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137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该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壳体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每对换热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相邻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换热空腔封闭的密封件,各水换热空腔通过端头元件相互连通形成独立的水通道,水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各废热换热空腔的两端均分别与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换热板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由换热板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凸棱和凹沟,所述凸棱或凹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汽锅炉,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是一种能量回收装置,来自热电厂、炼焦厂或是砖窑厂的废气或是热水 均携带大量热量,如果不加以回收就排入环境当中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通常情况下用 来回收热量的装置一般都是换热器,只有在某些需要蒸汽的场合才会使用余热锅炉,余热 锅炉的内部一般均包括换热器、水循环回路以及循环泵,结构较为复杂,体积一般较大,不 适于某些安装场所较小的场合。另外,为了方便设置循环水的环路,余热锅炉的换热器一般 为热管式的,热管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在循环水的管道中流动,其流动较为平缓,水对管路的 冲刷作用小,水中杂质容易沉淀并堵塞管道,另外,管道式换热器由于管道直径较小而且具 有弯折,管路清洗不易,同时,管道式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不高,从而造成 现有余热锅炉的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该 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 口,壳体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每对换热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 的水换热空腔,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相邻换热板之 间设置有将所述换热空腔封闭的密封件,各水换热空腔通过端头元件相互连通形成独立的 水通道,水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各废热换热空腔的两端均分别 与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换热板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由换热板一端延伸 至另一端的凸棱和凹沟,所述凸棱或凹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所述进水口位于换热器的下部,出水口设置在换热器的上部。所述壳体为矩形壳体,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另两个侧面上。每块换热板的凸棱和凹沟为上下互补的凸棱和凹沟。所述凸棱与凹沟为横截面为梯形的凸棱与凹沟。本技术的水通道中的水与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中的废热介质通 过共同的换热板进行换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实现能量的回收,由于各供水流过的空间 对应连通形成一个水通道,这样,水从进水口进入本技术的水通道后,沿着水通道在各 换热板对之间往返折流,在流动过程中与废热介质换热,水温逐渐升高,由于各供废热流过 的换热空腔的两端均分别与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相连,因此,水一直与高温气体 换热,温升较大,并在出水口附近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经过汽水分离器分离后,蒸汽通入 需要蒸汽的设备中,水用于循环换热。本技术不需要水循环回路以及循环泵,与余热锅3炉相比,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体积小,同时,本技术的水通道由换热板对形成,将端头 元件去掉后供水流过的空间两端通透,易于清洗。另外,本技术的换热板为上、下表面 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凸棱和凹沟的波纹状板,波纹状板对介质起到较大的扰流,提高了换热 系数,其传热系数为管类换热器的2-4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去掉废热介质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废热介质进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内部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去掉端头处的U型管);图5是图4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广5中,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15,壳体15为方形壳体,壳体15 的正面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 1,壳体15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2,出水口 2上连通设置有汽水 分离器3,汽水分离器3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下端一侧设置有凝结水出口 4。壳体15 —侧 设置有废热介质进口,废热介质进口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废热介质进口接头5,废热介质进口 接头5与壳体1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图中未示出);壳体15的另一侧设置有废热介质出口, 废热介质处口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废热介质处口接头6,废热介质进口接头6与壳体15之间 设置有密封垫(图中未示出)。壳体15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换 热板对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8,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 热换热空腔9。换热板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形状互补的凸棱和凹沟,凸棱和凹沟的横截面 均为梯形。各凸棱和凹沟相互平行设置。相邻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将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 8和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9密闭成封闭空腔的密封垫10,这里的密封件选用了 密封垫,其密封也可以由焊接上的板构成永久密封结构实现。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8为 四周全密封,相应的水换热空腔通过端头上设置的U型管12相互连通形成独立的水通道, 各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8与U型管的连通方式可以通过在各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8的 相应位置设置开孔,然后再将各个开孔与U型管的相应端连通即可,这种连接方式对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端头元件为U型管,也可以延长相邻 两换热板对中靠外侧的两个换热板,并用一个垂直于换热板的板将两延长换热板焊接在一 起,同时将相邻两换热板对中靠内侧的两个换热板用垂直板直接焊接在一起,并将两垂直 板的两侧密封起来,实现相邻两水换热空腔的连通。换热板对端头上的水通道的进口 14与 壳体15上的进水口 1连通,水通道的出口 13与壳体15上的出水口 2连通。供废热介质流 过的废热换热空腔9为两侧密封,各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9的一端与热介质进 口连通,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通。权利要求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壳体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每对换热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相邻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换热空腔封闭的密封件,各水换热空腔通过端头元件相互连通形成独立的水通道,水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各废热换热空腔的两端均分别与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换热板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由换热板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凸棱和凹沟,所述凸棱或凹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换热器 的下部,出水口设置在换热器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矩形壳 体,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 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另两个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每块换热板的凸棱和凹 沟为上下互补的凸棱和凹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与凹沟为横截 面为梯形的凸棱与凹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该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壳体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每对换热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相邻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换热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式余热汽锅炉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壳体内设置有一组由两个换热板叠放而成的换热板对,每对换热板之间具有供水流过的水换热空腔,相邻两换热板对之间具有供废热介质流过的废热换热空腔,相邻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换热空腔封闭的密封件,各水换热空腔通过端头元件相互连通形成独立的水通道,水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各废热换热空腔的两端均分别与废热介质进口和废热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换热板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由换热板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凸棱和凹沟,所述凸棱或凹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夺潘志生史万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诺顿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