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0963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装置。具有对活塞(71)的压入移动施加阻力的制动装置(7)。开门杆(2)的按压部(2c)具有随着接近凸轮末端(2e)与转动轴(2a)的距离越来越远的凸轮面(2d)。在制动装置(7)中,活塞杆(72)固定在容纳部(9)的内侧,气缸(70)的外表面与容纳部(9)的那表面之间形成由间隙(9c),上述作用力使气缸(70)的内端(70a)始终顶在开门杆(2)的凸轮面(2d)。没有操作开门杆(2)时,凸轮面(2d)的凸轮末端(2e)侧定在气缸(70)的内端(70a),使活塞(71)最大限度地压入气缸(7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于汽车门内的门把手装置,涉及对门把手装置的改进,该门把手装置在停止了用于开门的开门杆的拉操作时不让开门杆猛力地返回到操作前的位置。
技术介绍
汽车门的开门杆以能够通过拉操作来解除由门锁装置导致的关门状态的维持的方式与该门锁装置连在一起。停止了该拉操作时,开门杆受到使其复归到操作前的位置的弹簧的作用力。该停止拉操作时开门杆的由作用力引起的复归在没有任何制动的情况下进行时,会产生冲撞声等不良现象,并且会损坏汽车的高级感。因此有如下技术以夹着开门杆的转动轴的方式在位于门内的内端和设在门内的托架之间设置蛇腹状的缓冲装置,使得因开门杆的拉操作而膨胀的缓冲装置在停止该拉操作时由于空气的阻力而缓慢地收缩,从而对开门杆的复归产生制动(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有如下问题因为缓冲装置的一端与开门杆的内端、以及缓冲装置的另一端与托架是用轴来连接的,因此在严冬等中门内部产生冻结的情况下, 这些连接部位会僵化,这有可能产生防碍开门杆的拉操作的情况。专利文献1 特公平2-351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点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的制动赋予功能的门把手装置能够对于停止开门杆的拉操作时向操作前位置的作用力复归适当地施加制动,而且在门内产生冻结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开门杆的拉操作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使门把手装置具有以下的(1)-(6)的结构。(1)开门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组装在门面板侧,且以通过拉操作使门成为开门状态的方式与门锁装置连接,(2)制动装置,具备气缸、活塞、活塞杆、以及始终向着使活塞离开气缸的内端的方向产生作用力的作用力部件,相对于克服该作用力的活塞的压入移动而施加封入气缸内的流体的阻力,(3)固定在门面板侧的该制动装置的容纳部,(4)开门杆将转动轴的一侧作为操作部,另一侧作为按压部,该按压部具有以随着接近凸轮末端而与转动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方式形成的凸轮面,(5)在制动装置中,活塞杆固定在容纳部的内侧,气缸的外表面和容纳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且上述作用力使气缸内端始终顶在开门杆的凸轮面。(6)没有操作开门杆时,上述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顶在气缸的内端,使得活塞被最大限度地压入气缸内。根据该结构,在对开门杆进行了拉操作时,凸轮面中接近转动轴的部位位于气缸内端的前方,因此气缸随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前进,即向着从容纳部突出的方向移动。 在该拉操作中制动装置的制动不起作用。若停止开门杆的拉操作,开门杆就复归到操作前的位置。该复归使得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位于气缸内端的前方,因此气缸克服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进行后退,即,沿着被压入容纳部内的方向移动。此时制动装置的制动起作用, 使开门杆的复归动作缓慢地进行。构成制动装置的气缸的内端只是与开门杆的凸轮面接触,且气缸的外表面与容纳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门把手装置内产生冻结也不会影响开门杆的拉操作,对制动装置的动作也不会带来影响。在该本专利技术第一观点中,也可以至少使气缸的内端由摩擦系数小的合成树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气缸的内端始终顶在开门杆的按压部的凸轮面,也不会防碍该开门杆的转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使门把手装置具有以下的(1)-(6)的结构。(1)开门杆,以能够向门面板侧转动的方式组装,且以通过拉操作使门成为开门状态的方式与门锁装置连接,(2)制动装置,具备气缸、活塞、活塞杆、以及始终向着使活塞离开气缸的内端的方向产生作用力的作用力部件,相对于克服该作用力的活塞的压入移动而施加封入气缸内的流体的阻力,(3)固定在门面板侧的该制动装置的支持部,(4)开门杆以夹着转动轴的一侧作为操作部,且以另一侧作为按压部,该按压部具有以随着接近凸轮末端而与转动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方式形成的凸轮面,(5)在制动装置中,气缸固定在支持部上,且上述作用力使活塞杆的外端始终顶在开门杆的凸轮面,(6)没有操作开门杆时,上述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顶在活塞杆的前端,使得活塞被最大限度地压入气缸内。根据该结构,在对开门杆进行了拉操作时,凸轮面中接近转动轴的部位位于活塞杆的外端的前方,因此活塞杆随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前进,即向着从支持部突出的方向移动。在该拉操作中制动装置的制动不起作用。若停止开门杆的拉操作,开门杆就复归到操作前的位置。该复归使得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位于活塞杆的外端的前方,因此活塞杆克服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进行后退。此时制动装置的制动起作用,使开门杆的复归动作缓慢地进行。构成制动装置的活塞杆的外端只是与开门杆的凸轮面接触,且活塞杆不与支持部接触,因此即使门把手装置内产生冻结也不会影响开门杆的拉操作,对制动装置的动作也不会带来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观点使门把手装置具有以下的(1)-(6)的结构。(1)开门杆,以能够向门面板侧转动的方式组装,且以通过拉操作使门成为开门状态的方式与门锁装置连接,(2)在门面板侧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支持的直线运动体,(3)该直线运动体的作用力部件,(4)制动装置,具备主体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该主体支持的小齿轮体,且对该小齿轮体的转动施加封入主体内的流体的阻力,(5)在直线运动体和门面板中的任意一方固定有制动装置,且在它们中的另一方设置有与构成该制动装置的小齿轮体咬合的齿条部,(6)开门杆以夹着转动轴的一侧作为操作部,且以另一侧作为按压部,该按压部具有以随着接近凸轮末端而与转动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方式形成的凸轮面,(7)上述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使直线运动体的前端始终顶在开门杆的凸轮面,(8)没有操作开门杆时,上述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顶在直线运动体的前端,使得直线运动体最大限度地进行后退。根据该结构,在对开门杆进行了拉操作时,凸轮面中接近转动轴的部位位于直线运动体的前端的前方,因此直线运动体随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前进。在该拉操作中制动装置的制动不起作用。若停止开门杆的拉操作,开门杆就复归到操作前的位置。该复归使得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位于直线运动体的前端的前方,因此直线运动体克服着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进行后退。此时上述流体的制动作用于因该后退而转动的小齿轮体,使开门杆的复归动作缓慢地进行。构成制动装置的直线运动体的前端只是与开门杆的凸轮面接触, 因此即使门把手装置内产生冻结也不会影响开门杆的拉操作,对制动装置的动作也不会带来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把手装置,可以对于停止开门杆的拉操作时向操作前位置的作用力复归适当地施加制动,而且因为构成制动装置的气缸等只是通过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按压在开门杆的按压部上,所以即使在门内产生冻结的情况下该按压部位也不会僵化,因此不会影响开门杆的拉操作等。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的正面结构图。图2是该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该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4是制动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活塞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的正面结构图。图8是该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9是第三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的正面结构图。图10是该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10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此外,在此图1-图3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图7和图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图9和图10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开门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组装在门面板侧,且以通过拉操作使门成为开门状态的方式与门锁装置连接;在门面板侧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支持的直线运动体;该直线运动体的作用力部件;以及制动装置,具备主体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该主体支持的小齿轮体,且对该小齿轮体的转动施加封入主体内的流体的阻力,在直线运动体和门面板中的任意一方固定有制动装置,且在它们中的另一方设置有与构成该制动装置的小齿轮体咬合的齿条部,其中开门杆将转动轴的一侧作为操作部,另一侧作为按压部,该按压部具有以随着接近凸轮末端而与转动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方式形成的凸轮面;上述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使直线运动体的前端始终顶在开门杆的凸轮面;没有操作开门杆时,上述凸轮面的凸轮末端侧顶在直线运动体的前端,使得直线运动体最大限度地进行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地胜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