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翅槭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1335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红翅槭(Acer?fabri?Hance)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外植体消毒,消毒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分化诱导,控制培养温度在20-26℃,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lx下进行正常培养25-35天,接着将所得红翅槭嫩梢切割后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25-35天,最后将红翅槭无菌苗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0-15天,培养温度20-26℃,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lx。获得生根无菌苗后,移至苗床驯化培养30-60d。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红翅槭快速推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翅槭(Acer fabri Hance)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属于木本植物种苗繁 殖的

技术介绍
红翅槭(Acer fabri Hance)属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植物。又名罗 浮槭(广西植物名录),常绿乔木,高6-10米;叶革质,披针形,长7-11厘米,宽2-3厘米, 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黄褐色或淡褐色,小坚果突起,直径约5毫 米,翅宽8-10毫米,连同小坚果长3-3. 4厘米,张开呈钝角,花期3-4月,果期5_9月。主要 自然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江西、湖北等省。从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的引种栽培情 况看,冬季能抗-10°C的最低温,夏季能耐40°C的高温,由此可见其适应性很强。由于红翅 槭树姿婆娑,小乔木树型美观,叶常绿而翅果紫色或红色,春季鲜红的嫩叶,夏季紫红色的 果实缀满枝头,让人感受到清雅、温馨、心旷神怡。因此,该树种无论栽植于何处,无不感到 引人入胜,在园林中既可以像落叶类槭树一样作为很好的有色树种植于草坪、土丘、溪边、 池畔等地,又可以作为常绿行道树利用。此外,红翅槭木材纹理清晰,结构细而均勻,木质 重、硬、耐腐,易加工,切面光滑,弹性好,是制作高档家具、乐器、农具和胶合板的上好材料。目前国内对红翅槭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较少。对于其快速繁殖和栽培管理的研究尚 处于空白。红翅槭目前以种子繁育为主,扦插与嫁接还在试验之中,这样不仅繁殖系数小, 而且成苗时间长,很难形成规模。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直到70年代后期才得到较大的 发展。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主要分为两种途径,其一为器官途径组织培养,即从植物体分 离出符合需要的器官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 株;其二为遇上途径组织培养,即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再 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目前,不完全统计有90多属300多种木本植物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而关于 槭树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近5年,仅见有报道对红翅槭以嫩茎(见北 方园艺,2010年第9期,红翅槭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和嫩叶(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 报,2010年第4期,景观树种红翅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途径的培 养,而关于红翅槭的腋芽(器官)途径离体快繁研究尚未见有报道。综上所述,采取组织培养繁殖红翅槭是解决红翅槭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 红翅槭的开发和推广利用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红翅槭的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为解决该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A)外植体消毒;B)芽的分化诱导取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为1.0-1. 5cm长的茎段,其中每个茎段 带一个腋芽,将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分化诱导,控制培养温度在20-26°C,进 行光照培养25-35天,所述光照培养为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 ;C)继代培养与增殖将步骤B)中所得红翅槭嫩梢切割后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 继代培养25-35天,培养温度20-26°C,光照时间10_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 ;D)根的诱导将步骤C)所得红翅槭试管苗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0-15 天,培养温度20-26°C,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E)无菌苗驯化将步骤D)所得红翅槭生根无菌苗在打开瓶盖的环境下培养3-5d, 然后移至苗床基质培养30-60d。外植体可选择红翅槭的一年生扦插苗当年生枝条上带腋芽的茎段;步骤A)中的 外植体消毒过程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洗衣粉漂洗一次,用84消毒液摇床上振荡消 毒15-20min,流水冲洗20-30min后,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50_60s,立即倒入 0. 的升汞消毒lO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4次,每次振荡3-5min。步骤B)和步骤C)中可采用WPM基本培养基添加激素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 和赤霉素等三类激素,其中步骤B)中采用的诱导培养基为WPM+6-BA3. Omg/L+KTO. 05mg/ L+NAAO. 05mg/L+GA30. 5mg/L,步骤 C)中采用的继代培养基为WPM+6_BA0. 4mg/L+IBA 0. 04mg/L+GA30. 3mg/L ;步骤 D)中可采用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 2mg/L+IBA0. 4mg/ L ;同时步骤B)、C)、D)中采用的培养基中还可添加琼脂6. 5g/l,蔗糖30g/l,同时控制培养 基 pH 为 5. 8-6. 0。步骤E)中的苗床基质配方为泥炭土 珍珠岩黄沙体积比为3:1: 1,另加入 20-30g 多菌灵 /m3。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红翅槭进行 繁殖,能够有效的得到大量的红翅槭无菌苗,解决红翅槭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对外植体、 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的选取,能够使得3次继代增殖率达到100-115倍, 驯化生根率达到90-95%,能够高效的得到红翅槭种苗。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1、选取40株茁壮的红翅槭一年生扦插苗。剪取当年生嫩梢部分,去除叶片,以茎 段为外植体,每茎段带一腋芽,长约2cm。将外植体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洗衣粉漂洗一 次,用84消毒液摇床上振荡消毒15min。流水冲洗20min后,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5%乙醇消 毒50s,立即倒入0. 1 %的升汞消毒lO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4次,每次振荡:3min。将消毒 灭菌过的外植体两端分别切除0. 5cm,以去除受伤部分。接入诱导培养基WPM+6-BA3. Omg/ L+KT0. 05mg/L+NAA0. 05mg/L+GA30. 5mg/L 中。每瓶接 3 或 4 株,共接入 13 瓶。在温度 , 光照时间IOh/天,光强20001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外植体接入培养基7d后,腋芽开始萌动。至30d时,污染10株,剩余30株萌发 率达75%,共获得23株不带根的初代无菌苗。无菌苗株高约如m,每株茎上带有已萌动的 腋芽3至6个。将叶片去除,主干切为带芽茎段,每段带一个腋芽,共得92段。接入继代增 殖培养基WPM+6-BA0. 4mg/L+IBA 0. 04mg/L+GA30. 3mg/L中,培养条件同上。培养15d后,腋芽开始陆续出梢,30d后,增殖率达到7. 6倍,即每株继代苗上平均含有7. 6个腋芽,共得到 腋芽700个。3、将第1次继代增殖得到的继代无菌苗切为带2个或3个腋芽的茎段,得到茎段 330段。进行第2次继代,IOd后腋芽开始出梢,30d后得到平均带有8个腋芽的无菌苗300 株(其余10株污染,20株未萌动)。重复进行第3次继代,得到茎段2300段,30d后获得平 均带有6个腋芽的继代无菌苗约2000株(其余100株污染,200株未萌动)。4、将经过3次继代的无菌苗切成带3个腋芽的小段,接入生根壮苗培养基 1/2MS+6-BA0. 2mg/L+IBA0. 4mg/L,共接入4000株,培养条件同上。培养IOd后,开始生根, 15d后生根率达100%,至此获得带根无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红翅槭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外植体消毒;B)芽的分化诱导:取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为1.0-1.5cm长的茎段,其中每个茎段带一个腋芽,将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分化诱导,控制培养温度在20-26℃,光照培养25-35天,所述光照培养为: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C)继代培养与增殖:将步骤B)中所得红翅槭嫩梢切割后接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25-35天,培养温度20-26℃,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D)根的诱导:将步骤C)所得红翅槭试管苗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0-15天,培养温度20-26℃,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为1600-2000Ix。E)无菌苗驯化:将步骤D)所得红翅槭生根无菌苗在打开瓶盖的环境下培养3-5d,然后移至苗床基质培养30-60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少平樊光明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江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