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自行车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181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自行车踏板,包括一踏板心轴及一踏板本体;该踏板心轴内侧端与踏板本体轴孔间配置有一第一转动组件,外侧端与踏板本体轴孔间设置有可为轴承的一第二转动组件及一第三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内环内侧壁及外环外侧壁可分别受该踏板心轴外侧端一限位壁,以及该踏板本体外侧端轴孔内一限位壁墙内壁面抵顶限位;第三转动组件的外环内侧壁可受该踏板本体的限位壁墙外壁面抵顶限位,内环外侧壁可受螺合于该踏板心轴外侧端上的一锁紧螺帽抵顶迫紧。据此,上述轴孔外侧端毋需设置习知外螺牙及螺合端盖,故轴孔壁墙厚度可缩减,双轴承设置可提高负载承受强度,也可缩短踏板心轴长度,使整体达到轻量化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与一种自行构件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轻量化自行车踏 板。
技术介绍
一般自行车踏板包括一踏板心轴,以及活动穿套轴枢在踏板心轴上的踏板本体, 为使踏板本体在承受踏板力时仍可以顺畅地转动,早期大多在踏板心轴与踏板本体间安装 珠巢式轴承,目前则以滚珠轴承最为普遍。现有踏板,特别是公路车竞赛用踏板,由于骑乘者可以藉由鞋底与踏板间的卡扣 装置活动卡扣连结,因此,其踏板面积,特别是轴向宽度可以缩小,相对地,可以采用短的踏 板心轴,除此之外,大多数踏板均采用长的踏板心轴,但由于采用长的踏板心轴,其踩踏力 作用位置通常具有较长的力臂,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力矩,当该弯曲力矩透过安装在踏 板心轴内侧端与外侧端处的轴承传递作用于踏板心轴时,相对地,这些轴承,特别是外侧端 的轴承,也会承受较大的负载作用力,为避免轴承受到损坏,影响枢转的顺畅性,通常踏板 心轴外侧端处会选择安装滚珠轴承,而内侧端处则可自由选择采用滚珠轴承或自润轴承。如图1所示,即揭示出一种现有常见踏板10的轴枢构造,其踏板心轴11外侧端安 装有一滚珠轴承12,该滚珠轴承12的内环121与外环122内侧壁分别靠抵定位于踏板心轴 11外周壁呈阶级状的限位壁111,以及踏板本体13轴孔131内周壁呈阶级状的限位壁132 上,其外侧壁则可分别受一螺锁于踏板心轴11外侧端外螺牙112上的一锁紧螺帽14,以及 一螺锁于踏板本体13轴孔131内螺牙133上的端盖15抵顶定位,藉此,该踏板心轴11与 踏板本体13彼此间可被轴向限位地活动枢转。上述踏板10的轴枢构造,特别是外侧端的滚珠轴承12,由于内环121的外侧壁必 需藉由端盖15来抵顶限位,因此,其踏板本体13的轴孔131外侧端就必需加工制作内螺牙 133来供端盖15螺锁固定,因此,为使踏板本体13能够顺利地加工成型上述内螺牙133,其 踏板本体13必需预留足够厚度的轴孔131壁墙,导致其厚度缩减受到限制,重量难以再减 轻。上述轴孔131外侧端必需同时预留锁紧螺帽14与端盖15的部分容纳空间,也会 增加踏板本体13的体积及重量,端盖15的设置,同样也会增加踏板10整体重量。由于上述外侧端的滚珠轴承12必需配合锁紧螺帽14与端盖15两个旋紧构件来 抵顶限位,因此,只要其中一旋紧构件未确实旋紧抵顶或产生松动时,该踏板心轴11与踏 板本体13间就会产生轴向间隙,这样的轴向间隙容易导致彼此在相对活动枢转时产生轴 向的晃动及相互碰撞现象,进而加速彼此相互枢转构造间的碰撞及磨耗损坏。上述锁紧螺帽14在安装状态下,会受到端盖15的覆盖遮蔽,因此,操作人员无法 立即且快速地检查确认及重新旋紧锁紧螺帽14,而必需先将该端盖15取下后,方可执行, 故操作上相当不便。为使踏板更为轻量,现有许多踏板会在踏板本体的轴向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缩减踏板心轴的长度;然而,当踏板心轴的长度缩短时,其外侧端所安装的滚珠轴承也将 承受更大的负载作用力,可以轻易地推断,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采用单一滚珠轴承的枢转 结构设计,将更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负载作用。为解决缩短踏板心轴所衍生的负载增加问题, 如图2所示的另外一种踏板20轴枢构造,乃将上述单一滚珠轴承12改为双滚珠轴承21相 互并排的结构,也就是将两轴承21内环211与外环212间的相对侧壁彼此相互靠抵,以期 提高负载承受强度;然而,这样的做法,只能单纯地改善上述踏板10在负载承受强度上的 缺点,其余问题并未能获得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自行车踏板,可使整体达到轻量化要 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轻量化自行车踏板,其特点是,系包括一踏板心轴,具有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其外侧端设置有一段外螺牙,所述外螺牙 内侧附近设置有一限位壁;一踏板本体,其内部轴向贯穿有一轴孔,该轴孔具有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所述轴 孔靠近外侧端处的内壁缘径向突设有一限位壁墙;一第一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内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内侧端间,所 述踏板本体内侧端藉由该第一转动组件与该踏板心轴内侧端相对活动枢转;一第二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外侧端间;所 述第二转动组件为一轴承,且具相对转动的一外环及一内环;所述内环的内侧壁及外环的 外侧壁,分别受上述踏板心轴的限位壁及踏板本体的限位壁墙内壁面抵顶限位;一第三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外侧端间;所 述第三转动组件为一轴承,且具相对转动的一外环及一内环;所述外环的内侧壁受上述踏 板本体的限位壁墙外壁面抵顶限位;一锁紧螺帽,供螺合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的外螺牙上,用以抵顶迫紧上述第三 转动组件的内环外侧壁。该第一转动组件为一自润轴承。该第一转动组件为一滚珠轴承。该第二转动组件为一滚珠轴承。该第三转动组件为一滚珠轴承。该锁紧螺帽外周壁还套设定位有一防尘套盖,该防尘套盖外周壁靠近或抵接于上 述踏板本体外侧端轴孔的相对孔壁。该锁紧螺帽外周壁设置有一供预定工具扳转的扳动部位,该扳动部位突出裸露于 上述踏板本体外侧端的轴孔外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枢构造,由于踏板本体的轴孔外侧端毋需加工习知的外 螺牙及螺合端盖,因此,可简化制程、降低加工及零件成本,并可适当地缩减削薄轴孔的壁 墙厚度,加上轴孔外侧端只需足够锁紧螺帽局部容纳的空间,使轴孔长度也可适当地缩减, 因此,均可藉以大幅地降低踏板本体的重量。2、所述踏板心轴外侧端采用第二转动组件及第三转动组件的双轴承设计,可以提 高外侧端的负载承受强度,因此,即使采用短踏板心轴设计,也不会有负载承受强度不足的 疑虑,同时,该踏板本体的轴孔长度也可相对地缩减,同样可以使踏板整体重量大幅地减 轻,而达到预期的轻量化要求。3、本技术踏板外侧端采用单一锁紧螺帽,而毋需端盖的设计,操作人员可以 立即快速地检查确认或重新旋紧锁紧螺帽,而毋需拆除端盖,故操作相当简单快速。而单一 锁紧组件的设计,也可以大幅地降低因旋紧构件松动导致踏板本体与踏板心轴间在活动枢 转时产生相互碰撞及晃动的机率,进而确保枢转的顺畅性及枢转构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踏板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另一习知踏板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踏板的外观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踏板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踏板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踏板外侧端的局部放大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本技术是一种轻量化自行车踏板的较佳实施例,该踏板主要包 括一踏板心轴30、一踏板本体40、一第一转动组件50、一第二转动组件60、一第三转动组件 70及一锁紧螺帽80 ;以下系针对上述组成构件分述说明。关于该踏板心轴30,具有一内侧端31及一外侧端32 ;其外侧端32设置有一段外 螺牙33,所述外螺牙33内侧附近设置有一限位壁34。关于该踏板本体40,其内部轴向贯穿有一轴孔41,该轴孔41具有一内侧端42及 一外侧端43 ;所述轴孔41靠近外侧端43处的内壁缘径向突设有一限位壁墙44。关于该第一转动组件50,可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30内侧端31与踏板本体40的 轴孔41内侧端42间,使所述踏板本体40内侧端42可藉由该第一转动组件50与该踏板心 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系包括:一踏板心轴,具有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其外侧端设置有一段外螺牙,所述外螺牙内侧附近设置有一限位壁;一踏板本体,其内部轴向贯穿有一轴孔,该轴孔具有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所述轴孔靠近外侧端处的内壁缘径向突设有一限位壁墙;一第一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内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内侧端间,所述踏板本体内侧端藉由该第一转动组件与该踏板心轴内侧端相对活动枢转;一第二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外侧端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为一轴承,且具相对转动的一外环及一内环;所述内环的内侧壁及外环的外侧壁,分别受上述踏板心轴的限位壁及踏板本体的限位壁墙内壁面抵顶限位;一第三转动组件,被安装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与踏板本体的轴孔外侧端间;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为一轴承,且具相对转动的一外环及一内环;所述外环的内侧壁受上述踏板本体的限位壁墙外壁面抵顶限位;一锁紧螺帽,供螺合于上述踏板心轴外侧端的外螺牙上,用以抵顶迫紧上述第三转动组件的内环外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庆铨
申请(专利权)人:维克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