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4689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人工只需将集成后的前级控制单元电路板、后级控制单元电路板焊接在逆变器主线路板上,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以及成品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更加低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通常包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前级控 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均通过将其元器件直接焊接设置在逆变器主线路板上,然而由于当 今社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并且人为因素容易造成不良品增多,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的 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 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 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只需将集成后的前级控制单元电路板、后级控制单 元电路板焊接在逆变器主线路板上,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以及成品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 成本更加低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包括前级电源输入模块、欠压报 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温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级电源输入模块分别给欠压报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 护模块一级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供电,欠压报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温保护模 块、过载保护模块分别控制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后级控制单元包括后级电源输入模块、后级 PWM驱动控制模块、短路检测模块、AC电压反馈模块、H桥驱动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级电源输入模块为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供电,短路 检测模块、AC电压反馈模块分别控制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驱动H 桥驱动模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前级控制单元框图;图2为本技术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后级控制单元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与附图2,本技术公开的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括前级控制单 元与后级控制单元,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只需将集成后的前级控制单元电路板、后级控制单元电路 板焊接在逆变器主线路板上,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以及成品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更 加低廉。前级控制单元包括前级电源输入模块、欠压报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温 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前级电源输入模块分别给欠压报警与关 断模块、过压保护模块一级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供电,欠压报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护模 块、过温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分别控制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后级控制单元包括后级电源输入模块、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短路检测模块、AC 电压反馈模块、H桥驱动模块。后级电源输入模块为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供电,短路检测 模块、AC电压反馈模块分别控制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驱动H桥 驱动模块。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包 括前级电源输入模块、欠压报警与关断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温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 前级PWM驱动控制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级控制单 元包括后级电源输入模块、后级PWM驱动控制模块、短路检测模块、AC电压反馈模块、H桥驱 动模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本技术技术方案,人工只需将集成后的前级控制单元电路板、后级控制单元电路板焊接在逆变器主线路板上,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以及成品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更加低廉。文档编号H02M7/42GK201887676SQ20102068433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孔祥伟, 汪小微 申请人:温州市新焦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逆变器控制装置,包括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控制单元与后级控制单元分别独立集成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伟汪小微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新焦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