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4308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其技术方案是: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4)通过第三减速机(6)的两根摆动输出轴分别驱动两个输料管支撑盘(7、38)转动,即驱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在水平面内摆动;第三减速机(6)的平移补偿输出轴(17)驱动平移补偿凸轮(18)转动,实现加渣系统往复直线运动。两个输料电机(9、36)分别驱动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转动,使粒状物料往出口方向推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加渣均匀、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和适用面广的特点,且适合对所有撒料区域长度在300~2500mm范围,宽度在0~300mm范围的大断面结晶器自动、连续、均匀的投放保护渣。

Double pipe automatic slag ad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pipe automatic slag ad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technical proposal that the slag adding machine comprises a frame, a slag adding system and an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slag system is: (4) through the third swing motor speed reducer (6) of the two swing output shaft respectively drive two conveying pipe support plate (7, 38) is the first rotation, drive the feeding tube (12) and second (35) feeding tube swing in a horizontal plane; third speed reducer (6) the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output shaft (17) driven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cam (18) rotation, add slag system of reciprocating motion. The two delivery motors (9, 36) respectively drive the first feed screw rod (49) and the second feed screw (43) to rotate so that the particulate material is push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outl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uniform slag,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 and is suitable for all material spreading region length in the range of 300 ~ 2500mm, width 0 ~ 300mm range of large section mould automatic, continuous and uniform delivery of sl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加渣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技术介绍
连续铸钢一般都使用结晶器保护渣,通常结晶器保护渣中配4 20%的纯氟,渣 耗量为2. 5kg/t钢左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处在氟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不仅有害健康, 且人工加渣的随机性大,渣层不勻,易造成卷渣等问题而影响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故连 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技术已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不同型式的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机,其主要缺点是输送管 路长,弯头和管道易磨损,保护渣堵塞管道和保护渣的粉碎率高;国内已公开的“板坯连铸 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CN 202549392A)专利技术,这种自动加渣装置安装在结晶 器的侧翼,不适合用于安装空间小、多个结晶器并排排列的场合;另有“大断面结晶器自动 加渣装置”(公开号CN202247962A)专利技术,这种装置的渣斗在加渣机的宽度方向运动, 增加了加渣机的宽度,保护渣在加渣管的出口处自由下落,容易出现不均勻现象,这种加渣 机的在高度方向不能变动,因此不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和操作简单的双管自动加渣 机;该加渣机能在工作区域内自动、连续、均勻地加渣,适用面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 系统;加渣系统安装在车架前部,电控系统安装在车架后部。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的输入轴联接, 第三减速机的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管支撑盘 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对应键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分别通过各自的 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 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上,第一输料螺旋杆和第二输料螺旋杆分别安装在对应 的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中;第一输料螺旋杆后端和第二输料螺旋杆后端分别与第一输 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的输入 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电机和第二输料电机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的前部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第一 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对应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处分别相应地套有第一宽度调节装 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在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后端的管壁分别对应地设有第一进料 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料斗的底部相通;料斗固定在 称重传感器的上端,称重传感器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料斗内的粒状物料通过料斗下面的两个出口分别落入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的 对应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在第一输料电机和第二输料电机驱动下,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分别驱动第一输料螺旋杆和第二输料螺旋杆转动,将粒状物料沿第一 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内壁往出口方向推送.第三减速机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第一直线轴承和 第二直线轴承套在第一圆柱直线导轨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三减 速机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套 在第二圆柱直线导轨上,第二圆柱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和第 二圆柱直线导轨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圆柱直线导轨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对称位于 车架本体上。第三减速机的平移补偿输出轴下端与平移补偿凸轮联接,平移补偿输出轴的上端 装有角位移传感器;凸轮销固定在车架前部的中间位置处,凸轮销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 的弧形槽中。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扶手和车轮;车架本体为水平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 扶手,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车架 本体的下平面分别对称地装有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电控系统为移动触摸屏与电控箱内的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数 字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数字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可编程 控制器的数字输入端口与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分 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输出端口与报警灯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输入端口 分别与称重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模拟输 入端口分别电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电源端子分别与380V电源连 接,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连接电机的端子分别与摆动电机、第一输料电 机和第二输料电机对应连接,报警灯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二输料管的右侧,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 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3 45°,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输料 管的左侧,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 夹角为0. 5 3° ;第四行程开关位于第一输料管的左侧,第四行程开关和第一输料管摆动 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3 45° ;第三行程开关位于第一输 料管的右侧,第三行程开关和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轴线 的夹角为0.5 3°。摆动电机和第一输料电机、第二输料电机的启动、停止、转速的控制由电控箱中的 电控系统实现,操作员通过移动触摸屏对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同时移动触摸屏能对设备运 行状态进行数字和动画显示。所述的第一车轮和第四车轮位于车架本体的后部,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位于车架 本体的前部;第一车轮和第四车轮分别与第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活动架活动联接,第 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活动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车轮固定架和第四车轮固定架上,第一 车轮固定架和第四车轮固定架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 活动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横梁的两端。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分别与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架活动联接,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架铰接在对应的第二车轮固定架和第三车轮固定架上,第二车轮 固定架和第三车轮固定架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 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横梁的两端。前、后两个横梁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与该横梁轴线垂直的螺孔,两个螺孔的内螺 纹方向相反,两个螺孔与高度调节丝杠螺纹连接。丝杠纵向限位块固定在车架下平面,高度调节丝杠穿过丝杠纵向限位块的中间孔 道,高度调节丝杠的一端安装有高度调节手柄,通过转动高度调节手柄可以在0 300mm范 围内调节双管自动加渣机的高度。所述的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分别安装在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 输料管支撑盘上。所述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为矩形,两个矩形的长边分别与各自的第一输料 管和第二输料管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 20°。所述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分别活套在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 料管对应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分别设有 锁紧螺栓。所述的第三减速机设有水平的输入轴和三根垂直的输出轴,三根垂直的输出轴分 别是平移补偿输出轴、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所述的平移补偿凸轮的轴孔与平移补偿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加渣系统安装在车架(2)前部,电控系统安装在车架(2)后部;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6)的输入轴联接,第三减速机(6)的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对应键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上,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中;第一输料螺旋杆(49)后端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后端分别与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入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的前部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对应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处分别相应地套有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后端的管壁分别对应地设有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分别通过管道与料斗(11)的底部相通;料斗(11)固定在称重传感器(51)的上端,称重传感器(51)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套在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套在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上,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对称位于车架本体上;第三减速机(6)的平移补偿输出轴(17)下端与平移补偿凸轮(18)联接,平移补偿输出轴(17)的上端装有角位移传感器(45);凸轮销(19)固定在车架(2)前部的中间位置处,凸轮销(19)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18)的弧形槽(58)中;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扶手和车轮;车架本体为水平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扶手,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车架本体的下平面分别对称地装有第一车轮(27)、第二车轮(22)、第三车轮(28)和第四车轮(40);电控系统为:移动触摸屏(10)与电控箱(3)内的可编程控制器(52)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数字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入端口与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报警灯(53)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与称重传感器(51)和角位移传感器(45)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电源端子分别与380V电源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连接电机的端子分别与摆动电机(4)、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对应连接,报警灯(53)固定在车架(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元谢剑刚陈奎生曾良才傅连东湛从昌张喆郭媛邓江洪杨文军黄富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