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1868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包括导向头、连接杆和卡尾,三者依次相连为一整体注塑件;导向头的断面呈向左的“箭头”型,其右上侧与连接杆的左端连接,连接杆的右端与卡尾的左边连接;在连接杆与导向头的连接处设有凸起的限位圆角,在卡尾的下部设有开口的倒“V”型槽、中部设有倒“V”型槽连通的拉杆卡接槽,在卡尾的左边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卡尾翻边;在导向头的下侧设有限位筋,在该限位筋上设有限位圆角,其特征是: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具有转动灵活性,避免卡滞,并且减小了与拉杆的接触面积,使得摩擦力减小,使得解锁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
技术介绍
汽车门锁在车内通过乘员操作内开手柄进行解锁,而内开手柄与门锁之间连接则 依靠内开手柄拉杆来实现。而内开手柄拉杆的固定卡子可以把拉杆固定在钣金上,具有防 止拉杆因过长导致与零件干涉或产生异响的作用。目前汽车上使用的传统内开手柄拉杆的 固定卡子为注塑件,其卡尾上的拉杆卡槽是一圆筒体结构,为拉杆最终装配位置。这种卡子 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是拉杆固定在卡槽后的转动灵活性较差,同时拉杆与卡槽间摩擦力 大,容易造成解锁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能满足拉杆转动灵活的汽车内开手柄拉 杆固定卡子,以保证解锁方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包括导向头、连接杆和卡尾, 三者依次相连为一整体注塑件;导向头的断面呈向左的“箭头”型,其右上侧与连接杆的左 端连接,连接杆的右端与卡尾的左边连接;在连接杆与导向头的连接处设有凸起的限位圆 角,在卡尾的下部设有开口的倒“V”型槽、中部设有倒“V”型槽连通的拉杆卡接槽,在卡尾 的左边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卡尾翻边;在导向头的下侧设有限位筋,在该限位筋上设有限 位圆角,其特征是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为顶部相连 的双圆锥筒体,其纵向截面为一个V型和一个倒V型对接,两个V型相连接处为过渡圆角。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为双曲线圆 弧筒体,其纵向截面为双曲线圆弧形。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中部为双曲 线圆弧筒体、上部和下部直径相等的圆筒体,其纵向截面为直线与圆弧形组合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拉杆卡接槽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其 纵向截面使得拉杆固定后有一定的转动角度,从而具有转动灵活性,避免卡滞,并且减小了 与拉杆的接触面积,使得摩擦力减小,使得解锁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参见图1所示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卡子,为整体注塑件,包括导向头1、连接杆2 和卡尾3。导向头呈向左的“箭头”型,便于导入钣金上的方孔中心,实现装配;后部一半通 过连接杆与卡尾连接,一半为悬空弹性筋4,卡尾设有V型开口槽3a、拉杆卡接槽3b和翻边 3c。V型槽用于拉杆装配导向,卡接槽3b为双圆锥体,其纵向截面为V型对接结构,为拉杆 最终装配位置。翻边3c结构有2处,配合连接杆以及弹性筋上限位圆角4a,限制卡子的进 出性,所述拉杆卡接槽3b为多种形状的组合槽。参见图2,第一种拉杆卡接槽3b的多种形状的组合槽,其纵向截面为两个V型尖端 相连接的形状,该两个V型尖端相连接处为过渡圆角;参见图3,第二种拉杆卡接槽3b的多种形状的组合槽,其纵向截面为双圆弧形。参见图4,第三种拉杆卡接槽3b的所述多种形状的组合槽,其纵向截面为直线与 圆弧形组合结构,两个圆弧在组合槽的中部位置向内突起,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装配时,操作者将拉杆通过卡尾3处的V型槽3a,卡入卡尾3的拉杆卡接槽3b内, 便实现了拉杆与本卡子之间的装配,然后将本卡子放在拉杆适合位置,手持卡尾3,将卡子 的导向头1对准钣金件安装孔,用力按下,在卡子限位圆角2a,4a及其卡尾翻边3c作用下, 便实现了拉杆与钣金件之间的固定,这时卡子就装配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包括导向头(1)、连接杆(2)和卡尾(3),三者依次 相连为一整体注塑件;导向头(1)的断面呈向左的“箭头”型,其右上侧与连接杆(2)的左 端连接,连接杆的右端与卡尾(3)的左边连接;在连接杆(2)与导向头(1)的连接处设有凸 起的限位圆角(2a),在卡尾(3)的下部设有开口的倒“V”型槽(3a)、中部设有倒“V”型槽 (3a)连通的拉杆卡接槽(3b),在卡尾(3)的左边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卡尾翻边(3c);在导 向头(1)的下侧设有限位筋(4),在该限位筋上设有限位圆角(4a),其特征是所述卡尾(3) 上的拉杆卡接槽(3b)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特征是所述卡尾(3)上 的拉杆卡接槽(3b)为顶部相连的双圆锥筒体,其纵向截面为一个V型和一个倒V型对接, 两个V型相连接处为过渡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特征是所述卡尾(3)上 的拉杆卡接槽(3b)为双曲线圆弧筒体,其纵向截面为双曲线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其特征是所述卡尾(3)上 的拉杆卡接槽(3b)中部为双曲线圆弧筒体、上部和下部直径相等的圆筒体,其纵向截面为 直线与圆弧形组合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包括导向头、连接杆和卡尾,三者依次相连为一整体注塑件;导向头的断面呈向左的“箭头”型,其右上侧与连接杆的左端连接,连接杆的右端与卡尾的左边连接;在连接杆与导向头的连接处设有凸起的限位圆角,在卡尾的下部设有开口的倒“V”型槽、中部设有倒“V”型槽连通的拉杆卡接槽,在卡尾的左边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卡尾翻边;在导向头的下侧设有限位筋,在该限位筋上设有限位圆角,其特征是所述卡尾上的拉杆卡接槽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具有转动灵活性,避免卡滞,并且减小了与拉杆的接触面积,使得摩擦力减小,使得解锁更加方便。文档编号E05B17/00GK201924699SQ20112003043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仕林, 陈小均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开手柄拉杆固定卡子,包括导向头(1)、连接杆(2)和卡尾(3),三者依次相连为一整体注塑件;导向头(1)的断面呈向左的“箭头”型,其右上侧与连接杆(2)的左端连接,连接杆的右端与卡尾(3)的左边连接;在连接杆(2)与导向头(1)的连接处设有凸起的限位圆角(2a),在卡尾(3)的下部设有开口的倒“V”型槽(3a)、中部设有倒“V”型槽(3a)连通的拉杆卡接槽(3b),在卡尾(3)的左边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卡尾翻边(3c);在导向头(1)的下侧设有限位筋(4),在该限位筋上设有限位圆角(4a),其特征是:所述卡尾(3)上的拉杆卡接槽(3b)为直径变化的圆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均李仕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