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曳拉玻璃带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703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平衡在成形体上流动以形成玻璃带的熔融态玻璃的质量流率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在从成形体曳拉玻璃带时围绕玻璃带的上、下转变构件。上、下转变构件可独立地运动,并分隔开横跨小于8cm的间隙。该狭窄的间隙使对包含在上、下转变构件内的热环境的扰乱最少,并定位在玻璃带的固化区域上方足够大的距离处,以使对玻璃带的尺寸一致性的任何影响最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熔融态玻璃拉制成玻璃板,特别是涉及当熔融态玻璃在成形体 上流动并被曳拉穿过下游设施时控制熔融态玻璃的质量流率。
技术介绍
一种生产高质量玻璃板的方法是通过熔合下拉法(fusion downdrawmethod)。熔 融态玻璃在成形体的会聚式成形表面上流动,其中熔融态玻璃在会聚式成形表面相遇处的 线上熔合。位于成形体下游的拉制设备将玻璃带向下拉,并从连续的玻璃带上切下单独的 玻璃板。
技术实现思路
保持玻璃带的尺寸稳定性涉及到在成形体上流动的熔融态玻璃的质量流量分布 与熔融态玻璃和玻璃带的温度控制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披露的装置实施例有助于平衡熔 融态玻璃流过成形体的质量流率以形成玻璃带。尤其是,该装置包括上和下转变构件,它们 由间隙隔开并且在从成形体曳拉玻璃带时围绕玻璃带。上和下转变构件独立地可运动。狭 窄的间隙使对包含在上和下转变构件内的热环境的扰乱最小化,并定位在玻璃带的固化区 域上方足够大的距离处,以使对玻璃带的尺寸一致性的任何影响最小化。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形成玻璃板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成形体,该成 形体包括沟槽和会聚式成形表面,成形表面在根部处连结,从而溢流出沟槽的熔融态玻璃 形成多个熔融态玻璃分流,这些熔融态玻璃的支流在会聚式成形表面上流动并在根部处合 并以形成玻璃带,并且其中,成形体可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该设备还包括上转变构件和下 转变构件,上转变构件联接于成形体并形成玻璃带下降所穿过的第一内部空间,并且其中, 上转变构件能够倾斜,而下转变构件位于上转变构件下方,并形成玻璃带下降所穿过的第 二内部空间。上转变构件和下转变构件分隔开小于8cm的间隙,并且该间隙定位成与该间隙相 邻的玻璃带的粘度等于或小于约IO7 3泊但较佳的是还大于约IO5 7泊。较佳的是,上、下转 变构件之间的间隙等于或小于约8cm,且更佳的是小于约3cm。成形体和上转变构件可一同倾斜并可刚性联接。为了防止空气漏入转变构件的内部空间并扰乱转变构件内的热环境,可在上、下 转变构件之间设置隔热垫。可以将柔性密封构件或薄膜联接到上、下转变构件并覆盖间隙, 以进一步防止空气通过间隙漏进去并帮助将隔热垫保持在位。除了移动上转变构件之外,下转变构件也可相对于水平平面垂向移动。不过,上、3下转变构件是可彼此独立地运动的。于是,上转变构件的倾斜和下转变构件的垂向平移可 彼此独立地进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平衡在成形体表面上流动的熔融态玻璃的质量流 率的方法。成形体包括沟槽和会聚式成形表面,成形表面在根部处连结,从而溢流出沟槽的 熔融态玻璃形成多个熔融态玻璃分流,这些多个熔融态玻璃分流在会聚式成形表面上流动 并在根部处合并以形成玻璃带。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响应于在会聚式成形表面上流动的熔融态玻璃的质 量流率中的变化而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成形体;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上转变构件,该上转 变构件位于成形体下方并联接于成形体。将玻璃带曳拉穿过由上转变构件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和由位于上转变构件下方 的下转变构件形成的第二内部空间。上转变构件和下转变构件分隔开小于8cm的间隙,并 且其中,该间隙定位成与该间隙相邻的玻璃带的粘度等于或小于约IO7 3泊。例如,间隙可 定位成与该间隙水平相邻的玻璃带的粘度等于或小于约IO7泊,等于或小于约IO6 5泊,或等 于或小于约IO6泊。根据本实施例,上、下转变构件可独立地运动,其中,在曳拉玻璃带时,下转变构件 可相对于水平平面垂向平移但不倾斜。在一些例子中,间隙可以等于或小于3cm。在另一实 施例中,下转变构件可以倾斜。在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性描述的过程中,将会更易于理解本技术,本实用新 型的其它目的、特征、细节以及优点也会变得更加清楚,该说明性描述无论如何都不意味有 限制作用。想要的是,所有这样的另外的系统、方法特征以及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之内, 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并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熔合下拉式玻璃板形成设备中的示例性成形体的立体图和局部剖视 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玻璃板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图3是图2设备的上转变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2设备的下转变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包括单个转变构件的熔合下拉式设备的侧视图,其中成形体的倾斜可导致 整个设备的倾斜,可对熔融态玻璃产生流动扰动。图6是示出双层隔热垫的上、下转变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设置在转变构 件之间。图7是图2设备的侧视图,示出围罩、成形体以及上转变构件的倾斜而设备的下部 (例如拉坯辊和下转变构件)不倾斜。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了解释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将阐述多种特定细节的示 例实施例以便完整地理解本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借鉴了本文所揭示的内容之后,对他们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偏离本文所揭示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来 实践本技术。此外,省略对已知装置、方法和材料的描述以使本技术的描述清楚。 最后,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相同的构件。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另有定义,“上方”和“下方”指的是相对地球表面的绝对术 语。这些术语也相关地涉及在同一参照系中的物体。因此,在地面上方一米的第一物体在 地表面上方、在该物体沿垂向的下面将有1米,而在地面上方2米且沿垂向在第一物体之上 的物体也在地面上方,但第一物体将位于第二物体下方。一种制作玻璃板的方法是熔合下拉法,之所以称作熔合下拉工艺,是因为致使玻 璃流分成在成形体上流动的两个分开的熔融态玻璃分流。这两个分流然后在成形体的底部 处重新结合或熔合,以产生玻璃板。参照示出可用于熔合下拉玻璃制作工艺的示例性成形 体的图1,可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一点。图1示出的成形体10包括形成在成形体上部中且由侧壁14构成的沟道或沟槽12 以及沿着成形体的长度延伸且在根部18处相遇的会聚式成形表面16a、16b。将熔融态玻璃 20引入沟槽12并使其在成形体的两侧溢流过侧壁14,从而形成沿着成形体并在成形体上 流动的两个分开的熔融态玻璃分流。两个分开的熔融态玻璃分流在会聚式成形表面16a和 16b上流动,并在根部18处相遇,其中根部18是通过会聚式成形表面的会聚而形成的一条 线。两个分流在根部处重新结合或熔合以形成从根部向下流动而作为原始玻璃带22的单 个流。已与成形体的表面(例如会聚式成形表面)接触的熔融玻璃位于所形成的玻璃带的 内部,而玻璃带的外表面没有接触成形表面。图2示出包括图1所示成形体10的熔合拉制设备30。除了成形体10之外,熔合 拉制设备30还包括包围成形体10的围罩32、成形第一内部空间36的上转变构件34(图 3)、形成第二内部空间40的下转变构件38 (图4)以及用于通过拉坯辊组42 (拉坯辊组42 包括示于玻璃带的相反两侧的两对拉坯辊组,以使玻璃带被夹紧在相对的辊子之间)向下 曳拉玻璃板的辊子。围罩32、上转变构件34以及下转变构件38与设置在围罩和转变体内 的各种加热和冷却设备(未示出)组合,用来调节在玻璃带22从成形体根部18中拉出并 向下穿过上、下转变构件时玻璃带22周围的热环境。具有控制玻璃带热环境、特别是将热 环境控制在玻璃带在其中冷却并从粘弹性材料转变成弹性材料的温度范围内的能力,就能 制造出很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曳拉玻璃带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成形体(10),所述成形体包括沟槽(12)和会聚式成形表面(16a,16b),所述成形表面在根部(18)处连结,以使溢流出所述沟槽的熔融态玻璃(20)形成多个熔融态玻璃分流,所述多个熔融态玻璃分流在所述会聚式成形表面上流动并在所述根部处合并以形成玻璃带(22),并且其中,所述成形体能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所述设备还有特征在于:  上转变构件(34),所述上转变构件联接于所述成形体并形成所述玻璃带下降所穿过的第一内部空间(36),并且其中,所述上转变构件能够倾斜;  下转变构件(38),所述下转变构件位于所述上转变构件下方,并形成所述玻璃带下降所穿过的第二内部空间(40);  其中,所述上转变构件和所述下转变构件分隔开小于8cm的间隙(δ),并且所述间隙定位成与所述间隙相邻的所述玻璃带的粘度等于或小于10↑[7.3]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迪里亚SH马克汉姆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