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虚血亏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85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证候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该制剂由黄芪1味中药为原料药制成,制备工艺中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制成混悬型颗粒,尽可能地保留了有效成分,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连续性GMP条件下大型生产。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35∶65的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速1.0ml/min);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检测波长为42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补血养气,固本止汗功效,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证候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变大,人们身心劳累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由气虚所致的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我国传统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此类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以多活性成分、多靶点药效为特色,擅长治疗、调理病态生理功能,且可供长期服用。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开发出制剂稳定、用药安全、剂量准确、质量可控、疗效可靠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黄芪精口服液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证候者的中药成药制剂,由主原料药黄芪等制成,具有补血养气,固本止汗作用。黄芪精口服液由黄芪一味药制成,黄芪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的皂苷类、多糖类成分和脂溶性的黄酮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是天然抗氧化物质,它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肝损伤以及抗炎等作用〔贺建荣.张琰等.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次酸及阿魏酸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1,10(3)191~192)。该口服液制剂工艺缺陷表现在1、黄芪经醇渗漉后的渗漉液回收乙醇后,一些水溶解度差的成分会产生沉淀而损失,特别是其中黄酮类成分损失较大,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剂的疗效。2、该制剂为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长时间放置易有沉淀产生,难以保证该制剂的疗效。同时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也较差原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采用薄层扫描法,准确度与重现性较差;且样品处理方法繁琐,不但不利于操作,而且误差较大。由于上述原因,黄芪精口服液难以达到现代药物的疗效高、稳定性好、质量控制精确度高等要求。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就是提供一种黄芪精颗粒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中药黄芪精颗粒制剂,该颗粒药物稳定性强,提高了原制剂的稳定性,保证了其疗效;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中药黄芪精颗粒制剂的制备方法,醇渗漉液回收乙醇后加β-环糊精助溶,使溶解度差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得到了保留,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目的之三是提供中药黄芪精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黄芪精颗粒剂,由833重量份黄芪为原料药制成,药剂还含助溶剂25-100重量份,成型剂828重量份,含矫味剂5.7重量份。本专利技术黄芪精颗粒剂,在湿法制粒前,加入助溶剂β-环糊精,加入成型剂糊精,加入矫味剂阿斯巴甜。本专利技术黄芪精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黄芪甲苷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水;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大大提高了质量控制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本专利技术黄芪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称取833重量份黄芪备用;以上一味,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O),以30%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渗漉至流出液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加助溶剂β-环糊精25-100重量份,60℃搅拌1小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9~1.31(50℃),加入成型剂糊精828重量份,矫味剂阿斯巴甜5.7重量份,混匀,湿法制粒,整粒。本专利技术黄芪精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如下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具体参数是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35体积水 65体积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流动相还可以为乙腈35体积0.05%乙酸水溶液65体积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具体参数是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检测波长为420nm以甲醇为空白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黄芪精颗粒的制备称取原料黄芪833g。以上一味,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O),以30%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渗漉至流出液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加助溶剂β-环糊精50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加入成型剂糊精828克,加矫味剂阿斯巴甜5.7克,混匀,湿法制粒,55℃烘干,整粒、分装(8g/袋),即得。实施例二 黄芪精颗粒β-环糊精用量研究因制剂中有脂溶性的黄酮类成分,故加入β-环糊精助溶,以保证其含量,并增加制剂的溶解性。为了选择β-环糊精用量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比较试验。取4个处方量的药材,按工艺制备,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不同量的β-环糊精,再按工艺制备,制粒,分装(8g/袋),即得。以总黄酮作为考察指标,考察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见表1。表1 β-环糊精用量优选表 结果表明,β-环糊精用量为15g时助溶效果不理想,当增加至25g时,总黄酮含量较高,如β-环糊精用量再增加为50g和100g时,与25g时指标成分的保留率差异很小,故选择β-环糊精的用量为25-100g,最佳为50g。实施例三浓缩液相对密度对制粒的影响由于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对制剂的成型影响较大,故对其进行了考察。表2 浓缩液相对密度对制粒的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 对成型工艺的影响<1.29 与辅料混合均匀,软材太软,不利制颗粒或制粒太多1.29~1.31 与辅料混合均匀,软材适中,制粒均匀>1.31 不利浓缩,与辅料混合不匀,软材不易成型,不利制颗粒根据表2,以浓缩液的相对密度1.29~1.31(50℃)作为浓缩终点。实施例四 黄芪精口服液与黄芪精颗粒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稳定性对比研究对“黄芪精口服液”及“黄芪精颗粒”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总黄酮及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3 “黄芪精口服液”与“黄芪精颗粒”有效成分稳定性对比试验稳定性试验品种 检验项目0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黄芪总黄酮(mg/支)9.36 8.52 6.78 5.67黄芪精口服液黄芪甲苷(mg/支) 1.82 1.74 1.58 1.25黄芪总黄酮(mg/袋)22.49 22.47 22.50 22.48黄芪精颗粒黄芪甲苷(mg/袋) 2.33 2.35 2.32.34由上表可以看出,黄芪精颗粒与黄芪精口服液相比,有效成分含量(特别是总黄酮类成分提高了240%)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其疗效与质量。实施例五 黄芪精颗粒按下列方法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61页)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仪器和试剂Waters 510泵,Rheodyne进样器,Alltech 500 ELSD,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WDL-95色谱工作站。甲醇为色谱纯(淮阴精细化工研究院所),水为亚沸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塔板数按黄芪甲苷计算应不低于2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1mg/ml的对照品溶液I,再稀释4倍得0.25mg/ml的对照品溶液II,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袋,混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气虚血亏颗粒剂,由833重量份黄芪为原料药制成,其特征是含助溶剂β-环糊精25-100重量份,成型剂糊精828重量份,含矫味剂阿斯巴甜5.7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桂宝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泰医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