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950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扣持于绝缘本体上方的遮蔽壳体击退卡机构;其中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中若干导电端子呈两列突伸于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退卡机构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位于两列导电端子之间。该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设于两列导电端子之间,其充分利用收容空间的空间位置,有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小型化;同时因该退卡机构设置于导电端子之间,其退卡过程平稳,有利于电子卡的顺利推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卡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退卡机构之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尤其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 飞速拓展的前提下,这些设备本身的存储容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电子生产商 在电子设备中加入电子卡连接器来连接外部的存储卡介质,以扩充电子设备的存储容量。 所以,专用于组接各种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得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同时,为了 方便将电子卡从电子卡连接器内中取出,许多电子卡连接器增设了退卡机构。现有技术中带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请参考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4242 号所示,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之导电端子以及组设于绝缘本体上之 退卡机构。绝缘本体包括安装有导电端子的本体部、自本体部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及 自本体部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端壁;所述退卡机构藉由一退卡片以及一与退卡片连接的 推杆所组成,其中,所述推杆固持于绝缘本体一侧,其可沿前后方向运动顶推退卡片;所述 退卡片由一金属片冲压形成,于其上冲设形成一圆孔,而绝缘本体后端壁向上凸伸形成有 与该圆孔配合之转轴,所述退卡片可沿该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推退卡。但,现有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机构的旋转配合轴位于绝缘本体后端壁的上 部,由此导致电子卡连接器整体高度增加,不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发展趋 势。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机构的推杆设于电子卡收容空间之一侧,且当电 子卡插入卡收容空间内时,所述推杆突出于电子卡插入口外侧,如此,推杆容易被无意碰撞 而误操作将电子卡退出,进而影响电子卡的稳定使用。另外,因退卡机构设于收容空间一侧 的绝缘本体侧壁上,因此必将增加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宽度,同样不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 小型化。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退卡机构之电子卡连接器,其退卡机构之设 置有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小型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 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扣持于绝缘本体上方的遮蔽壳体击退卡机构;其中绝缘本体 与遮蔽壳体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中若干导电端子呈两列突伸于收容空 间内,其中所述退卡机构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位于两列导电端子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电子卡连接器 的退卡机构设于两列导电端子之间,其充分利用收容空间的空间位置,有利于电子卡连接 器的小型化;同时因该退卡机构设置于导电端子之间,其退卡过程平稳,有利于电子卡的顺 利推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之第一遮蔽壳体分离后之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之第一遮蔽壳体及按压片分离后之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之第一遮蔽壳体、按压片及第二遮蔽壳体分离后 之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之第一遮蔽壳体、按压片及第一退卡机构的分解 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为一复合型电子卡连接器, 其可同时收容两种不同的电子卡,本实施方式中,两种电子卡分别为作为第一电子卡的SIM 卡(未图示)及作为第二电子卡的Micro SD卡(未图示);该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 本体1、收容固持于该绝缘本体1上分别与不同电子卡接触导通的第一导电端子2及第二导 电端子3、分别固定安装在绝缘本体1 一侧的第二遮蔽壳体4与覆盖在第二遮蔽壳体4上方 的第一遮蔽壳体5及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用于推退不同电子卡的第一退卡机构6及第 二退卡机构7。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构型,其包括平板状基部10、自基部10左右两端分别向上 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自基部10后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后壁13,基部 10设有朝向电路板(未图示)方向的安装面及与安装面反向设置的顶面101,该顶面101 邻近第二侧壁12—侧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9,该第二收容空 间9上方设置有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二遮蔽壳体4,该第二遮蔽壳体4安装完成时 与基部10顶面101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收容空间9向前延伸贯穿绝缘本体1的后壁13 而形成供第二电子卡插入的第二插入口 90。第一遮蔽壳体5由金属板冲压形成,其包括位于绝缘本体1上方的平板部50及自 平板部50两侧向下延伸以与绝缘本体1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外侧扣持的侧板51,其 中平板部50靠近一侧端缘处弯折形成挡墙52 ;第一遮蔽壳体5的挡墙52、第二遮蔽壳体4 与基部10顶面101所在平面、后壁13界定形成用以收容第一电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间8 ;该 第一收容空间8向前延伸形成贯穿绝缘本体1以供第一电子卡插入的第一插入口 80,前述 第一插入口 80及第二插入口 90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的前后两端,S卩,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 子卡分别自绝缘本体1的相反方向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内。第一导电端子2及第二导电端子3分别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其中第一导电 端子2沿第一电子卡插入方向成两列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8内,其设有与第一电子卡接触 的接触部21及与电路板接触的焊接部22 ;第二导电端子3呈一列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 上,其设有突出至第二收容空间内与第二电子卡接触的接触部31及与电路板接触的焊接 部32,其中焊接部22、32分别突出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且大体成一列设置,藉此方便第一导 电端子2、第二导电端子3与电路板的焊接操作。第二收容空间9靠近第二侧壁12 —侧安装设有第二退卡机构7,其用于推退收容 于第二收容空间9内的第二电子卡;该第二退卡机构7包括滑块70、弹簧71、导引杆72,同 时第二遮蔽壳体4对应于导引杆72位置处设有按压导引杆72的按压片41,该第二退卡机 构7为业界熟知的PUSH-PUSH型退卡结构,其作动原理为业界习知技术,在此不再详述。位于第一收容空间8内的基部10贯穿形成有收容第一退卡机构6的滑移槽15,该 滑移槽15位于呈两列设置之第一导电端子2之间;与滑移槽15对应之绝缘本体1后壁13 处呈开放设置,该滑移槽15末端对应之基部10上形成有固定孔151,同时其周部形成有若 干扣持孔153 ;该滑移槽15的槽壁底部贯穿形成有导引孔150。第一退卡机构6安装收容于滑移槽15内,其包括弹性件61、滑块60及导引杆62 ; 滑块60包括设有心型导引槽631的本体部63、自本体部63 —端向上突出至第一收容空间 8内的退卡部64及自本体部一侧延伸形成的固定部65 ;该固定部65设有用于固定弹性件 61的定位柱651。该弹性件61为一弹簧,其一端通过定位柱651固定,另一端通过滑移槽15的槽壁 抵接固定;导引杆62—端枢转连接于绝缘本体1的固定孔151内,另一端于心型导引槽631 内滑动;本体部63底部向下突出形成有导引肋632,该导引肋632与滑移槽15的槽壁底部 贯穿形成有导引孔150导引配合,藉此限位引导滑块60于滑移槽15内的稳定运动。同时, 滑移槽15之槽壁突出形成有位于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扣持于绝缘本体上方的遮蔽壳体击退卡机构;其中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中若干导电端子呈两列突伸于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位于两列导电端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