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9805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气虚血少,心动悸,脉代结的药物炙甘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甘草、生姜等9味中药材原料制成,药剂含成型剂50-150重量份,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和糊精中的至少一种,还含有将脂肪油分散成型的糊精或β-环糊精40重量份。制备工艺中采用喷雾干燥及干式制粒的方法制成混悬型颗粒剂,既便于连续性GMP条件下大生产,又使难溶于水的有效成分也完全保留,提高了有效成分如甘草苷的含量及药物的疗效。制剂采用了HPLC法测定君药甘草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提高了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本药物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功效,用于治疗气虚血少,心动悸,脉代结或心律失常疾病,特别是上述病症伴随肝损伤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功效,用于治疗气虚血少,心动悸,脉代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气虚血少,心动悸,脉代结等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心律失常的形式为突出表现。虽然现代化学药物中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药效点集中,但是副作用也较明显,还没有一种安全、高效、长期适用的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而中药以多活性成分、多靶点药效为特色,治疗与调理病态生理功能,且可供长期服用。因此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开发出制剂稳定、用药安全、剂量准确、质量可控、疗效可靠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炙甘草合剂”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虚血少,心动悸,脉代结的中药成药制剂,由主原料药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黑芝麻、大枣制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另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五脏内伤不足”,两者共为君药。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黑芝麻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温阳通脉,共成阴阳气血共补之剂,整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甘草黄酮成分如甘草苷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胡小鹰、彭国平等.甘草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中草药,1996,27(12)733~735;谢世荣、黄彩云等.甘草黄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18(2)72~74〕,姜黄中脂溶性成分如姜黄素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顾军、韩香等.姜黄素的基础药理作用.天津药学,2000,12(2)5~6〕。目前,“炙甘草合剂”为液体合剂,其制剂工艺落后,在药液过滤时,溶解度差的甘草苷、姜黄素、肉桂醛等有效成分大量丧失,其剂型落后,其中药物的稳定性差,长时间储存有沉淀产生,还含有防腐剂,据文献报道,长期服用含有防腐剂苯甲酸的食品及药物存在潜在的肝毒性,严重的会造成肝功能损伤,特别是对于同时有肝脏疾病及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不宜服用。因此,“炙甘草合剂”的制剂工艺及剂型都不适于现代药物使用方便、质量可控、毒副作用小的要求,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就是提供一种“炙甘草合剂”的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中药“炙甘草颗粒”,该颗粒剂具有服用方便,取量准确,药物稳定性强的特点,特别是不含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的防腐剂,脏疾病及心律失常疾病的病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中药“炙甘草颗粒”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先进工艺,制成混悬型颗粒,使溶解度差的甘草苷、姜黄素、肉桂醛等有效成分与辅料混悬态,80目网筛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比原剂型显著提高,提高了本方的疗效;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炙甘草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炙甘草颗粒剂”由118重量份甘草(蜜炙)、88.5重量份生姜、59重量份人参、295重量份地黄、88.5重量份桂枝、59重量份阿胶、88.5重量份麦冬、88.5重量份黑芝麻、118重量份大枣为原料药制成,药剂还含有成型剂50-150重量份,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和糊精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炙甘草颗粒剂”,在喷雾干燥前,加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购自内蒙古海拉尔制药厂)和糊精(购自淮南山河药业有限公司,符合2000年中国药典标准)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9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炙甘草颗粒剂”,在脂肪油成型时,使用糊精或β-环糊精(购自广东省郁南县环状糊精厂,符合2000年中国药典标准),其用量为40重量份。在脂肪油成型时,还可以使用低聚乳糖4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炙甘草颗粒剂”,还含有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1-1重量份。较优化的结果是羧甲基纤维素钠为0.25重量份时取得。本专利技术“炙甘草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称取由118重量份甘草(蜜炙)、88.5重量份生姜、59重量份人参、295重量份地黄、88.5重量份桂枝、59重量份阿胶、88.5重量份麦冬、88.5重量份黑芝麻、118重量份大枣,备用;以上九味,黑芝麻压取脂肪油;药渣与和生姜、人参、地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桂枝蒸馏提取挥发油;除去阿胶外,渗漉药渣、桂枝药渣与其余甘草等三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阿胶使溶化,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相对密度达1.06~1.13〔50℃〕,加成型剂50-150重量份,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和糊精中的至少一种,滤过,喷雾干燥,热空气进风温度170-180℃,出风温度80-90℃,得喷干粉。脂肪油用适量糊精或β-环糊精吸附分散成型,具体的是40重量份。与喷干粉进行充分混匀,物料在≤60℃温度下干法压片、制粒,再将上述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喷入,整粒,得颗粒,分装,每袋4-6g,即得。本专利技术“炙甘草颗粒”还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按照上述比例称取以上九味中药,黑芝麻压取脂肪油;药渣与和生姜、人参、地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桂枝蒸馏提取挥发油;除去阿胶外,渗漉药渣、桂枝药渣与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阿胶使溶化,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再浓缩至相对密度达1.06~1.13〔50℃〕,加成型剂95重量份,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和糊精中的至少一种,80目网筛滤过,喷雾干燥,热空气进风温度170-180℃,出风温度80-90℃,得喷干粉。脂肪油用糊精或β-环糊精吸附分散成型,具体的是40重量份,与喷干粉、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25重量份,进行充分混匀,物料在≤60℃温度下干法压片、制粒,再将上述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喷入,整粒,得颗粒,分装,每袋5g,即得。本专利技术炙甘草颗粒剂的鉴别方法,具体步骤是a.取本品4g,加水40ml使溶解,水溶液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水溶液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2∶2∶0.5∶0.5的醋酸乙酯-甲醇-冰醋酸-水体系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置365nm紫外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b.取本品5g,研成粉末,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再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70∶30∶5的氯仿-甲醇-水体系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c.取本品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炙甘草颗粒剂,由118重量份蜜炙甘草、88.5重量份生姜、59重量份人参、259重量份地黄、88.5重量份桂枝、59重量份阿胶、88.5重量份麦冬、88.5重量份黑芝麻、118重量份大枣为原料药制成,其特征是:含有成型剂50-150重量份,该成型剂为低聚乳糖和糊精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桂宝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泰医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