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海海洋底层缺氧现象实时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87925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海海洋底层缺氧现象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水质监测分站、水质监测控制主站、水声通讯与232串口通讯分站和电池包。水质监测分站包括数字量和模拟量传感器集成模块,水质监测控制主站包括数据处理器和外扩存储模块,水声通讯与232串口通讯分站包括海底水声通讯机集成模块、海面水声通讯机和232串口通讯模块;数据处理器通过现场传输总线与数字量传感器集成模块、模拟量传感器集成模块、外扩存储模块、海底水声通讯机集成模块相连接,数据处理器通过232总线与232串口通讯模块相连接,电池包与水质监测控制主站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功耗低、抗干扰性强、可扩展性好、实时监测数据准确安全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监测装置,特别是一种近海海洋底层缺氧现象实时监测 装置,主要应用于实时、准确地监测近海海洋底层与缺氧现象密切相关水质参数数据等。
技术介绍
海洋底层海水溶解氧含量值< 2mg/L的水体缺氧现象,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生态与 环境问题之一。近海特别是河口区域,大量营养盐和有机质的输入一方面容易引发赤潮,另 一方面快速消耗了下底层海水中的溶解氧,其浓度逐渐降低后形成“低氧区”,严重的形成 “缺氧区”,又被称为“死亡区”,不但鱼、虾和贝类无法在这些区域存活,就连海草也难以幸 存。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从70年代以来,海洋“死亡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在扩大,2004年 估算全球共有149个“死亡区”,而到了 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 200个,两年增加了 近30%。为此,环境署于2006年10月19日呼吁全世界沿海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 染,以遏止“死亡区”增多的势头。我国的长江口和珠江口就在新增的名单之列。所以,迫 切需要发展针对缺氧现象的有效监测手段,以使我们在了解缺氧现象发生机理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海洋浮标监测是现今世界上最有效实时获取数据的测量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海海洋底层缺氧现象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质监测分站、水质监测控制主站、水声通讯与232串口通讯分站和电池包;所述的水质监测分站包括数字量传感器集成模块和模拟量传感器集成模块,水质监测控制主站包括数据处理器和外扩存储模块,水声通讯与232串口通讯分站包括海底水声通讯机集成模块、海面水声通讯机和232串口通讯模块;所述的数据处理器通过现场传输总线与数字量传感器集成模块、模拟量传感器集成模块、外扩存储模块、海底水声通讯机集成模块相连接,数据处理器通过232总线与232串口通讯模块相连接,电池包与水质监测控制主站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波黄大吉陈建芳殷建军张礼杰张涛梁楚进项祖丰汤健彬张映波曾定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