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有强专利>正文

一种配光透光罩及高亮度均匀度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4897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光透光罩及高亮度均匀度灯具,如使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荧光灯、无极灯及LED等光源的配光透光罩及高亮度均匀度灯具,属于照明领域。所述的配光透光罩上设有配光系统,配光系统采用在配光透光罩上设置凸起部配光器或在配光透光罩后部设置反光层或在配光透光罩左右开口部布置反光条,使得被照面亮度均匀度可提高50%。

Light transmitting light transmitting cover and lamp with high brightness uniformit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ght transparent cover and high uniformity of lamps, such as the use of the high pressure gas discharge lamp, fluorescent lamp, electrodeless lamp and LED light source with light transparent cover and high uniformity of the lamp,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llumination. The light transparent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used in the light transmission cover with convex part arranged on the light distribution device with light or in the back of th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reflective layer or light transparent cover around the opening layout reflective, the surface brightness uniformity degree can be increased by 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领域,如路灯灯具、泛光灯灯具、隧道灯灯具等室外或室内灯具的 透光罩,可应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LED、荧光灯、无极灯等各类光源配光透光罩及灯具。
技术介绍
现有灯具几乎有同样的缺点,就是灯具下方中间或下方近距离附近的被照射面亮 度高,而较远距离的亮度低很多,比如荧光灯类路灯、LED路灯等存在灯具亮度均勻度较差 或不够高的缺陷,从而影响人的视觉舒适性和识别物体的视觉能力,在道路或隧道照明中, 亮度均勻度对行驶安全有很大影响,另外现有灯具的灯光利用效率还不够高,从节能的角 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大部分光源的光线发射复杂,而反光器的设计很难同时兼 顾高反光效率和高均勻度两个方面,因此需要新的配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亮度均勻度的灯具。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灯具的 反光器深入研究后发现,进一步通过在透光罩上设置配光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灯具的亮 度均勻度,提高灯具有效利用率,理想的设计配合下,荧光灯路灯灯具亮度均勻度可以提高 50 %,灯具有效利用率可以提高,路面平均亮度可提高10 %,使用本专利技术替代透镜应用到 LED配光,可以降低LED极点温度10°左右,可延长LED的使用寿命降低光衰和提高光效, 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高压气体放电灯,可提高被照面的平均亮度和亮度均勻度,改善视觉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左部、右部、中间部、 后部及开口部,其特征为所述的配光透光罩中间部、后部和开口部至少一个部位设有配光 系统。在配光透光罩上设置配光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光源发出的或反光器反射的光进行再 次光线发射角度优化设计,进行在反光器上无法进行的配光优化,使最终射出灯具的光的 分布更加均勻。作为优选,所述的配光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反光体,所述的反光体设置在所述配光 透光罩中间部内表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的配光透光罩中央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涂覆光反射膜或贴 附反光板形成所述反光体。反光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反光体的反光面可以只有 一个反光面,优选圆锥面,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反光面,优选反光面为2-6个,优选反光体 上顶部呈线形。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体至少有两个反光面,所述两个反光面相交形成一相交线,两个反光面分布在左右两侧, 左反光面自上而下向左延伸,右反光面自上而下向右延伸,所述的两个反光面形成夹角a 角,0° <a<90°,所述的反光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反光体数量至少一个。两反光面成锐 角,a角度优选10° -50°,更优选10° -40°,较小的角度容易控制光的反射角度变化。由 于反光体沿配光透光罩长度方向布置,即和光源的长度方向一致,因此反光体在左右方向至少有一个反光面,可以针对光源或射出反光器的光的分布特点进行反光面角度调整,从 而可以把射向灯具下方中央的光的一部分分配到左右两侧30° -60°优选30° -45°范围 内较暗部分,从而显著提高整体的亮度均勻度和平均亮度。a角度为0°即为一竖直平板。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体是由3-6个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共有一顶点组成的多面 体,所述多面体至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反光面,所述三角形反光面为平面或曲面,所 述的三角形的边为直线段或曲线段,所述的反光体呈点阵式排列。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体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呈点阵式排列。反光体可以呈长 方形或正方形点阵排列,也可以菱形点阵排列,呈点阵排列的反光体可以是一种形状,也可 以多种形状排列在一起,优选左右两侧的反光体夹角a角度小于中间反光体左右两反光面 的夹角a角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体之间及反光体与所述配光透光罩左部和右部之间的所述 透光罩表面形成平面或弧面。优选弧面可以减小可见光入射角,提高玻璃透光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体之间及反光体与所述配光透光罩左部和右部之间形成平 面或弧面。形成平面可以简化模具制作,而根据光折射定律,优选用弧面连接,可减少反射 光,加大投射光的比例。作为优选,所述的配光透光罩后部内表面或外表面上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形 成配光系统,反光层占所述配光透光罩后部内表面的全部位置或部分位置。在很多照明场 所如高速公里,不要求灯具后部有较高的亮度,在配光透光罩的后部涂覆光反射膜形成反 光层或贴附反光板,并设计一定的角度变化,配光透光罩后部可采用平面,或中间平面左右 两侧曲面,优选配光透光罩后部左右两侧采用外凹内凸的球面或弧面,并且自上而下向后 延伸,可以把射向后部的光分配到灯具左右两侧和前部,可提高亮度均勻度和平均亮度。作为优选,所述的配光透光罩开口部布置有反光条,所述反光条布置在左开口部 和右开口部,所述反光条形成配光系统,左侧反光条自上而下逐渐向左开口部内表面延伸, 右侧反光条自上而下向右开口部延伸,所述的配光透光罩左开口部、右开口部设有插槽,所 述的反光条下端插在插槽中,所述的反光条上端设有安装部。反光条可选择由反光板折弯 成数个平面反光板,相邻反光板之间呈钝角,优选为曲面,可以更好的控制光的反射角度的 连续变化幅度。在配光透光罩左右两侧布置角度逐步变化的反光条,是把相对水平线角度 在0° -25°左右的几乎照射不到被照射面的光折射成出射角度在30° -60°左右的光,补 充到该角度范围亮度较差区域,同时提高灯光利用率,提高亮度。设置插槽,可以使反光条 下端插在插槽中,优选插槽与反光条胶接,固定更牢固,反光体安装部可与配光透光罩边沿 固定或被透光罩与反光器夹紧固定,从而使反光条不会发生位置移动而影响配光角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式包含1-8的任意一项配光透光罩的一种高亮度均勻度灯 具,包括光源,其特征为所述的光源左侧最边缘射向右下侧与水平线形成的锐角夹角α 的光线al与光源右侧边缘射向左下侧与水平线形成的锐角夹角β的光线a2交叉形成左 区域、右区域、上区域和下区域,30° < α彡60°,30° < β彡60°,所述的反光体设置在 下区域范围内的配光透光罩内表面上。优选α角等于β角,优选30° < α <45°,30° < β ^ 45°。本专利技术可使灯亮度均勻度或灯具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最高可以提高亮度均勻度 50%。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灯具有效利用率,提高照射面亮度均勻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灯具配光透光罩的俯视2是图1的A-A截面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式图4是图3截面图,增加光源与配光透光罩配合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形式,反光体采用点阵式排列。图6是本专利技术不同反光体形状采用点阵式排列在一起的一种配光透光罩。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配光透光罩1的中间部10设有倒V形长条凸起部,凸起部2贴附镜 面反光板形成反光体2,反光体2包括21、22,反光体21和反光体22大小不同,反光体21、 22的a夹角同为20°,反光体之间的间距为10mm,反光体之间及反光体与配光透光罩左部 11、右部12之间为平面13,反光条3插在配光透光罩的左开口部7和右开口部8上的插槽 9内,反光条自上而下逐渐向左开口部7或右开口部8靠近,反光体安装部4与配光透光罩 外沿5固定,配光透光罩后部6的全部内表面上涂敷有反光涂层。上述设计可以提高道路 亮度均勻度50%。实施例2如图3,配光透光罩1的中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透光罩,包括左部、右部、中间部、后部及左开口部、右开口部,其特征为:所述的配光透光罩中间部、后部和开口部至少一个部位设有配光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有强
申请(专利权)人:毛有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