会造成短路故障从而引发事故隐患。防老化材料的选 取可增强质量可靠性。2).在小刷臂两侧钻通风孔,减小风阻,使刮刷流畅,刮刷效果良好,提高了刮雨器 在高速情况下的刮刷性能。3).钻孔数量太少,孔径太小,刮刷效果不明显;钻孔数量太多,孔径太大又对刮臂的强度影响太大,最终确定钻孔数量为5个,孔距为30mm,5个通孔的孔径沿正方向依次 为Φ 16、Φ 14、Φ 12、Φ 10、Φ 8,且通孔Φ 16距离小刷臂与大刷臂连接处的销钉55_,目的 是避开小刷臂和大刷臂的配合处,保证连接强度。各孔的中心都在一条直线上,各孔(上下 位置)基本都在小刷臂侧面的中间位置。4).在动车以300km/h高速行驶下的试验情况来看,刮刷效果良好,刮臂强度能够 满足刮刷要求。5).质量可靠、外形美观、线条流畅、结构紧凑。从试验结果来看,加扰流翼和在小刷臂两侧钻通风孔对提高刮雨器的性能很有必 要,使刮刷流畅,刮刷效果良好,提高了刮雨器在高速情况下的刮刷性能。权利要求一种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所述刷臂组件包括大刷臂、小刷臂、小刷臂衬板、前臂杆组件和清洗组件,其中大刷臂、小刷臂、和前臂杆组件顺次连接,且大刷臂与小刷臂之间由销钉、梯形铆钉和拉簧配合连接,前臂杆组件与小刷臂固定连接且前臂杆组件上设置有刷片组件,清洗组件包括喷嘴、清洗胶管、套管和喷嘴安装板;其特征在于设刮雨器工作时小刷臂扫过的面为水平面,小刷臂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则在所述小刷臂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小刷臂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共有 3至5个,且沿小刷臂侧面宽度的中心连线排列设置,各通孔之间的孔距为2 3倍平均孔 径;大刷臂近端位置处的第一个通孔距离所述销钉50 8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共有 5个,孔距为30mm;设大刷臂、小刷臂至前臂杆组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所述5个通孔的孔径 沿正方向依次为Φ 16、Φ 14、Φ 12、Φ 10、Φ8,且通孔Φ 16距离小刷臂上所述销钉距离为 55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 杆组件上的刷片组件采用通用雨刷刷条,在刷片组件背部设置有高强度混合耐老化的绝缘 材料制成的扰流翼;扰流翼的长度为刷片组件长度的75%至9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片组件 长度为535mm,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列车用刮雨器的刷臂组件,所述刷臂组件包括大刷臂、小刷臂、小刷臂衬板、前臂杆组件和清洗组件,其中大刷臂、小刷臂、和前臂杆组件顺次连接,且大刷臂与小刷臂之间由销钉、梯形铆钉和拉簧配合连接,前臂杆组件与小刷臂固定连接且前臂杆组件上设置有刷片组件,清洗组件包括喷嘴、清洗胶管、套管和喷嘴安装板;其特征在于:设刮雨器工作时小刷臂扫过的面为水平面,小刷臂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则在所述小刷臂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小刷臂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增胜郭睿徐磊田拴成殷增余李军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