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承式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7364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且并列设置的一排钢筋桁架,其中每个钢筋桁架又包括上弦钢筋、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位于上弦钢筋两侧的下弦钢筋I、下弦钢筋II,所述上弦钢筋分别与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底板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紧凑,能减少钢筋用量,能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其稳定性,并外形更加美观,与混凝土的咬合更加理想,同时提高了底板作为模板时的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属于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结构建筑、桥梁等领域普遍采用楼承板,而楼承板是采用镀锌钢板经辊 压冷弯成型,主要用作永久性模板,该楼承板通过使用,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在施工过程中, 楼承板作为楼板使用,钢筋需要现场绑扎,不仅钢筋绑扎量大,且钢筋间距很难保证,在浇 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稳定性差,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减少钢筋用量,能 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其稳定性,能保证施工质量的自承式楼承板。本技术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且并列设置的一排钢筋桁架,其中每 个钢筋桁架又包括上弦钢筋、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位于上弦钢筋两侧的下弦钢筋I、下 弦钢筋II,所述上弦钢筋分别与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的下 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底板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底板固定连 接。这种设置结构紧凑,能减少钢筋用量,能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其稳定性。所述底板上横向并列设置有一排板谷,纵向并列设置有一排加强肋。这样设置不 仅使本产品外形更加美观,且与混凝土的咬合更加理想,同时提高了底板作为模板时的强 度。所述板谷的深度为0. 1 0. 5謹。所述底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搭扣,搭扣的设置可方便各底板之间相互拼接,防止在 浇注时,各底板之间脱开。所述上弦钢筋与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上端焊接,腹杆钢筋I的下端分别与下 弦钢筋I、底板焊接,腹杆钢筋I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底板焊接,通过焊接使上弦钢 筋与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上端之间,腹杆钢筋I的下端与下弦钢筋I、底板之间,腹杆 钢筋II的下端与下弦钢筋II、底板之间的连接都更加牢固。所述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下端焊接在底板的加强肋上,这样设置可方便操 作工人的焊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紧凑,能减少钢筋用量;所述钢筋桁架可以在工 厂加工,能自动化作业,不仅钢筋排列均勻,能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其稳定 性,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可以避免现场钢筋绑扎,缩短工期。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底板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且并列设置的 一排钢筋桁架2,其中每个钢筋桁架2又包括上弦钢筋3、腹杆钢筋14、腹杆钢筋115、位于 上弦钢筋3两侧的下弦钢筋16、下弦钢筋117,所述上弦钢筋3分别与腹杆钢筋14、腹杆钢 筋115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14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16、底板1固定连接,腹杆钢筋 115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117、底板1固定连接。再看图3、图4,所述底板1上横向并列设置有一排板谷8,该板谷8的深度为0. 1 0. 5mm。在底板1上还纵向并列设置有一排加强肋9。所述底板1的两端各设有一搭扣10, 通过搭扣10可使各底板1之间相互拼接在一起。所述上弦钢筋3与腹杆钢筋14、腹杆钢筋115的上端焊接在一起,腹杆钢筋14的 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16、底板1焊接在一起,腹杆钢筋115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117、底 板1焊接在一起。所述腹杆钢筋14、腹杆钢筋115的下端焊接在底板1的加强肋9上。使用时,可将若干本技术自承式楼承板直接铺设在钢梁上,并将各底板1之 间相互拼接在一起后,便可浇筑混凝土,这时,底板1可作为模板使用,钢筋桁架2可支撑楼 面受力,因钢筋桁架2的钢筋排列均勻,上下层钢筋间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充分得 到保证,所以可保证施工质量。权利要求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且并列设置的一排钢筋桁架(2),其中每个钢筋桁架(2)又包括上弦钢筋(3)、腹杆钢筋I(4)、腹杆钢筋II(5)、位于上弦钢筋(3)两侧的下弦钢筋I(6)、下弦钢筋II(7),所述上弦钢筋(3)分别与腹杆钢筋I(4)、腹杆钢筋II(5)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4)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6)、底板(1)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I(5)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7)、底板(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横向并列设置 有一排板谷(8),纵向并列设置有一排加强肋(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谷(8)的深度为0.1 0. 5mm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端各设 有一搭扣(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筋(3)与腹杆钢筋 I (4)、腹杆钢筋II (5)的上端焊接,腹杆钢筋I (4)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 (6)、底板(1)焊 接,腹杆钢筋Π(5)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 (7)、底板⑴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钢筋1(4)、腹 杆钢筋II (5)的下端焊接在底板(1)的加强肋(9)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且并列设置的一排钢筋桁架,其中每个钢筋桁架又包括上弦钢筋、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位于上弦钢筋两侧的下弦钢筋I、下弦钢筋II,所述上弦钢筋分别与腹杆钢筋I、腹杆钢筋II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底板固定连接,腹杆钢筋II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II、底板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紧凑,能减少钢筋用量,能保证浇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其稳定性,并外形更加美观,与混凝土的咬合更加理想,同时提高了底板作为模板时的强度。文档编号E04G11/36GK201665952SQ20102016243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夏峰, 姜军, 寿小峰, 徐丽君, 施建龙, 黄开龙 申请人:浙江精工轻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承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且并列设置的一排钢筋桁架(2),其中每个钢筋桁架(2)又包括上弦钢筋(3)、腹杆钢筋Ⅰ(4)、腹杆钢筋Ⅱ(5)、位于上弦钢筋(3)两侧的下弦钢筋Ⅰ(6)、下弦钢筋Ⅱ(7),所述上弦钢筋(3)分别与腹杆钢筋Ⅰ(4)、腹杆钢筋Ⅱ(5)的上端固定连接,腹杆钢筋Ⅰ(4)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Ⅰ(6)、底板(1)固定连接,腹杆钢筋Ⅱ(5)的下端分别与下弦钢筋Ⅱ(7)、底板(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龙施建龙夏峰姜军徐丽君寿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工轻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