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预浸料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0605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机预浸料生产装置,它涉及一种预浸料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无机预浸料的生产采用手工涂覆的方法,涂覆不均匀,在相对湿度小于30%时,常温24小时就会出现凝胶现象的问题。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沿纵向中心线依次布置,第一加湿槽、第一浸料槽、第二浸料槽和第二加湿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上,第一浸料辊设置在第一浸料槽中,第二浸料辊设置在第二浸料槽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双轴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双轴减速器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上压辊和下压辊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加湿槽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槽,第二加湿槽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生产无机预浸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浸料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无机预浸料是制备无机复合材料的中间基材,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和耐久性能。无机复合材料具有固化温度适中、耐高温1300度等特点,是有机高分子 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由于无机预浸料具有基体树脂粘度大,浸润性差,对空气湿度敏感等 特点,如果涂覆不均勻的话,在相对湿度小于30%时,常温M小时就会出现凝胶现象,严重 影响使用。现有无机预浸料的生产是采用手工在高硅氧布上涂覆无机树脂胶,其缺点是涂 覆不均勻、影响无机预浸料的使用效果,生产效率低、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机预浸料的生产是采用手工涂覆的方法,涂 覆不均勻,在相对湿度小于30%时,常温M小时就会出现凝胶现象,从而影响无机预浸料 使用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机预浸料生产装置。本技术包括第一加湿槽、第一浸料槽、第二浸料槽、第二加湿槽、第一浸料辊、 第二浸料辊、上压辊、下压辊、双轴减速器、电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 第五支架、框架和电机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沿纵向中心 线依次布置,第一加湿槽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浸料槽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浸料槽设 置在第三支架上、第二加湿槽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一浸料辊和第二浸料辊均垂直于纵向 中心线设置,第一浸料辊设置在第一浸料槽中,且第一浸料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 二支架上,第二浸料辊设置在第二浸料槽中,且第二浸料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三 支架上,上压辊和下压辊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设置,上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 上,框架固定在第五支架上,下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五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 双轴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双轴减速器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上压辊和下压辊的输入端连 接,电机固定在电机架上,电机架固定在第五支架上,第一加湿槽上与纵向中心线垂直的两 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槽,第二加湿槽上与纵向中心线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 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所制备的无机预浸料带,浸料均 勻,在相对湿度小于30%时,低温贮存期可以达到3个月也不会出现凝胶现象,使得无机预 浸料使用效果非常好,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实际生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 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加湿槽 1、第一浸料槽2、第二浸料槽3、第二加湿槽4、第一浸料辊5、第二浸料辊6、上压辊7、下压 辊8、双轴减速器9、电机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 架15、框架16和电机架17,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和第五支 架15沿纵向中心线M-M依次布置,第一加湿槽1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浸料槽2设置 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浸料槽3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第二加湿槽4设置在第四支架14 上,第一浸料辊5和第二浸料辊6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第一浸料辊5设置在第一 浸料槽2中,且第一浸料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浸料辊6设置 在第二浸料槽3中,且第二浸料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三支架13上,上压辊7和 下压辊8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上压辊7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16上,框 架16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下压辊8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电机10的 输出轴与双轴减速器9的输入轴连接,双轴减速器9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上压辊7和下 压辊8的输入端连接,电机10固定在电机架17上,电机架17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第一 加湿槽1上与纵向中心线M-M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槽1-1,第二加湿槽4上与 纵向中心线M-M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槽4-1。第一加湿槽1中装有硝酸钾饱和 水溶液,其作用是使其上的高硅氧纤维布带18具有98-100%的相对湿度,从而提高高硅氧 纤维布带18湿度,增加高硅氧纤维布带18表面含水量,使得后续工序浸润效果好;第二加 湿槽4中装有硝酸钾饱和水溶液,其作用是使其上的无机预浸料带具有98-100%的相对湿 度;第一加湿槽1和第二加湿槽4中装有硝酸钾饱和水溶液,第一浸料槽2和第二浸料槽3 中装有无机树脂胶,无机树脂胶的液面高于第一浸料辊5和第二浸料辊6的下母线。双轴 减速器9和电机10均为市售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浸料辊5和 第二浸料辊6的直径相同。这样设计使得高硅氧纤维布带18浸料均勻。其它组成及连接 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压辊7和下压辊8的 直径相同。这样设计使得浸料后的高硅氧纤维布带18经上压辊7和下压辊8碾压的均勻。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压辊7与下压辊8之 间的间隙t为0. 3mm 0. 5mm。上压辊7与下压辊8之间的间隙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可控制 无机预浸料带含胶量和厚度,确保产品质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高硅氧纤维布带18的起始端穿过第一加湿槽1上的两个第一通槽1-1,然后将 高硅氧纤维布带18从第一浸料辊5的下面绕过,第一浸料辊5使高硅氧纤维布带18的上 面浸润无机树脂胶,再将高硅氧纤维布带18从第二浸料辊6的上面绕过,第二浸料辊6使 高硅氧纤维布带18的下面浸润无机树脂胶,此步骤完成后高硅氧纤维布带18即为无机预 浸料带,再将无机预浸料带穿过第二加湿槽4上的两个第二通槽4-1,进行加湿,以保持无 机预浸料带湿度,防止凝胶,最后经上压辊7与下压辊8碾压,然后进入下道工序(切割工 序)。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预浸料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 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框架(16)和电机架(17),第一支架(11)、第二支 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和第五支架(1 沿纵向中心线(M-M)依次布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加湿槽(1)、第一浸料槽O)、第二浸料槽(3)、第二加湿 槽G)、第一浸料辊(5)、第二浸料辊(6)、上压辊(7)、下压辊(8)、双轴减速器(9)和电机 (10),第一加湿槽(1)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浸料槽( 设置在第二支架(1 上, 第二浸料槽C3)设置在第三支架(1 上、第二加湿槽(4)设置在第四支架(14)上,第一浸 料辊( 和第二浸料辊(6)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第一浸料辊( 设置在第一 浸料槽O)中,且第一浸料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二支架(1 上,第二浸料辊 (6)设置在第二浸料槽(3)中,且第二浸料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三支架(13) 上,上压辊(7)和下压辊⑶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上压辊(7)的两端通过轴承 座固定在框架(16)上,框架(16)固定在第五支架(1 上,下压辊(8)的两端通过轴承座 固定在第五支架(1 上,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预浸料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框架(16)和电机架(17),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和第五支架(15)沿纵向中心线(M-M)依次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加湿槽(1)、第一浸料槽(2)、第二浸料槽(3)、第二加湿槽(4)、第一浸料辊(5)、第二浸料辊(6)、上压辊(7)、下压辊(8)、双轴减速器(9)和电机(10),第一加湿槽(1)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浸料槽(2)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浸料槽(3)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第二加湿槽(4)设置在第四支架(14)上,第一浸料辊(5)和第二浸料辊(6)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第一浸料辊(5)设置在第一浸料槽(2)中,且第一浸料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浸料辊(6)设置在第二浸料槽(3)中,且第二浸料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三支架(13)上,上压辊(7)和下压辊(8)均垂直于纵向中心线(M-M)设置,上压辊(7)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16)上,框架(16)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下压辊(8)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电机(10)的输出轴与双轴减速器(9)的输入轴连接,双轴减速器(9)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上压辊(7)和下压辊(8)的输入端连接,电机(10)固定在电机架(17)上,电机架(17)固定在第五支架(15)上,第一加湿槽(1)上与纵向中心线(M-M)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槽(1-1),第二加湿槽(4)上与纵向中心线(M-M)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槽(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勃李冰陈泽明曹先启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