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101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主体、上壳和下壳,该上壳和下壳包覆于连接器主体尾端,该连接器主体包括塑胶本体、安装于塑胶本体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套于塑胶本体前端的前壳,该前壳后端一体设置有前壳翻边和定位肋,该前壳翻边与定位肋之间形成定位槽;该上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上壳翻边,该下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下壳翻边,该上壳之上壳翻边与下壳之下壳翻边分别嵌入于前壳之定位槽中。藉此,通过利用上下壳上翻边与前壳上定位槽的配合,使前壳、上壳和下壳三者紧密结合,提升了连接器强度及防EMI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连接器产品在出厂时,都要经过可靠性测试,以检测产品是否合格,现有连接器在可靠性测试过程中,施加力F(F1、F2、F3、F4)如图1所示,会产生一个向后的轴向方向N的力,如果连接器自身不具有很好的固定结构,很容易松脱导致失效,而且,现有连接器在防EMI性能上也不够完善。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通过利用上、下壳上翻边与前壳上定位槽的配合,使前壳、上壳和下壳三者紧密结合,提高连接器强度,增强产品轴向方向受力能力,加强产品稳固性,同时提高连接器防EMI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主体、上壳和下壳,该上壳和下壳包覆于连接器主体尾端,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塑胶本体、安装于塑胶本体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套于塑胶本体前端的前壳,该前壳后端一体设置有前壳翻边和定位肋,该前壳翻边与定位肋之间形成定位槽;该上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上壳翻边,该下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下壳翻边,该上壳之上壳翻边与下壳之下壳翻边分别嵌入于前壳之定位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扣板,于上壳前端对应前壳顶壁上定位扣板设置有上壳扣孔,于下壳前端对应前壳底壁上定位扣板设置有下壳扣孔,前壳顶壁上定位扣板插置于上壳扣孔中,前壳底壁上定位扣板插置于下壳扣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翻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于下壳翻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凹凸结构相吻合的第二凹凸结构,该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彼此咬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和下壳上设置有使两者彼此固定的铆合结构,该铆合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壳上的铆孔和对应于铆孔一体设置于下壳上的铆钉,并且下壳上铆钉一体设置于下壳侧壁上边沿,上壳上铆孔对应铆钉设置于上壳顶壁两侧,铆钉穿过铆孔,铆于铆孔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顶壁和下壳底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凹位,上壳扣孔和下壳扣孔分别设置于该凹位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顶壁上间隔设置有两定位扣板,前壳底壁上并拢设置有两定位扣板,于上壳顶壁上对应前壳顶壁上定位扣板间隔设置有两上壳扣孔,于下壳底壁上对应前壳底壁上定位扣板设置有一下壳扣孔,前壳顶壁上两定位扣板分别插置于上壳顶壁上两上壳扣孔中,前壳底壁上并拢设置的两定位扣板插置于下壳底壁上的下壳扣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侧壁上设置有扣块,于下壳侧壁上对应扣块设置有扣槽,扣块扣于扣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本体上设置有卡块,于前壳上对应该卡块设置有卡槽,卡块卡于卡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本体后端连接有一用于固定线缆的线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肋呈环状一体设置于前壳尾端,并位于前壳翻边前侧。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上壳翻边和下壳翻边分别嵌入于前壳之定位槽中,从而使前壳、上壳和下壳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三层屏蔽结构,显著提升连接器的防EMI性能;同时,上、下壳上翻边与前壳上定位槽的配合,在连接器轴向上形成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提高产品轴向方向受力能力,同时,因上、下壳翻边设有凹凸结构,在注塑成形时,上、下壳翻边处不会外张,可有效防止前壳与上、下壳之间的松脱失效,大大提升连接器稳固性,增强了连接器整体结构强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组装及受力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另一视角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连接器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连接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前壳与塑胶本体分离及前壳受力后分散应力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前壳受力后分散应力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上壳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下壳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连接器主体11、塑胶本体
111、卡块12、导电端子
13、线架14、前壳
141、前壳翻边142、定位肋
143、定位扣板144、定位槽
145、卡槽20、上壳
21、上壳翻边22、凹位
23、上壳扣孔24、扣块
25、铆孔26、第一凹凸结构
30、下壳31、下壳翻边
32、凹位33、下壳扣孔
34、扣槽35、铆钉
36、第二凹凸结构40、线缆
F、受力方向N、轴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主体10、上壳20和下壳30,其中:
该连接器主体10包括塑胶本体11、安装于塑胶本体11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12、连接于塑胶本体11后端用于固定线缆40的线架13以及套于塑胶本体11前端的前壳14,该塑胶本体11上设置有卡块111;该前壳14后端一体设置有前壳翻边141、定位肋142以及定位扣板143,该前壳翻边141均垂直朝向于前壳14外侧,该定位肋142呈环状一体设置于前壳14尾端,并位于前壳翻边141前侧,该前壳翻边141与定位肋142之间形成定位槽144,该定位扣板143设置于前壳14顶壁和底壁上,并前壳14顶壁上间隔设置有两定位扣板143,前壳14底壁上并拢设置有两定位扣板143,另外于前壳14上对应塑胶本体11上卡块111设置有卡槽145,卡块111卡于卡槽145中;该前壳14顶壁上间隔设置的两定位扣板143与前壳14底壁上并拢设置的两定位扣板143,形成三角形的定位结构分布,可以增强前壳14与上壳20及下壳30的配合稳固性。
该上壳20前端对应前壳14之定位槽144设置有上壳翻边21,该上壳翻边21由顶壁向下垂直延伸,于上壳20顶壁上设置有一凹位22,于该凹位22中对应前壳14顶壁上两定位扣板143间隔设置有两上壳扣孔23;于上壳20侧壁上设置有扣块24。
该下壳30前端对应前壳14之定位槽144设置有下壳翻边31,该下壳翻边31由底壁垂直向上延伸;于下壳30底壁上设置有一凹位32,于该凹位32中设置有下壳扣孔33;并于下壳30侧壁上对应上壳20上扣块24设置有扣槽34;上述前壳14、上壳20和下壳30上翻边均垂直设置,可以增强彼此配合紧密性;凹位32及凹位22可以增强上、下壳强度。
于上壳20和下壳30上设置有使两者彼此固定的铆合结构,该铆合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壳20上的铆孔25和对应于铆孔25一体设置于下壳30上的铆钉35,该下壳30上铆钉35一体设置于下壳30侧壁上边沿,该上壳20上铆孔25对应铆钉35设置于上壳20顶壁两侧。
该前壳14、上壳20和下壳30配合关系:该上壳20和下壳30包覆于连接器主体10尾端,该上壳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主体、上壳和下壳,该上壳和下壳包覆于连接器主体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塑胶本体、安装于塑胶本体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套于塑胶本体前端的前壳,该前壳后端一体设置有前壳翻边和定位肋,该前壳翻边与定位肋之间形成定位槽;该上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上壳翻边,该下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下壳翻边,该上壳之上壳翻边与下壳之下壳翻边分别嵌入于前壳之定位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31 CN 20152112555171.一种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主体、上壳和下壳,该上壳和下壳包覆于连接器主体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塑胶本体、安装于塑胶本体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套于塑胶本体前端的前壳,该前壳后端一体设置有前壳翻边和定位肋,该前壳翻边与定位肋之间形成定位槽;该上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上壳翻边,该下壳前端对应定位槽设置有下壳翻边,该上壳之上壳翻边与下壳之下壳翻边分别嵌入于前壳之定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扣板,于上壳前端对应前壳顶壁上定位扣板设置有上壳扣孔,于下壳前端对应前壳底壁上定位扣板设置有下壳扣孔,前壳顶壁上定位扣板插置于上壳扣孔中,前壳底壁上定位扣板插置于下壳扣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翻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于下壳翻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凹凸结构相吻合的第二凹凸结构,该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彼此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强度及防EMI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上设置有使两者彼此固定的铆合结构,该铆合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壳上的铆孔和对应于铆孔一体设置于下壳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伟陶武松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