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天来专利>正文

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217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该射出模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件包含一衬套、一热流板、及至少一浇嘴,此流道结构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一注料口、一主流道、至少一次流道、至少一热浇道,所述主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热浇道的内孔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改善因撑模而造成毛边及溢料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runner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flow injection mould, the injection mold forming member the runner structure includes a bushing, a hot plate, and at least one pouring mouth, the channe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plastic injection through the sequence comprises a feed inlet, a main channel, at least one channel, at least one hot runner Tao, the diameter of the inner hole of the sprue hole diameter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at least one channel, the bore diameter of the bore diameter and the at least one channel must b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at least one hot runn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problems of burr and overflow caused by the holding die are improved,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尤指一种可改善溢料问题的射出模具的流 道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为现有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包含一主流道90、次流道91、以及热浇 道92,其中该主流道90、次流道91、以及热浇道92的内孔直径约略相同。塑料于射料时, 是将塑料加热至熔融的流体状态后,由射出机的螺杆作动而射入主流道90,塑料进入主流 道90后分流至各次流道91,再由各次流道91流入热浇道92,并由热浇道92末端射入模穴 内。然而,塑料于射出机内是由螺杆推进的作用力射料,由于流道结构中的主流道90、 次流道91、以及热浇道92的内孔直径略约相同,而射出机容置塑料的料管的内孔直径在比 例上又大于流道结构中的内孔直径许多(于比例上约略可将料管比喻为打针的针筒,而流 道结构可比喻为针头),故当塑料在该作用力推进而由料管进入主流道90时,因塑料流经的 内孔直径瞬间缩小,因而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且若射出机射料的流速设定较快时,塑料此 时更来不及由流道结构射出,导致射料的反作用力无法即时消退而产生撑模现象,此时于 模具内的塑料则产生溢料,使成型的成品产生毛边,此即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重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改善溢料问题的射出模 具的流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该射出模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件包含一衬套、 一热流板、及至少一浇嘴,该衬套结合在该热流板的一侧,热流板则于另一侧抵接该至少一 浇嘴,此流道结构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一注料口,位于所述衬套中,为射料的入口 ;一主流道,位于所述热流板中,此主流道的始端与该衬套的注料口连通,且主流 道的末端位在热流板中;至少一次流道,此述次流道的始端分别由主流道的末端于热流板中分歧构成;至少一热浇道,分别位在所述至少一浇嘴中,且此述的热浇道贯穿该浇嘴,所述至 少一次流道的末端则与该至少一热浇道的始端对应连通,此述热浇道的末端为射料的出 Π ;所述主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且所述至少一次流 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热浇道的内孔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改善因撑模而造成毛边及溢料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 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道结构配置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道结构供塑料流动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 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射出模 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件包含一衬套1、一热流板2、及二浇嘴3,该衬套1结合在该热流板 2的一侧,热流板2则于另一侧抵接该二浇嘴3,此流道结构4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 一注料口 40、一主流道41、二次流道42、以及二热浇道43,该主流道41的内孔直径须大于 该二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且该二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该二热浇道43的内 孔直径。前述的注料口 40,其是位于该衬套1中,为射料的入口。前述的主流道41,其位于该热流板2中,此主流道41的始端410与该衬套1的注 料口 40连通,且主流道41的末端411位在热流板2中。本技术所述的主流道41,其内 孔直径的范围在13 30毫米(mm)为最佳。前述的二次流道42,各次流道42的始端420分别由主流道41的末端411于热流 板2中分歧构成。本技术的次流道42,其内孔直径范围在10 25毫米(mm),次流道 42以此内孔直径范围搭配主流道41的内孔直径范围为最佳。前述的二热浇道43,分别位在该二浇嘴3中,且各热浇道43贯穿其浇嘴3,该二次 流道42的末端421则与此二热浇道43的始端430对应连通,各热浇道43的末端431为射 料的出口。本技术的热浇道43,其内孔直径范围在6 25毫米(mm),此热浇道43以 此内孔直径范围搭配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范围为最佳。如图2所示,为塑料由射出机的料管射入流道结构,其塑料流经主流道41时具有 较大的流通孔径,当流入次流道42时的流通孔径缩小,再流经热浇道43时则以次流道42 再缩小的流通孔径流动,本实施例的热浇道43由始端430朝末端431的内孔直径渐缩。故 塑料经由射出机的料管射入流道结构时,由于主流道41具有较大的流通孔径,且流经的次 流道42以及热浇道43具有渐缩的流通孔径,故射出机的螺杆推进塑料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可于流道结构中逐渐被转移而消退,故能避免瞬间的反作用力提升而造成撑模,从而得以 改善因撑模而造成毛边及溢料的问题,进一步可提升射出成型的成品制作合格率。前述的主流道41以及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范围中,虽主流道41的内孔直径范围 的最小值小于该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的最大值,但本技术的主流道41以及次流道42 的内孔直径的搭配,必须依循主流道41大于次流道42的内孔直径,以及次流道42大于或 等于热浇道43的原则,故主流道41的内孔直径为其范围的最小值时,该次流道42的内孔 直径必须比主流道41最小值的内孔直径更小,符合本技术的流道结构设计原则,于此 补充说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是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故举 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技术的范畴。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技术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 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遂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 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射出模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 件包含一衬套、一热流板、及至少一浇嘴,该衬套结合在该热流板的一侧,热流板则于另一 侧抵接该至少一浇嘴,此流道结构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 一注料口,位于所述衬套中,为射料的入口 ;一主流道,位于所述热流板中,此主流道的始端与该衬套的注料口连通,且主流道的 末端位在热流板中;至少一次流道,此述次流道的始端分别由主流道的末端于热流板中分歧构成; 至少一热浇道,分别位在所述至少一浇嘴中,且此述的热浇道贯穿该浇嘴,所述至少一 次流道的末端则与该至少一热浇道的始端对应连通,此述热浇道的末端为射料的出口 ;所述主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 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热浇道的内孔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该射出模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件包含一衬套、一热流板、及至少一浇嘴,此流道结构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一注料口、一主流道、至少一次流道、至少一热浇道,所述主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热浇道的内孔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改善因撑模而造成毛边及溢料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931593SQ20112004299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罗天来 申请人:罗天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出模具的流道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射出模具形成该流道结构的构件包含一衬套、一热流板、及至少一浇嘴,该衬套结合在该热流板的一侧,热流板则于另一侧抵接该至少一浇嘴,此流道结构按塑料射出的流经顺序包含: 一注料口,位于所述衬套中,为射料的入口; 一主流道,位于所述热流板中,此主流道的始端与该衬套的注料口连通,且主流道的末端位在热流板中; 至少一次流道,此述次流道的始端分别由主流道的末端于热流板中分歧构成;至少一热浇道,分别位在所述至少一浇嘴中,且此述的热浇道贯穿该浇嘴,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末端则与该至少一热浇道的始端对应连通,此述热浇道的末端为射料的出口;所述主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内孔直径须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热浇道的内孔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天来
申请(专利权)人:罗天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