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3545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铜电炉上的冷却装置;在冷却装置的进水口一端设有过滤装置,在冷却装置的出水口一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和蓄水池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蓄水池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作为循环回路中水流的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冷却系统节约了用水,减少了浪费,实现了环保节能;解决了铜电炉冷却不充分、水压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经过热交换后的热水还能供人们使用,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电炉的冷却系统,尤其为具有冷却水循环功能的铜电炉循 环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炼钢的过程中,设备需要大量的备件,在加工制作备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铜 件的制作,铜电炉是进行铜件制作的必要设备。目前对铜电炉的研究,更多是对炉体内部结 构进行的改进,如中国专利ZL02135298公开了一种熔铜炉吹风管保护层用耐火材料,它是 由氧化铝骨料、氧化镁细粉、石棉绒、钢纤维及硅酸钠混合而成,用于提高吹风管抗氧化及 耐火能力。但是,现在对铜电炉上配套使用的冷却系统的研究却很少。由于铜电炉是利用反射原理,热损失较大,因此冷却系统中冷却水是否充分直接 影响了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目前在使用铜电炉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冷却水不充分或冷却 水管堵塞,造成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冷却水源通常都没有 经过任何净化措施,从河里抽上来直接使用,水里常常有树叶、石头、树枝等杂物,从而造成 了水管堵塞,减小了冷却装置内的水流量,从而烧坏水圈或铜电炉。同时,经冷却装置排出 的热水,通常直接就排入了下水道,这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铜电炉冷却系统 的冷却水中杂质太多导致容易发生堵塞,以及冷却水不能循环使用,浪费严重的问题,并提 供一种循环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中杂质的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铜电炉上的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冷却装置的进水口 一端设有过滤装置,在冷却装置的出水口 一端设有蓄水 池,所述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和蓄水池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蓄水池内设置有 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作为循环回路中水流的动力装置。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法兰盘、过滤盘以及闷盖;法兰盘和闷盖分别 固定设置在过滤筒的两端,过滤盘固定设置在过滤筒的内腔中部,在过滤筒的壁上连接有 排水管,在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所述过滤盘上设置若干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大小相等且均勻分布。冷却水源 经过滤盘后,其中的树叶、树枝等杂质被过滤,这样使进入冷却装置内的水质更好,避免了管道堵塞。所述法兰盘包括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在上、下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垫子。所述垫子 的作用在于将上、下法兰盘之间密闭,防止水流渗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将过滤装置、冷却装置以及蓄水池连接形成可循环使用的水路,节约用水,减少 了浪费,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2、通过在进水口一端设置过滤装置,使铜电炉的冷却水源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减 少了杂质,避免了管道堵塞,解决了铜电炉冷却不充分、水压严重不足的情况;3、经过热交换后的热水还能供人们使用,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循环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过滤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一冷却装置,2—过滤装置,3—蓄水池,4一潜水泵,5—过滤筒,6—法兰盘, 61—上法兰盘,62—下法兰盘,7—过滤盘,8 —闷盖,9一排水管,10—排水阀,11一过滤孔, 12—垫子,13—进水阀,14 一铁桶,15—水龙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铜电炉上的冷却装置1,所述冷却 装置1用于对铜电炉壁进行冷却,防止其被烧坏,在冷却装置内通过流动的冷却水来实现 热量的传递,这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改进在于,在冷却装置1的进水口一端设有过 滤装置2,在冷却装置1的出水口一端设有蓄水池3,所述过滤装置2、冷却装置1和蓄水池 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蓄水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4,所述潜水泵4作为循环 回路中水流的动力装置。参见图1,所述潜水泵4设置在蓄水池3的出水口附近。从冷却装置1中排出的冷 却水被储存在蓄水池3内,通过潜水泵4又将储存的冷却水通过回流管道送入过滤装置2, 再由冷却装置1循环使用。在设计蓄水池3的大小时,需要考虑冷却装置的用水量,在此将 蓄水池设计为80立方米。参见图2,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筒5、法兰盘6、过滤盘7以及闷盖8 ;法兰盘6 和闷盖8分别固定设置在过滤筒5的两端,过滤盘7固定设置在过滤筒5的内腔中部,在过 滤筒5的壁上连接有排水管9,在排水管9上安装有控制其水流大小的排水阀10。所述排 水管9用于将水源中的杂质,如树叶、树枝等排出,防止杂质沉积过多堵塞过滤盘。参见图2,所述法兰盘6是由上法兰盘61和下法兰盘62构成,上、下法兰盘通过螺 栓固定,在上、下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密封性的垫子12。法兰盘6作为过滤筒5的上 盖,闷盖8作为过滤筒5的下盖,法兰盘6和闷盖8均通过焊接与过滤筒5固定,在法兰盘 6和闷盖8的中心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水管的孔,上、下两端的水管分别焊接在法兰盘6和闷 盖8的孔上。参见图2,所述过滤筒5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过滤筒5上部的壁厚要小于下部, 因此在过滤筒5的中部形成一圈凸台,过滤盘7即放置在所形成的凸台上。在过滤盘7上 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11,所述过滤孔11的大小相等且均勻分布。水流经过滤盘7上的过滤 孔11过滤,大部分的杂质能够被滤除,从而保障冷却装置内的管道畅通。在本实施例中,对过滤装置设计了较佳的尺寸,其中,采用Φ220πιπι的无缝管制作 过滤筒5,取其长度为250mm,过滤筒5的上部内径为212mm,下部内径为204mm,并将上部的 长度设为150mm ;法兰盘6的大小要求与过滤筒5相适应,在法兰盘6和闷盖8上的开孔大小为Φ62mm,闷盖8的厚度为10mm,直径为220mm ;过滤盘7厚度设计为15mm,其宽度与过 滤筒上部相同,也为204mm,每个过滤孔均为Φ 5mm。参见图1,在冷却装置1的出水口一端还可以连接用于储水的铁桶14,在铁桶14 上连接有水龙头15,由于与冷却装置1热交换后的水变为了热水,因此还可以将其用作生 活用水,打开水龙头15即可得到热水。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 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 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铜电炉上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冷却装置(1)的进水口一端设有过滤装置(2),在冷却装置(1)的出水口一端设有蓄水池(3),所述过滤装置(2)、冷却装置(1)和蓄水池(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蓄水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4),所述潜水泵(4)作为循环回路中水流的动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过 滤筒(5)、法兰盘(6)、过滤盘(7)以及闷盖(8);法兰盘(6)和闷盖(8)分别固定设置在过滤 筒(5)的两端,过滤盘(7)固定设置在过滤筒(5)的内腔中部,在过滤筒(5)的壁上连接有 排水管(9 ),在排水管(9 )上安装有排水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7)上设置若 干个过滤孔(11 ),所述过滤孔(11)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铜电炉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铜电炉上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冷却装置(1)的进水口一端设有过滤装置(2),在冷却装置(1)的出水口一端设有蓄水池(3),所述过滤装置(2)、冷却装置(1)和蓄水池(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蓄水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4),所述潜水泵(4)作为循环回路中水流的动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平张基红翟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