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茎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1365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柴胡茎叶提取物,其特征是提取物中主要活性部位柴胡总黄酮含量为50%-90%,其中黄酮甙元及它们的重量比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10-17)∶(8-14)∶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胡茎叶提取物以及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我国有柴胡属植物40种,供药用的约2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部为中药柴胡的正品品种。柴胡为常用中药,性凉味苦,主治感冒,寒热往来,胸肋胀痛。其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镇咳、抗炎等。由于疗效确切,早已为国内外医药界所重视,但柴胡药用习惯多为根部。柴胡根部主要含三萜皂甙类化合物(Gao H,et al,柴胡属植物的化学与药理活性,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7(1)20)有柴胡皂甙a,b1,b2,b3,b4,c,d,e,f,s1,s2,s5,和x等;挥发油类;植物甾醇等。柴胡茎叶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梁鸿等,(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5)191),其中主要包括槲皮素(Quercf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芦丁(Rutin)、山奈素(Kaempferitrin)、水仙甙(Rarcissin)等。部颁标准收录的,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制的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柴酮片,为柴胡茎叶水煮、浓缩压成的片剂,存在杂质含量高,有效成分不明确,剂量难以掌握,质量可控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给出一种从柴胡茎叶中提取以柴胡总黄酮为主要活性部位的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使制剂原料(总黄酮)得率及纯度高,质量可控,工艺简便易行,适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给出以柴胡总黄酮为有效部位制备药物的医药用途。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胡茎叶提取物,提取物中主要活性部位柴胡总黄酮含量为50%-90%,其中黄酮甙元及它们的重量比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10-17)∶(8-1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胡茎叶提取物是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提取物将干燥柴胡茎叶粉碎,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提取,回收溶剂,至无乙醇味,过滤,滤渣用清水洗涤,合并滤液,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或聚酰胺柱,先用浓度为20%的稀乙醇洗涤柱,再用浓度为35%-90%的乙醇冲洗柱,收集洗脱液,浓缩,用浓度为40%-95%的乙醇重结晶,得到得率不小于1.3%、柴胡总黄酮含量为50%-90%的柴胡茎叶提取物——柴胡总黄酮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胡茎叶提取物是通过下述优选方法获得的提取物将干燥柴胡茎叶粉碎至2-3cm小段,用浓度为70-80%的乙醇提取,提取2-4次,提取温度为室温(0℃-40℃)至80℃,每次提取时间为0.5-4小时(室温可至7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无乙醇味,过滤,滤渣用清水洗涤,合并滤液,滤液上D-101、HP-20、AB8大孔吸附树脂柱或聚酰胺柱,先用清水和浓度为20%的稀乙醇洗涤柱,再用浓度为40%-60%的乙醇冲洗柱,收集洗脱液,浓缩,用浓度为70%-80%的乙醇重结晶,得到得率不小于1.3%、柴胡总黄酮含量为50%-90%的柴胡茎叶提取物——柴胡总黄酮粉。本专利技术所说的柴胡茎叶提取物,是指经过上述方法提取获得的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的测定方法,其中柴胡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B比色法,具体方法如下(1)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无水芦丁对照品20mg(120℃干燥至恒重),置10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溶解,并用6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确吸取无水芦丁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于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5、4、3、2、1、0ml60%乙醇,再加入5%亚硝酸溶液0.3ml,摇匀,放置6min,然后各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放置6min,加1N氢氧化钠4ml,分别和70%(V/V)硫酸水溶液5.00ml,置60℃恒温水浴中,反应15min,然后水浴冷却10min。同时做空白,于544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对标样的质量浓度作图,经线形回归即得标准曲线。(3)样品液制备精密称取30mg柴胡总黄酮粉,置5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溶解,并用6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既得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5ml和2.0ml,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柴胡总黄酮含量。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取物中柴胡总黄酮含量为50%-90%;具体结果见实施例。总黄酮中黄酮甙元(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含量比例的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银杏叶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烷为填充剂;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塔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过夜的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03mg、0.03mg、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20m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蒸干,加甲醇-25%盐酸(4∶1)混合液75ml,回流1小时,放冷,转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4)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三种黄酮苷元的含量比例。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取物有效部位柴胡总黄酮中黄酮甙元及它们的重量比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10-17)∶(8-14)∶1。具体结果见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取方法得到的柴胡茎叶提取物,经药理学、药效学和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明显的降温和抗炎作用;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或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以及良好的体内、外抗甲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柴胡总黄酮体外对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肺炎双球菌、哈夫利亚杆菌、链球菌和对标准藤黄微球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起效迅速,剂量易于掌握控制,因此可以在制备防治由细菌或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应用。可以通过公知的制剂方法将本专利技术提取物柴胡总黄酮粉制成片剂、粉针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混悬剂、喷雾剂、溶液、汤剂、凝胶剂、霜剂、乳膏剂、滴剂等。在上述制剂中,有效剂量的本专利技术提取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组成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取物主成份清楚,含量稳定,有效成分得率及纯度高,质量可控,提取工艺先进科学,操作简便,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明确了柴胡总黄酮的药理、药效作用,明确了其中黄酮甙元及它们的重量比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10-17)∶(8-14)∶1,易于掌握其有效剂量,研发出一种防治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新药。申请人就本专利技术柴胡茎叶总黄酮粉进行的抗炎、解热、抗病毒、抗菌作用活性的评价实验如下 实验例一、抗炎作用(柴胡黄酮对实验性大鼠关节炎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煦王鸣赵友谊单宇董云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