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法勇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547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屏蔽壳体套设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外,有效避免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在接合部位发生电磁波泄漏,通过接地片与导线相连,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好、信号传输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路系统中两个相互独立元件之间的 电性连接,以实现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递。在现代电气电子设备中,随着元器件的密度 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功能的日益增加,对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波干扰 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所以连接器往往用屏蔽壳体封闭起来,并可通过屏蔽壳体达到接地、排 除静电等作用,以阻止内部电磁能辐射或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避免造成信号传输干扰、 错误。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套设有金属外壳,从而遮蔽每一端子 的电接触部,屏蔽壳体罩设在绝缘本体的后端部,使得露出绝缘本体后端部外的每一端子 的电连接部被包覆在屏蔽壳体形成的屏蔽空间内,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然而,现 有技术中的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接合部位具有许多缝隙、孔洞,容易导致电磁波泄漏,不 能确保端子得到全屏蔽遮蔽与保护,屏蔽效果差,进而严重影响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不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缝隙、孔洞的存在容易使外部异物比如灰尘渗入电连接器 内部,以致屏蔽壳体内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受到沾染,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差、传输 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信号传输稳 定性好、传输效果好的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 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 外壳,以及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屏蔽 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 接地片。本技术还包括如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可拆卸 式连接。其中,所述上屏蔽壳包括一顶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顶壁两侧的上壳侧壁、以及一 自顶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上壳前片,所述下屏蔽壳包括一底壁、两个相对地设置于底 壁两侧的下壳侧壁、以及一自底壁前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下壳前片,所述上壳前片和下壳 前片分别卡接于绝缘本体的中部的前端面,所述上壳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壳侧壁设置 有与缺口配合安装的卡块。其中,所述接地片设置于下屏蔽壳的后端部,所述接地片设置有通过铆压加工后 能够将导线固定在屏蔽壳体上的尾翼。其中,所述上屏蔽壳对应接地片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片。其中,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屏蔽壳体对应弹片 的位置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弹片的末端卡嵌于卡接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连接有一线夹,所述线夹开设有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 的间隔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形不一致的插接块,所述线夹对 应插接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块配合使用的插孔。其中,所述线夹的后端部延设有托块,所述托块设置有隔板。其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安装的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的 前端部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塑胶主体开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安装的定位孔。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 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 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 述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 设置有接地片;屏蔽壳体套设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外,使露出绝缘本体外的每一端子的电 接触部、电连接部得到全屏蔽遮蔽和保护,避免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的接合部位产生缝隙 或孔洞,从而有效避免屏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在接合部位发生电磁波泄漏,通过接地片与导 线相连,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的效果,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能满 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本技术能有效避免外部异物、灰尘渗入电连接器内部,防止 屏蔽壳体内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受到沾染,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好、信号传输效果 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上屏蔽壳、端子隐藏后的结构 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和绝缘本体的装配结构 示意图。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中,包括有1—绝缘本体11——间隔槽12——插接块13——定位块14——定位凸块2——端子21——电接触部22——电连接部3——塑胶主体31-定位孔 4-金属外壳 41-连接部42-弹片 5-屏蔽壳体 51-接地片511-尾翼 52-上屏蔽壳 521-顶壁522-上壳侧壁 523-上壳前片 524-缺口53-下屏蔽壳 523-上壳前片 524-缺口533-下壳前片 534-卡块 54-定位片55-卡接部 6-金属套 7-线夹71-定位槽 72-插孔 73-托块 74-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图1至图8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 体1内的多个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前端部的与端子2的电接触部21配合安装的塑胶 主体3、套设于塑胶主体3外的金属外壳4,以及屏蔽壳体5,所述金属外壳4的后端延设有 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中部的连接部41,所述屏蔽壳体5套设于连接部41外,所述屏蔽壳体 5封闭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5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51。以图1所示方向为前、后参考方向,安装时,金属外壳4的连接部41固定套设在绝 缘本体1的中部,导线与端子2的电连接部22电性导通后,将屏蔽壳体5套设在绝缘本体1 的后端部,屏蔽壳体5的前端部套设在金属外壳4的后端的连接部41外,这样金属外壳4和 屏蔽壳体5套接连接并封闭绝缘本体1,使露出绝缘本体1外的每一端子2的电接触部21、 电连接部22被完全遮蔽和保护,有效避免屏蔽壳体5与绝缘本体1在接合部位产生缝隙、 孔洞,防止电磁波泄漏,且通过接地片51与导线相连,以实现接地,从而达到防电磁波干扰 的效果,确保端子2得到全屏蔽遮蔽与保护,屏蔽效果好,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能满足严格的EMI要求;此外,本技术能有效避免外部异物、灰尘渗入电连接器内部, 防止屏蔽壳体5内部的绝缘本体1和端子2受到沾染,提高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增 强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绝缘本体1的后端部设置有间隔槽11,其中,间隔槽11 的高度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的需要进行加高,确保端子2的电连接部22与导线焊接连接 时,有效避免端子2发生短路,延长本技术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前端部的与端子的电接触部配合安装的塑胶主体、套设于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以及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延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中部的连接部,所述屏蔽壳体套设于连接部外,所述屏蔽壳体封闭绝缘本体的后端部,所述屏蔽壳体后端部设置有接地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法勇
申请(专利权)人:周法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