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大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82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它是由木瓜、全蝎、防风、红花、当归、制川乌头、制马钱子等药物组成,该药物具有药味少,价格便宜,疗效好的特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而制成的药物。
技术介绍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性的常见病,患有这种病的人会因关节疼痛而难以忍受,目前治疗此类疾病一般是根据患者病况服用或注射不同品种西药,如激素类药物或消炎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均有很大副作用,会损害患者的其他器官,为此不少医务工作者研究了一些用中草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在专利申请号为00128564.X的申请文献中就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的止痛药,这种药物由全蝎、地龙、土元、穿山甲、水蛭、蚂蚁、蜈蚣等近三十味药所组成,这种药物使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减少了疼痛,但由于该药物组分较多,因此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味少,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用中草药制成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选用我国中药宝库中具有祛风理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疼之药,并按恰当的配伍而制成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该药物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即木瓜50~70、全蝎50~100、防风30~50、红花70~90、当归70~90、制川乌头50~70、制马钱子400~500。将上述药物按常规的方法制成水丸剂,每粒药丸的重量为2~3mg。本专利技术药物中包括的药味较少,因此价格便宜,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分中木瓜、当归和红花具有通血脉、利关节、去痹痈、理筋骨的特性,防风具有发表、祛风理血的功能、川乌能湿中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全蝎能攻毒散结、息风镇痉,马钱子能消除结肿、通络止痛,而且全蝎与马钱子相配合使用,能制约马钱子致惊厥的作用,再加之,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恰当的配伍,故使其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疗效,专利技术人曾选取109例患者做临床观察,这些患者分别有肌肉或关节疼痛症,疼痛处或固定不移或刺痛及痛处拒按,患者感到患处发热或畏寒;或患者局部肿胀有硬结、或有关节僵硬畸形、伸屈不利、肌肉萎缩等症状。把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79例,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中年龄为20-62岁,平均年龄为37.2岁,男性32例,女性47例,病程为1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3.6年,他们中风湿性关节炎病人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30例,患者中血沉28-40mm/h者19例,41mm/h以上者17例,抗“O”>1∶400者35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22例,经X光检查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21例,骨密度低于正常者48例;对照组中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36.9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病程为3周~12年,平均病程为3.5年,其中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3例,患者中血沉30~40mm/h者6例,41mm/h以上者5例,抗“O”>1∶400者11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8例,经X光检查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7例,骨密度低于正常者20例;以上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1987年6月通过的51届国际ARA会议上修订的RA诊断标准。在治疗时,治疗组服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丸剂,服用方法为每天晚饭后服用一次,每次20~25粒,用温开水送下。对照组用非普拉宗片(山东济南金泰制药厂生产),每日服三次,每次服100~200mg。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而后评定疗效。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恢复正常者为治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关节肿痛、发胀明显好转或消失,理化检查指标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恢复正常,但关节肿痛尚未消失者为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关节红、肿、痛、胀等症状缓解,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理化检查指标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无变化为无效。两组疗效比较 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具体病例举证 病例一陈玉红,女,30岁,农民,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6年,四肤关节游走性疼痛7年,上肢关节变形,肿痛加剧活动受限5年多,于2000年11月到医院就诊,就诊时,长期服用强的松,消炎痛、布络芬和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屡治不愈,检查发现双手近端指关节为梭形改变,掌指关节变形,手指呈尺侧偏斜,肘关节变形弯曲萎缩,严重妨碍活动,跖趾关节压痛明显,功能活动受限。经化验血沉76mm/h,抗“O”>1∶500,类风湿因子强阳性,X线片显示双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有骨质疏松改变,关节面粗糙,间隙变窄;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服本专利技术之药物一个月后,诸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肿胀明显消退,功能障碍显著改善,化验结果为血沉36mm/h,类风湿因子弱阳性,继续服该药2月多,再经检查其结果为关节肿痛消失,血沉17mm/h,抗“O”<1∶250,类风湿因子为阴性,X线片显示骨质疏松也有改善,随访1年未有复发。病例二梅之英,女,60岁,农民,于2002年1月13日以反复四肢关节肿痛10多年就诊,10年来曾先后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服用雷公藤、强的松、消炎痛、和炎痛喜康,多种药物。就诊前仍服强的松、消炎痛药维持,病人因关节肿痛仍很剧烈,掌、指、肘及膝关节对称性肿大,且为畸形,并为梭形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并且关节晨僵大于2小时,病人功能状态为IV级。检查发现血沉42mm/h,抗“O”>1∶500,类风湿因子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服本专利技术之药物一个月后,诸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肿胀明显消退,继续服药两个月,经化验血沉、抗“O”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关节肿痛、晨僵完全缓解,坚持服药5个月,停药后至今仍未复发。病例三古文良,男,65岁,教师,因四肢关节肿痛4年,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于2001年12月14日就诊,先后在省内几家大医院均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服用安甲蝶吟、芬必得、雷公藤等药物,因这些药物使患者产生较强的胃肠反应而停药,而后该患者因疼痛造成卧床不起,经检查血沉54mm/h,抗“O”>1∶500,类风湿因子阳性,后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一次,每次20粒,连续服用4周,四肢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明显减轻,能下床活动,再服该药6周,再经检查血沉12mm/h,抗“O”<1∶250,类风湿因子阴性,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愈后,跟踪访查至今,未见复发。从以上事实得知本专利技术中的药物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基本上无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符合标准的各味药制马钱子400、木瓜50、全蝎50、防风30、红花70、当归70、制川乌头50。将上述配比的药经粉碎后按公知的制剂工艺制成水丸剂,每粒重量为2~3mg的药丸。每100粒药丸的重量差不超过5mg。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符合标准的各味药制马钱子500、木瓜70、全蝎100、防风50、红花90、当归90、制川乌头70。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每粒重量也为2~3mg的药丸。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符合标准的各味药制马钱子450、木瓜60、全蝎80、防风40、红花80、当归80、制川乌头60。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每粒重量也为2~3mg的药丸。实施例4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符合标准的各味药制马钱子420、木瓜65、全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药及重量份配比制成:木瓜50~70、全蝎50~100、防风30~50、红花70~90、当归70~90、制川乌头50~70、制马钱子400~5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大平
申请(专利权)人:古大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