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蜚蠊又名蟑螂(见《本草纲目拾遗》),历代文献对蜚蠊的记载很多,如《神农本草经》记载“味咸、寒。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蜚蠊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蛹和成虫的背部内的分泌腺可分泌一种粘的蛋白质的分泌物,表皮及卵巢含巩膜质,甲壳质,消化酶有蛋白酶、淀粉酶、地衣酶、麦芽糖酶等。而美洲蜚蠊的肌肉经水解,可生成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从蟑螂中提取的各种活性组分,可用于治疗外创伤面、妇女生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乙型肝炎等。但在过去,蟑螂作为一种害虫,其药用价值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目前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多为西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蟑螂的各种活性成分,作为动物的天然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提取完全,无毒副作用且易被人体吸收。本专利技术的蜚蠊活成虫的提取物是这样制备的(1)置新鲜蜚蠊活成虫于60~85%乙醇中浸泡至死后捞出,弃去乙醇液;(2)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蜚蠊活成虫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进行:(1)置新鲜蜚蠊活成虫于60~85%乙醇中浸泡至死后捞出,弃去乙醇液;(2)将捞出的蜚蠊置于密闭容器中,用30~95%乙醇浸泡、密封静置后将蜚蠊浸泡液过滤,滤液 回收乙醇,浓缩得浸膏备用;(3)将浸泡后的蜚蠊置于提取罐中,加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后将煎液过滤,并将每次制得的滤液合并真空浓缩制成浸膏;加入上述(2)醇提浸膏搅拌均匀,分摊于盘中,真空干燥制成干膏,研成细粉或浸膏加辅料干燥,直接 制成颗粒或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和,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