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8562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及车辆。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搁物板(10)和地板(30)。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搁物板(10)和所述地板(30)之间的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位于车辆的行李箱与后排座椅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将加强板(20)直接固定在车辆地板上,且加强板(20)位于车辆的行李箱与后排座椅之间,所以能够阻挡后行李箱的物品向前冲撞,从而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此外,还能够通过加强板(20)将撞击力和震动分散传递到面积较大的地板(30)和地板(30)上与两边纵梁连接的横梁上,增强车身抗扭刚度,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而言,本技术大致涉及车辆后部结构及 具有该车辆后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安全性能对于车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 车辆的安全性能。而车身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反映出车辆的安全性能。在现有的车辆后部 结构中,由于搁物板紧靠后排座椅,所以在车辆受到撞击而致使后行李箱(也称后备箱等) 中放置的物体因撞击产生惯性向前冲撞时,会对后排的乘客造成威胁。另外,搁物板的下方 为用于储备行李等物品的空腔,且搁物板由其两侧高度方向上的支撑架支撑,跨度非常大, 导致车身中后部抗扭刚度和强度变差,进而降低了整个车身的安全性能,对车辆的安全性 能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传统的车辆后部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不能及时吸收撞击行李箱中的物体产生 的动能,而对后排乘客造成直接危害。因此,需要一种吸能的连接结构对后排乘客进行保护 作用。另外,由于搁物板跨度较大,导致车身抗扭刚度较低,进而导致车身安全性能较低,需 要加强车身抗扭刚度,提高车身安全性能,进而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车身能有足够的刚度,而 减小变形量,保护整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为解决在撞击中行李箱中的物体向前冲撞威胁后排乘客的安全的技 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及具有该车辆后部结构的车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心研究,并进行了大量测试和分析, 从而完成了本技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搁物板和地板,所述车辆后 部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搁物板和所述地板之间的加强板,且所述加强板位于车辆的行李 箱与后排座椅之间。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加强板包括固定在所述搁物板 前侧中部的上结合部和从所述上结合部向所述地板延伸分出的第一分出部和第二分出部, 所述第一分出部和所述第二分出部均固定在所述地板上。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用于增加 所述加强板的刚度的加强筋。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加强筋从所述第一分出部的下 部曲折延伸到所述第二分出部的下部。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加强筋整体地附设在所述加强 板上。 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上结合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上结合部借助于所述两个安装孔螺栓紧固在所述搁物板的前侧。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第一分出部和所述第二分出部 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地板贴合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地板上通过焊接预 埋有螺母,所述第一分出部和所述第二分出部分别借助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螺母紧固在所 述地板上。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形的钣金钢板 或冲压件。优选的是,在本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加强板基本上呈I形、倒V形、倒 Y形、倒U形或X形。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车辆,其具备上述车辆后部结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部结构及车辆后,由于增设有连接在所述搁物板和 所述地板之间的加强板,并将加强板直接固定在车辆地板上,且加强板位于车辆的行李箱 与后排座椅之间,所以能够阻挡后行李箱的物品向前冲撞,从而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此 外,还能够通过加强板将撞击力和震动分散传递到面积较大的地板和地板上与两边纵梁连 接的横梁上,增强车身抗扭刚度,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加强板的示意正面视图。图3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后部结构;252安装孔;10搁物板;253安装孔;20加强板;254安装孔;30地板;255安装孔;21上结合部;256安装孔;22第一分出部;261弯折部;23第二分出部;262弯折部;24加强筋;X宽度方向251安装孔;Y高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参照附图1至3,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相 同标号代表相同零部件。需要理解,附图1至3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和精神,其 绘制精度可能适当地低于机械制图精度。另外,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宽度方向X表示车辆的 宽度方向;高度方向Y代表车辆的高度方向。这里,高度方向也为竖直方向。而且,「前」、「后」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确定。而且,本文中,用语“第一”和“第二”不代表零部件的重要 性、顺序、位置关系等,仅用于在名称上区别一个或多个零部件。参照图1和图3,作为车身的一部分,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搁物板10、加强板20以及 地板30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搁物板(也称后搁物板、置物板等)10沿宽度方 向X的两侧通过边板(未图示)等连接件固定在车身上,而且,搁物板10是构成车辆行李 箱(也称后备箱、储物箱等)的重要部分。在本技术中,在搁物板10和地板30之间设 置有加强板20。其中,加强板20为一体成型件。且加强板20位于车辆的行李箱与后排座 椅之间。其中,优选的是,加强板20设置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正后方,所以在车辆受到撞击 而致使后行李箱中放置的物体由于撞击产生惯性向前冲击时,保障后排的乘客的安全。本技术中,加强板20整体上呈板状,加强板20将搁物板10的中部桥接到地 板30的中部,以便有效增加搁物板10的扭转刚度和强度,并将撞击等产生的力经由机械强 度较弱的搁物板10传递并分散到地板30的各部分。另外,优选的是,加强板20为一体成 形的钣金钢板或一体成形的冲压件。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加强板20的机械强度。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加强板20的优选形状。具体而言,加强板20包括上结 合部21、第一分出部22以及第二分出部23。上结合部21、第一分出部22以及第二分出部 23为加强板20的三个连接固定端部。上结合部21固定在搁物板10的中部。第一分出部 22和第二分出部23从上结合部21向地板30延伸分出。形象地说,本实施例的加强板20 基本上呈倒V形或倒Y形。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本技术的加强板20可以呈倒U形;或者,本 技术的加强板20呈X形;再或者,本技术的加强板20可以在高度方向Y的上部具 有多个分出部,同时在高度方向Y的下部也具有多个分出部。而且,本技术的加强板20 可以为多根相互平行的加强板,其中各加强板呈I形并沿高度方向Y设置,且优选地各根加 强板之间间隔相等地布置。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撞击等产生的力传递和分散到地板30 上,从而更好地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度和强度,使车身震动减小,降低噪声,提高车辆安全、 舒适性能。需要注意,加强板20也可以呈其它适当的形状,例如柱形,块状等。而且,本实 用新型中的术语“板”,可以表示各种形状,例如圆形,方形等,亦即,本技术的加强板20 的上结合部21、第一分出部22以及第二分出部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它适当 的形状。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结合部21固定在搁物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搁物板(10)和地板(3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搁物板(10)和所述地板(30)之间的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位于车辆的行李箱与后排座椅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国张健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