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丹参、三七、冰片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效应成分的不同理化性质,分别以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具体地说是以中药材丹参、三七、冰片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注射液,同时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工业化国家的第一大死因,其发病率甚至比癌症还要高,仅在美国每年患病人数就高达100万人次以上。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心血管药物也是新药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据统计,平均每年进入临床研究的新药约有20余种,使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大体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衰药、抗血小板药等。这些药物大多价格昂贵,且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且普遍存在停药后反弹的弊端。近年来,特别是在我国,人们加大了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组方中进行筛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有多个品种用于临床,口服药物有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其中复方丹参滴丸由于其疗效好,作用迅速广泛应用与临床但由于其为固体制剂存在着固体制剂无法克服的缺点。注射用药物仅有血塞通、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香附)、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但疗效均不太理想。本处方中冰片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冰片中的龙脑、樟脑等属于单萜类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因而冰片属于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目前只能制造出丸剂、片剂等固体制剂,一直无法应用于注射液等液体制剂。《中国药典》2000版公开了复方丹参滴丸的处方,中国专利01136155公开了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它用途,它也是只能制备成固体制剂--复方丹参滴丸,无法制成注射液;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目前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但缺乏安全速效的药物,如果将复方丹参滴丸改剂型成注射剂将成为全世界的福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该中药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药注射液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丹参49.0%-93.6%三七6.2%-50%冰片0.01%-2.7%。制备本专利技术中药注射液的原料的重量比可优选为丹参59.5%-89.5%三七10%-40% 冰片0.05%-1.0%。制备本专利技术中药注射液的原料的重量比可优选为丹参69.8%-85% 三七14.8%-30%冰片0.1%-0.4%。如上所述的注射液其中有效成分含有丹参总酚酸0.1-25毫克/毫升,三七总皂苷1-40毫克/毫升优选为丹参总酚酸0.5-10毫克/毫升,三七总皂苷5-20毫克/毫升。本专利技术注射液所含的三七总皂苷在酸性减性条件下均易水解,如药液PH选择不当,药液中会产生白点、白块甚至絮状沉淀,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因而本制剂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选择合适PH值并保持PH的相对稳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而将本产品PH值定在在4.0~9.0之间,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菊科植物艾纳香叶提取的结晶,或以樟脑、松节油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精制品。冰片主要含龙脑、异龙脑、樟脑等成分。目前冰片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龙脑、樟脑等属于单萜类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因而冰片属于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一直无法应用于注射液等液体制剂。在实验中我们加入醇、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等助溶剂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上述助溶剂优选为乙醇、丙二醇、甘油低级醇类,又以丙二醇和/或乙醇助溶效果最好。本专利技术制剂制备工艺为 (1)丹参,加入5-12倍量水煎煮1-5次,每次煎煮0.5-3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药液稍冷却至室温时加乙醇使沉淀,使含醇量达40%-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注射用水至每1ml相当于含丹参生药0.5-5g,用盐酸调节PH至1-6,冷藏24小时,过滤,滤液用醋酸乙酯萃取,回收醋酸乙酯,浸膏加注射用水溶解,过滤,用NaOH调节PH至5-8,加0.1%活性炭,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得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间体;(2)取三七,用40%-85%乙醇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时;合并醇回流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1-5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得三七总皂苷,加注射用水溶解,加0.1%活性炭,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得三七水溶性总皂苷中间体;(3)取冰片加入醇超声使溶解,慢慢加入注射用水,丹参提取物中间体和三七总皂苷中间体加注射用水溶解与冰片溶液合并配至全量,过滤,精滤,充氮气灌封灭菌或冷冻干燥无菌分装,检验,即得。上述制备工艺中(3)可用如下方法代替取冰片加入聚山梨酯,研匀,慢慢加入注射用水,不断研匀;丹参提取物中间体和三七总皂苷中间体加注射用水溶解与冰片溶液合并配至全量,过滤,精滤,充氮气灌封灭菌或冷冻干燥无菌分装,检验,即得。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疗效好、毒副作用少。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试验目的观察本专利技术注射液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受试药物1、药物本专利技术注射液。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对照药品复方丹参注射液,安徽大东方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动物1、来源,种属,品系,合格证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昆明种小鼠,远交封闭系,皖医动准第01号。2、动物数100只,每组20只。试剂及仪器1、胶原蛋白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80-2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产品。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手动匀浆器,手术器械若干。试验方法1、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的配制称取胶原蛋白30mg,浸泡于3~4ml生理盐水中2h以上,手动匀浆(要求研磨充分,看不到颗粒或悬浮物),加生理盐水40ml,离心(3000rpm,10min),取上清液。另取1mg/2ml肾上腺素注射液1支加入上述上清液中,加生理盐水至50ml即成。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建立的标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栓形成率大于90%。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根据血栓模型建立的标准摸索出混合诱导剂的合适注射量,一般为0.3~0.5ml/只。2、参照文献方法,取健康小鼠10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5ml/kg),本专利技术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10、20倍),用生理盐水稀释到各组所需浓度,分别尾静胲注射给予0.1ml/10g相应供试液,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给完药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注射后立即观察5min内小鼠死亡数、15min内小鼠偏瘫恢复数及未恢复数,进行X2检验。试验结果由试验可知,小鼠经静脉注射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联合诱导剂后,体内血栓形成率大于90%,说明采用此方法可造成动物急性体内血栓形成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和本专利技术注射液小、中、大剂量后,造模后5min内小鼠死亡数降低,15min内小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制备它的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丹参49.0%-93.6% 三七6.2%-50% 冰片0.01%-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制备它的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丹参49.0%-93.6%三七6.2%-50% 冰片0.01%-2.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丹参59.5%-89.5%三七10%-40% 冰片0.05%-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丹参69.8%-85% 三七14.8%-30%冰片0.1%-0.4%。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含有丹参总酚酸0.1-25毫克/毫升,三七总皂苷1-40毫克/毫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含有丹参总酚酸0.5-10毫克/毫升,三七总皂苷5-20毫克/毫升。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PH值在4.0~9.0之间。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溶剂中加入助溶剂醇、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或聚氧乙烯脂肪醇醚。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助溶剂是低级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溶剂中加入的助溶剂是丙二醇和/或乙醇。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工艺为(1)取丹参加入5-12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全,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