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伟东专利>正文

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635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包括滤袋及支撑滤袋的笼骨架,其特征是:笼骨架由内袋笼骨架(2)和外袋笼骨架(1)组成,外袋笼骨架(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滤袋由内滤袋(8)和外滤袋(7)组成,内滤袋(8)和外滤袋(7)设计为通过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组装的一体式结构,内滤袋(8)平行于外滤袋(7)且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内滤袋(8)和内袋笼骨架(2)、外滤袋(7)和外袋笼骨架(1)设计为是圆形、矩形,也可以是方形,该技术结构合理,造价低,特别是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具有增加过滤面积,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节约成本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是用于净化含尘气体的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净化含尘气体透过滤袋方式,通常为内滤式和外滤式并且单独使用, 过滤面积受限,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为了提高过滤净化的效率,大部分是采用提高滤袋过滤面积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增加滤袋直径;二是加长滤袋长度,这样往往导致设备体积增大,相应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内滤式和外滤式单独使用所带来的过滤面积受限,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针对现有的内滤式和外滤式分别单独使用所带来的过滤面积受限,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由内滤式和外滤式双袋套筒结合过滤,增加过滤面积,节省设备空间, 设备体积小,节约成本的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 包括滤袋及支撑滤袋的笼骨架,其特征是:A、笼骨架由内袋笼骨架2和外袋笼骨架1组成, 外袋笼骨架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其中,上定位安装盘13上设有与外滤袋涨圈12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5,下定位安装盘10内侧设有与内滤袋涨圈19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8,如图1、3、4所示。B、滤袋由内滤袋8和外滤袋7组成, 内滤袋8和外滤袋7设计为通过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组装的一体式结构, 内滤袋8平行于外滤袋7且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内滤袋8由内袋笼骨架2支撑并且含尘气体20的粉尘17吸附在内滤袋8的内滤袋内侧16上,外滤袋7由外袋笼骨架1支撑并且含尘气体的粉尘5吸附在外滤袋7的外滤袋外侧6上,如图1、2、4、5所示。所说的上定位安装盘13设有与外滤袋7上设置的外滤袋涨圈12配合安装的外滤袋卡槽15,下定位安装盘10下部内侧设有与内滤袋8下端设置的内滤袋涨圈19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8,下定位安装盘10下部外侧设有与外滤袋7下端配合安装的固定卡环9, 如图1、3、4所示。所说的内滤袋8和内袋笼骨架2、外滤袋7和外袋笼骨架1设计为圆形,其中,内滤袋8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型,内滤袋8下端敞口位置设有与下定位安装盘10下部内侧设置的安装卡槽18配合安装的内滤袋涨圈19,外滤袋7上、下端均为敞口的筒型,外滤袋7 上端敞口位置设有与外滤袋7的上定位安装盘13上的安装卡槽15配合安装的外滤袋涨圈 12,如图1、3、4所示。所说的内滤袋8和内袋笼骨架2、外滤袋7和外袋笼骨架1设计为矩形(这里也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为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其中,内滤袋8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型,内滤袋8下端敞口位置设有与下定位安装盘10下部内侧设置的安装卡槽18配合安装的内滤袋涨圈19,外滤袋7上、下端均为敞口的筒型,外滤袋7上端敞口位置设有与外滤袋7的上定位安装盘13上的安装卡槽15配合安装的外滤袋涨圈12,如图1、3、4所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在工作状态时,含尘气体20在外滤袋7的外滤袋外侧6(箭头方向为外滤袋外侧6的含尘气体向外滤袋7内进入的方向)和内滤袋8的内滤袋内侧16 (箭头方向为内滤袋内侧16的含尘气体20向内滤袋外侧进入的方向)进入外滤袋7和内滤袋8将粉尘(外滤袋粉尘17和内滤袋粉尘幻17和5滤掉,这样含尘气体的粉尘17和5吸附在的外滤袋7外侧、内滤袋8内侧,洁净气体4通过内滤袋8外侧、外滤袋7 内侧所构成洁净气体空间3的上部喷吹气体出口排出。当内滤袋8内侧、外滤袋7外侧的粉尘5和17积累到一定厚度后,阻力增大,此时启动清灰装置进行清灰,通常的清灰方法如下机械振动、气箱喷吹、脉冲喷吹、脉冲旋转喷吹、分室反吹、喷嘴反吹等,清灰状态一般是和工作时的状态相反,如图3所示。另外,本技术是内滤袋8平行于外滤袋7且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这种结构增加了内滤袋8的过滤表面积,提高了除尘效率,如图1、3、4所示。本技术的内袋笼骨架2、外袋笼骨架1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例如塑料(环保无毒塑料)等,也可以采用采用其它非金属材料制造等,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辅助配件如内滤袋袋笼上安装吊架和内、外滤袋袋笼下固定架分别钩或挂接在内滤袋8上部和外滤袋7下部的虚线钩件上(如图1、3、4中虚线部分)来进行吊装固定。 本技术与目前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造价低,特别是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这种结构增加了内滤袋8的过滤表面积,增加过滤面积,提高了除尘效率,节省设备空间,设备体积小,节约成本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内滤袋平行于外滤袋并且为圆形的工作状态时过滤粉尘的吸附阶段)。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清灰状态时清灰阶段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滤袋平行于外滤袋并且为矩形的主视图(内滤袋平行于外滤袋并且为矩形的工作状态时过滤粉尘的吸附阶段)。图5是图4的B-B剖面图。图中1外袋笼骨架、2内袋笼骨架、3洁净气体空间、4洁净气体(但是清灰喷吹状态时,洁净气体4变为喷吹气体4)、5粉尘(外滤袋粉尘)、6外滤袋外侧(箭头方向为外滤袋的外侧的含尘气体向外滤袋内进入的方向)、7外滤袋、8内滤袋、9固定卡环(外滤袋固定卡环)、10下定位安装盘(或称外滤袋下定位安装盘,是设置在外滤袋下面的外滤袋下定位安装盘,但是其内侧同时设有内滤袋安装卡槽18可以装卡内滤袋8,因此也可以称为内外滤袋下定位安装盘)、11内滤袋含尘气体进口(但是清灰喷吹状态时,内滤袋含尘气体进口 11变为内滤袋粉尘出口 11,如图3所示)、12外滤袋涨圈、13上定位安装盘(或称外滤4袋上定位安装盘)、14支撑花板、15安装卡槽(或称外滤袋卡槽,安装卡槽在外滤袋上、下各有一个,上面的是设置在外滤袋上定位安装盘13上,为外滤袋安装卡槽15 ;安装卡槽设置在外滤袋下面的下定位安装盘10内侧的为内滤袋卡槽18)、16内滤袋内侧(箭头方向为内滤袋的内侧的含尘气体向内滤袋外侧进入的方向)、17粉尘(内滤袋粉尘)、18安装卡槽 (或称内滤袋卡槽,)、19内滤袋涨圈、20含尘气体(但是清灰喷吹状态时,含尘气体20变为内滤袋清灰后粉尘20,如图3所示)。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包括滤袋及支撑滤袋的笼骨架,其特征是:A、笼骨架由内袋笼骨架2和外袋笼骨架1组成,外袋笼骨架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其中,上定位安装盘13 上设有与外滤袋涨圈12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5,下定位安装盘10内侧设有与内滤袋涨圈 19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8,如图1、3、4所示。B、滤袋由内滤袋8和外滤袋7组成,内滤袋 8和外滤袋7设计为通过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组装的一体式结构,内滤袋8 平行于外滤袋7且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内滤袋8由内袋笼骨架2支撑并且含尘气体20的粉尘17吸附在内滤袋8的内滤袋内侧16上, 外滤袋7由外袋笼骨架1支撑并且含尘气体的粉尘5吸附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滤双袋一体式除尘滤袋,包括滤袋及支撑滤袋的笼骨架,其特征是:A、笼骨架由内袋笼骨架(2)和外袋笼骨架(1)组成,外袋笼骨架(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其中,上定位安装盘(13)上设有与外滤袋涨圈(12)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5),下定位安装盘(10)内侧设有与内滤袋涨圈(19)配合安装的安装卡槽(18);B、滤袋由内滤袋(8)和外滤袋(7)组成,内滤袋(8)和外滤袋(7)设计为通过上定位安装盘(13)和下定位安装盘(10)组装的一体式结构,内滤袋(8)平行于外滤袋(7)且内滤袋(8)上部高于外滤袋(7)而内滤袋(8)底部与外滤袋(7)底部同高,内滤袋(8)由内袋笼骨架(2)支撑并且含尘气体(20)的粉尘(17)吸附在内滤袋(8)的内滤袋内侧(16)上,外滤袋(7)由外袋笼骨架(1)支撑并且含尘气体的粉尘(5)吸附在外滤袋(7)的外滤袋外侧(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孙伟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