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3997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所述胀套包括:外环、内环、前压环、后压环和螺栓;所述前压环和后压环设置在外环和内环之间;所述外环的内圈和内环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内小;所述外环和内环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和后压环的斜面上;螺栓贯穿后压环旋紧在前压环的螺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设备维修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如键槽损坏,轴或孔表面的损坏,均可在中间使用胀套的连接方式加以挽救。节约人力、时间和资金,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孔与轴之间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 扭矩的胀套。
技术介绍
在机械设备中,离不开孔和轴的连接,这种连接最常用见的的是键连接和过盈连接。图1是现有技术联轴器的孔与轴之间用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联 轴器的孔与轴之间用过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键连接需要在轴和孔上加工键槽,这就需要加强轴和孔的强度,也就 是说增加轴颈和增加孔壁厚度,来满足键槽带来的强度损失。这样一来,工件的重量会增加 很多,而且键槽的精度如果保证不了,键的损坏频率会增大,这就会造成更换备件、停工、停 产等一系列经济损失。如图2所示,过盈连接需要预先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精密的加工和加热温度的 严格控制,过盈量小易造成连接不可靠,过盈量过大易造成连接部分的塑性变形。装配前对 结合面的高精度加工增加了大量加工成本,装配过程对温度的严格要求,增加了辅助设配 的投入,而且一旦连接的某一个零件需要更换,其拆卸就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孔与轴之间传递相应扭 矩、拆装方便,只需要用扭矩扳手将螺栓定量拧紧的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所述胀 套包括外环、内环、前压环、后压环和螺栓;所述前压环和后压环设置在外环和内环之间; 所述外环的内圈和内环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 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内小;所述外环和内环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和后压环的斜 面上;螺栓贯穿后压环旋紧在前压环的螺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本技术在设备维修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如键槽损坏,轴或孔表面的损坏,均 可在中间使用胀套的连接方式加以挽救。本技术以其可靠的性能,安装使用的简便,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提高 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联轴器的孔与轴之间用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联轴器的孔与轴之间用过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安装在联轴器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序号说明》1 外环;2 内环;3 前压环;4 后压环;5 胀套;6 主动轴;7 从动轴;8 法兰外 套;9:法兰内套;1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图3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安装在联轴器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5,所述胀套5 包括外环1、内环2、前压环3、后压环4和螺栓10。所述前压环3和后压环4设置在外环1和内环2之间;所述外环1的内圈和内环 2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 内小;所述外环1和内环2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3和后压环4的斜面上。所述螺栓10贯穿后压环4后旋紧在前压环3的螺孔中。所述螺栓10还有如下的安装结构螺栓10贯穿前压环3后旋紧在后压环4的螺 孔中。所述外环1装在孔内;所述内环2装在轴上。图4是图3安装在联轴器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联轴器包括法兰外套8和法兰内套9。所述法兰内套9内装有胀套 5的外环1 ;胀套5的内环2套装在主动轴6。对高强度螺栓10施予预紧力便产生拉力,通 过前压环3和后压环4与外环1和内环2斜面所产生的分力,使内环与轴、外环与孔之间产 生的巨大正压力。当承受载荷时,就是靠胀套与机件结合面的正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 递扭矩、轴向力及复合载荷。联轴器内成对的胀套5的内环2分别套装有主动轴6和从动轴7,通过旋转螺栓 10,联轴器能将主动轴6和从动轴7连接在一起,传递扭矩。权利要求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胀套(5)包括外环(1)、内环(2)、前压环(3)、后压环(4)和螺栓(10);所述前压环(3)和后压环(4)设置在外环(1)和内环(2)之间;所述外环(1)的内圈和内环(2)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内小;所述外环(1)和内环(2)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3)和后压环(4)的斜面上;螺栓(10)贯穿后压环(4)后旋紧在前压环(3)的螺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 (1)装在孔内;所述内环⑵装在轴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所述胀套包括外环、内环、前压环、后压环和螺栓;所述前压环和后压环设置在外环和内环之间;所述外环的内圈和内环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内小;所述外环和内环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和后压环的斜面上;螺栓贯穿后压环旋紧在前压环的螺孔中。本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设备维修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如键槽损坏,轴或孔表面的损坏,均可在中间使用胀套的连接方式加以挽救。节约人力、时间和资金,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F16D1/05GK201705820SQ201020157419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学茹 申请人: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于孔与轴之间传递扭矩的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胀套(5)包括:外环(1)、内环(2)、前压环(3)、后压环(4)和螺栓(10);所述前压环(3)和后压环(4)设置在外环(1)和内环(2)之间;所述外环(1)的内圈和内环(2)的外圈上均设置有从中部向两侧端面倾斜的斜面,所述两侧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均为外大、内小;所述外环(1)和内环(2)两侧的斜面分别压在前压环(3)和后压环(4)的斜面上;螺栓(10)贯穿后压环(4)后旋紧在前压环(3)的螺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