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冷却壁安装用抱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4035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冷却壁安装用抱杆装置,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并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包括吊盘,还包括安装于吊盘的立柱、连接于立柱的吊杆和活动顶杆,吊杆顶端设有吊运装置,吊杆的下部与立柱通过铰接方式相连,吊杆与立柱间设有调整装置,活动顶杆安装于立柱上吊杆下方的位置。立柱的顶部套装有可相对立柱转动的上套筒,第一调整吊耳位于上套筒上;立柱的中部套装有可相对立柱转动的中套筒,吊杆的下部与中套筒铰接;立柱的底部套装有可相对立柱转动的下套筒,活动顶杆的外顶杆的根部连接于下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施工用料成本,适用于各种高炉冷却壁的安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炉设备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炉冷却壁安装的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冷却壁是高炉炉壳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冷却壁的安装是高炉设备安装 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工序,其安装效率对施工工期、高炉质量影响很大。现有的施工工艺一股 为利用吊运工具吊运冷却壁至炉内,利用推车及连接于环形轨道的电动葫芦使冷却壁基本 就位,搭设平台安装冷却壁。由于环形轨道搭建于炉喉处的炉壳上,只能等炉壳安装完毕后 才能进行冷却壁的安装,总体施工周期长。冷却壁的就位及安装需要的推车、临时平台等辅 助设备较多,设施的安装和拆卸加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由于施工作业面较小,不易多 人同时施工,效率低,使工期加长,并且多处需要人力将冷却壁准确定位,对冷却壁和人员 都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另外,企业工法编号YYGF-03-2005中运用“液压推顶器”进行冷却壁安装,液压 设备安装和使用过程较复杂,要专人操作,且占用较大的空间位置,不利于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效率高、操作简单的高炉冷却壁安 装用抱杆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炉冷却壁安装用抱杆装置,包括吊盘,还包括安 装于吊盘的立柱、连接于立柱的吊杆和活动顶杆,吊杆顶端设有吊运装置,吊杆的下部与立 柱通过铰接方式相连,吊杆与立柱间设有调整装置,活动顶杆安装于立柱上吊杆下方的位置。所述吊运装置包括设置于吊杆顶端的运载吊耳和钩挂于运载吊耳的吊运手动葫芦。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设置于立柱顶部的第一调整吊耳、设置于吊杆顶端的第二调整 吊耳和将两个吊耳相连接的调整手动葫芦。所述活动顶杆包括内顶杆和外顶杆,外顶杆上沿其轴向开有滑槽,内顶杆位于滑 槽内,内顶杆上设置有第一收放吊耳,外顶杆上设置有第二收放吊耳,第一收放吊耳位于第 二收放吊耳与立柱之间,第一收放吊耳和第二收放吊耳之间采用手动葫芦联接。立柱的顶部套装有可相对立柱转动的上套筒,第一调整吊耳位于上套筒上;立柱 的中部套装有可相对立柱转动的中套筒,吊杆的下部与中套筒铰接;立柱的底部套装有可 相对立柱转动的下套筒,活动顶杆的外顶杆的根部连接于下套筒。所述立柱上固定设置有上架板、中架板和下架板,上套筒、中套筒和下套筒分别放 置于架板、中架板和下架板之上。所述立柱根部焊接于吊盘,并沿立柱周向均布四个加强肋。所述中套筒与吊杆采用销钉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辅助设施少,节约施工空间;操作简单、 定位准确,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可以与炉壳同时施工,缩短工期;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施 工用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H部分放大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吊盘,2-立柱,21-上架板,22-中架板,23-下架板,3-吊杆,4_活 动顶杆,44-内顶杆,45-外顶杆,51-上套筒,52-中套筒,53-下套筒,61-第一调整吊耳, 62-第二调整吊耳,63-运载吊耳,64-第一收放吊耳,65-第二收放吊耳,7-加强肋,81-调 整手动葫芦,82-起吊手动葫芦,83-收放手动葫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冷却壁的安装步骤包括,将冷却壁吊运至炉内、调整到合适位置、固定安装。一股 冷却壁的尺寸大,重量较重,吊运工作一股都由大型吊运设备完成,本技术的各个部件 相互配合完成下面两项工作。高炉冷却壁安装用抱杆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吊盘1的立柱2、 连接于立柱2的吊杆3和活动顶杆4,吊杆3顶端设有吊运装置,吊杆3的下部与立柱通过 铰接方式相连,吊杆3与立柱2间设有调整装置,活动顶杆4安装于立柱2上吊杆3下方的 位置。当冷却壁吊运至炉内后,由吊杆3上的吊运装置承接,吊运装置可以调整冷却壁相对 吊杆3的高度,并使冷却壁随着吊杆3的运动而移动。由于本技术的高炉冷却壁安装 用抱杆装置不再依赖于搭设于炉壳上的用于吊运冷却壁环形轨道,那么在炉壳安装施工的 同时即可进行冷却壁的安装,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整个高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吊运装置可以是设置与吊杆3上的由电机牵引的链轮结构或其他可以起到起吊 作用的装置,从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本技术优选方案为,所述吊运装置包 括设置于吊杆3顶端的运载吊耳63和钩挂于运载吊耳63的吊运手动葫芦82,因为炉内空 间有限,结构简单就使操作更加顺利,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当吊杆3上承重时,也即吊杆3上的手动葫芦的挂钩上钩挂有冷却壁时,吊杆3的 下部于立柱2铰接相连,吊杆3与立柱2之间的调整装置用来调整吊杆与立柱2的相对位 置,调整装置可以为设置于立柱2顶端的滑轮和连接与吊杆3顶部并绕于滑轮的绳索,其它 能起到起吊作用的装置均可以用作本技术的调整装置。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吊杆3与 立柱2间的调整装置括设置于立柱2顶部的第一调整吊耳61、设置于吊杆3顶端的第二调 整吊耳62和将两个吊耳相连接的调整手动葫芦81。当冷却壁由大型吊运设备运至炉内被 吊杆3上起吊装置的吊运手动葫芦82接住后,为了将冷却壁移至待安装位置,可以配合操 作调整手动葫芦81和吊运手动葫芦82。操作调整手动葫芦81,以第一调整吊耳61为基点 拉动第二调整吊耳62,调整第二调整吊耳62沿径向与立柱2的距离,操作调整手动葫芦81 即可较准确的调整冷却壁至距离炉壁最近的位置,同时操作吊运手动葫芦82,将冷却壁调 整到合适高度以更接近安装目标位置。为了施工方便,立柱2与高炉中心线重合。这种实4施方式结构简单、手拉力小,操作灵活,并且很容易掌握,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培训难度。为达到顶推功能,活动顶杆4可采用可延伸式结构,例如齿轮与齿杆配合的推进 结构,以齿杆运动完成顶推工作。作为本技术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活动顶杆4包括 内顶杆44和外顶杆45,外顶杆45上沿其轴向开有滑槽,内顶杆44位于滑槽内,内顶杆44 和外顶杆45上分别设有第一收放吊耳64和第二收放吊耳65,第一收放吊耳64位于第二收 放吊耳65与立柱之间,第一收放吊耳64和第二收放吊耳65之间钩挂有收放手动葫芦83。 需要顶推时,拉动收放手动葫芦83的手拉链,缩短第一收放吊耳64和第二收放吊耳65之 间的距离,第一收放吊耳64带动内顶杆44沿外顶杆内壁伸出,整个活动顶杆4的长度加 长,内顶杆44伸至冷却壁后需要顶推时,可根据情况调整对手拉链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例 如在调整不够精确时,拉动收放手动葫芦83的手拉链进行顶推时,操作人员就会感到阻力 很大,这时候可以再操作调整手动葫芦81、起吊手动葫82,来调整冷却壁的位置,边调整、 边顶推。这样操作直观,有利于操作人员实时把握安装状况,避免冷却壁及炉壳的损伤。在安装周向位置不同的冷却壁时,就需要将吊杆2及顶杆、调整装置相应的转过 一定角度以适应冷却壁安装目标位置,本技术优选实时方案为立柱2的顶部套装有可 相对立柱2转动的上套筒51,第一调整吊耳61位于上套筒51上;立柱2的中部套装有可相 对立柱2转动的中套筒52,吊杆3的下部与中套筒52铰接;立柱2的底部套装有可相对立 柱2转动的下套筒53,活动顶杆4的外顶杆45的根部连接于下套筒53。由于套装于立柱 2上的上套筒51、中套筒52可以绕立柱2转动,当冷却壁距离目标位置沿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炉冷却壁安装用抱杆装置,包括吊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吊盘(1)的立柱(2)、连接于立柱(2)的吊杆(3)和活动顶杆(4),吊杆(3)顶端设有吊运装置,吊杆(3)的下部与立柱通过铰接方式相连,吊杆(3)与立柱(2)间设有调整装置,活动顶杆(4)安装于立柱(2)上吊杆(3)下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杨文辉袁勇徐琦陈文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