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为强化流动和换热综合性能而设计的具有“工”形树状结构特征换热管束的“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
技术介绍
交叉流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主要型式,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经济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动力、制冷低温、汽车、航空与航天等领域,主要用于解决单相流和多相流的热量传递以及反应器内的传热反应。管束式换热表面结构是交叉流换热器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管束式交叉流换热器通常是在一个壳体内布置许多平行管束,冷热两种流体通过平行换热管束进行热量交换。为提高管束式交叉流换热器的对流换热效率,目前采取的强化传热手段主要有:(1) 对管束的内外表面进行了螺纹形、波纹形等多种形式设计;(2) 在管束外的流体空间内进行折流板式的结构设计。这些优化设计手段是通过在流动换热区域内产生持续的局部扰动,提高了流体湍动能强度,实现了传热边界层的重新生成,进而提高了管束内外冷热流体传热性能,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流动阻力的增加,即增加了泵功消耗。并且,已有的换热管束设计对于流体输送路径优化缺乏考虑,在结构设计上存在换热管束内流体输送路径不合理、泵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6)、管箱和管板,所述的管箱和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与管箱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工”形树状结构,所述的“工”形树状结构至少包含一个树状单元结构,所述的树状单元结构包含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和末端连通管道(10),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的末级分支端口之间由末端连通管道(1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6)、管箱和管板,所述的管箱和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与管箱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工”形树状结构,所述的“工”形树状结构至少包含一个树状单元结构,所述的树状单元结构包含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和末端连通管道(10),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的末级分支端口之间由末端连通管道(1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均由主连通管道(4)和“工”形分支管道(11)构成,以平面方式铺展开来,至少有两级分支,每级管道连接着分叉数N=2的下一级管道,且分叉角为18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梯形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平,杨立波,张程宾,施明恒,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