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484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病毒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提取的提取物、挥发油和药用辅料组成的;其特征还在于根据提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原料药提取物为6.0%-22.0%,药用辅料为78.0%-94.0%,其中酸原为32.0%-38.0%,碱原为43.0%-52.0%,甜味剂为1.6%-1.9%,矫味剂为0.7%-1.0%,润滑剂为0.7%-1.1%。药理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泡腾片,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崩解时间短,稳定性好,药理作用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抗病毒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感冒多因感受风邪(包括风热和风寒)或感染时行病毒所致,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余尚可见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全身不适等。治疗感冒的中西药物较为繁多,且多注重清热解毒、抑菌消炎、抗病毒作用,对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多属于对症治疗,而对于感冒病毒本身,尚缺少理想的效果。其中西药常用抗病毒、抗菌素、抗过敏、抗组胺等治疗感冒,而感冒病毒的对症治疗以解热镇痛剂使用最为广泛,多含有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乙酰苯胺类,如扑热息痛;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等。作为复方成药有速效伤风胶囊、康泰克、康得、白加黑等。其共同特点是对症治疗,解热作用较快,且改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但最终还是要靠人自身免疫力自愈。该类药物由于存在过敏、困倦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近年来某些药物因含有PPA成份所致的不良反应而被停止使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流感疫苗的出现,曾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但由于病毒的变异性,使本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近来有中药荆防针剂,柴胡注射液等用于感冒发热,起效似较丸、散、冲剂、口服液迅速,但需肌肉注射,限制了适用范围。因此,不断推出抗感冒新制剂仍属必要。相比之下,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感冒的优势为世人所承认。除疗效可靠、携带使用方便外,其根本原因是针对不同的病因,辩证施治,注重病人内在抵抗力的调整、有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泡腾片既有颗粒剂的优点又有片剂的特点,是以泡腾物料为崩解剂制成的一种片剂,在水中能产生大量气泡,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溶解,具有药物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携带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儿童、老人和不能吞咽固体制剂的患者,所以泡腾片具有剂型新颖,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泡腾片的制备过程中,主要难点在于怎样选择好主药和药用辅料的比例,使药用辅料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泡腾片的泡腾速度快、发泡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比较优选了药用辅料泡腾剂的比例,制剂制备时无需加入其它填充剂,制得的泡腾片可压性、溶解性、口感和崩解时限都符合泡腾片的相关规定;本专利技术将板蓝根、石膏等九味中药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再根据得到的提取物物理化学性质对泡腾药用辅料用量进行筛选,得到最佳比例范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比例范围进行制备的泡腾片泡腾速度快、发泡效果好、口感好。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使用携带方便的抗病毒泡腾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泡腾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工艺制法(1)本专利技术原料药配比重量份为板蓝根36,石膏16,芦根17,生地黄9,郁金7,知母7,石菖蒲7,广藿香8,连翘13;(2)取上述9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及挥发油乳浊液,第2次加水6倍量,煎煮80分钟,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沉淀,滤过,收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将收集挥发油及挥发油乳浊液喷洒到干燥提取物上,混合均匀,得到原料药提取物;(3)本专利技术制剂处方为原料药提取物为6.0%-22.0%,药用辅料为78.0%-94.0%,其中酸原为32.0%-38.0%,碱原为43.0%-52.0%,甜味剂为1.6%-1.9%,矫味剂为0.7%-1.0%,润滑剂为0.7%-1.1%。(4)将原料药提取物加入药用辅料酸原、碱原、甜味剂、矫味剂、润滑剂,混合均匀,压片,得到抗病毒泡腾片。二.检测分析按照标准WS3-49(X-39)-92(Z)的含量测定项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见表1表1抗病毒泡腾片含量测定连翘苷含量 平均值组别mg/片 mg/片1 0.0392 0.042 0.0403 0.040结论通过上述检测分析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工艺具有实际意义。三.本专利技术主药和药用辅料比例的确定实验方案设计根据我们实验如果主药比例低于5%,泡腾片的药效不好,主要比例高于24%,泡腾片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我们在主药所占比例5%-24%范围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1主药含量5%,药用辅料为95.0%,其中酸原为38.5%,碱原为53.0%,甜味剂为1.8%,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1.1%。方案2主药含量5.5%,药用辅料为94.5%,其中酸原为38.2%,碱原为53.1%,甜味剂为1.9%,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6%。方案3主药含量5.5%,药用辅料为94.5%,其中酸原为38.5%,碱原为53.0%,甜味剂为1.7%,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6%。方案4主药含量6.0%,药用辅料为94.0%,其中酸原为38.0%,碱原为52.0%,甜味剂为1.9%,矫味剂为1.0%,润滑剂为1.1%。方案5主药含量9.0%,药用辅料为91.0%,其中酸原为37.0%,碱原为50.5%,甜味剂为1.7%,矫味剂为1.0%,润滑剂为0.8%。方案6主药含量15.0%,药用辅料为85.0%,其中酸原为36.5%,碱原为45.0%,甜味剂为1.7%,矫味剂为0.9%,润滑剂为0.9%。方案7主药含量20.0%,药用辅料为80.0%,其中酸原为32.5%,碱原为44.4%,甜味剂为1.7%,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7%。方案8主药含量22.0%,药用辅料为78.0%,其中酸原为32.0%,碱原为43.0%,甜味剂为1.6%,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7%。方案9主药含量23.0%,药用辅料为77.0%,其中酸原为31.5%,碱原为42.5%,甜味剂为1.6%,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7%。方案10主药含量24.0%,药用辅料为76.0%,其中酸原为31.0%,碱原为42.0%,甜味剂为1.6%,矫味剂为0.7%,润滑剂为0.7%。1.吸湿百分率的测定泡腾片对湿气十分敏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水分的吸收,因此选择泡腾辅料比例时应选择吸湿性较好比例范围的辅料。将底部盛有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放人25C的恒温培养箱内恒温24h,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药粉,准确称重后置于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恒温培养箱保存,定时称量,按下式计算吸湿百分率。 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方案药粉的吸湿百分率12小时 24小时 48小时 60小时组别% % % %方案112.34 14.8717.1419.27方案212.06 14.5117.0819.22方案310.14 13.4216.9119.04方案49.0610.2811.8713.24方案58.7510.0411.2612.84方案68.499.89 10.7511.76方案78.019.75 10.4111.29方案87.999.14 10.2410.89方案96.549.87 12.3615.87方案10 6.129.98 13.6416.98小结通过上述吸湿性实验,我们初步确定方案1、2、3、9、10的吸湿程度较大,不利于泡腾片的储存。2.不同方案的泡腾片评价将上述不同方案的主药和药用辅料压片,对制备成的泡腾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表3不同方案泡腾片评价结果组别 口感 发泡效果 溶解性 崩解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病毒泡腾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提取的提取物、挥发油和药用辅料组成的;其特征还在于原料药提取物为6.0%-22.0%,药用辅料为78.0%-94.0%,其中酸原为32.0%-38.0%,碱原为43.0%-52.0%,甜味剂为1.6%-1.9%,矫味剂为0.7%-1.0%,润滑剂为0.7%-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病毒泡腾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提取的提取物、挥发油和药用辅料组成的;其特征还在于原料药提取物为6.0%-22.0%,药用辅料为78.0%-94.0%,其中酸原为32.0%-38.0%,碱原为43.0%-52.0%,甜味剂为1.6%-1.9%,矫味剂为0.7%-1.0%,润滑剂为0.7%-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本发明原料药重量份配比为板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乾露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