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03918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包括单工况冷机、双工况冷机、换热器、蓄冷装置、水泵、阀门等,通过中间配管连接,通过制冷系统内各制冷装置的串联使用和不同功能空调末端水系统的串联使用,真正实现空调系统中能量的梯度利用,达到节能和降低投资的目的,仅用一套水系统方便地实现不同功能空调末端及参数的供水需求,并结合蓄冷空调技术,有效地利用低温冷水,大幅度地提高供、回水温差,降低输送能耗;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制冷主机容量,充分利用电网峰、谷电价差,降低空调运行费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满足了系统大温差的需求,又相应地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系统的初投资,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 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领域空气的处理形式主要有热、湿联合处理和温、湿度独立处理两种形 式,这两种空气的处理形式所对应的空调末端设备,要求不同的冷冻水供水和回水温度。为 了满足空调区域内不同末端设备对供水和回水温度的需求,现阶段一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 两禾中1、系统设置一套水管路系统,两类末端设备并联运行,空调制冷系统的供水温度 均采用常规冷凝除湿所需的处理温度,一般为7°C,在满足热、湿联合处理或湿处理末端设 备供水温度的同时,另一类仅进行热和温度处理的显热末端设备,采用设置中间换热或末 端混水泵的方式为其提供较高温度的冷水,一般为13°C 18°C。2、系统设置二套水管路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分别满足以上两类空调末端设备对 供水温度的不同需求。目前,空调制冷系统通常为单级冷机系统,蓄冷空调系统有二级串联的系统,即蓄 冰槽与冷机串联,极个别常规空调制冷系统也有二级冷机串联的系统。对于制冷站和空调末端有一定距离的大型工程项目,上述的两种空调末端系统形 式存在系统初投资高、制冷效率低或因温差小导致输送能耗大等不足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 端蓄冷水系统,既满足了系统大温差的需求,又相应地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系统的初投 资,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能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包括单工况冷机1,单工况冷机1的输出 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第二三通阀门12的直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入口管路 联通,蓄冷装置4的第一出口依次通过空调水泵8、第三三通阀门13的直通、初级用户5、第 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次级用户6、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和单工况冷机1的输入管路联 通,双工况冷机2的输出通过第一阀门9和蓄冷装置4的蓄冷管16的输入管路联通,蓄冷 管16的输出通过溶液泵7和双工况冷机2的输入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三 通阀门11的旁通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出和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与第二三通阀门12 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通过第二阀门10和第一阀门9与双工况冷机 2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出和蓄冷装置4与溶液泵7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 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输出为一个回路,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和第二输出为一个回路,第二三 通阀门12的旁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输出与空调水泵8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三三通阀门13的旁通和初级用户5与第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四三通阀门14的旁通 和次级用户6与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五三通阀门15的旁通和单工 况冷机1与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婣)经济学优化的科学用能原理,通过制冷主机的多级串联 制冷和空调末端设备的逐级用冷,在空调用户侧加大使用温差,即提高回水温度,在空调制 冷侧加大供水温差,即降低供水温度,从而减少系统的水流量,使空调冷冻输配水系统的初 投资降低,同时,降低水系统泵的输送能耗;(2)回水温度的提高,减小了冷冻水和环境之间的温差,从而减小了输配管道上的 冷量损耗,当系统规模越大、输配距离越远时,这一优势将体现的更加明显;(3)回水温度的升高也提高了单工况冷水机组1的性能系数C0P,即提高了能源利 用效率;(4)结合蓄冷技术,有效地利用低温冷水,大幅度地提高供、回水温差,降低输送能 耗;既能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减少制冷主机容量,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设施 费,又可有效利用电网的峰、谷电价差,降低空调制冷运行费用;(5)本专利技术系统的使用,使现今出现的节能新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得 到了更完美体现。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包括单工况冷机1,单工况冷机1的输出 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第二三通阀门12的直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入口管路 联通,蓄冷装置4的第一出口依次通过空调水泵8、第三三通阀门13的直通、初级用户5、第 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次级用户6、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和单工况冷机1的输入管路联 通,双工况冷机2的输出通过第一阀门9和蓄冷装置4的蓄冷管16的输入管路联通,蓄冷 管16的输出通过溶液泵7和双工况冷机2的输入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三 通阀门11的旁通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出和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与第二三通阀门12 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通过第二阀门10和第一阀门9与双工况冷机 2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出和蓄冷装置4与溶液泵7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 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输出为一个回路,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和第二输出为一个回路,第二三 通阀门12的旁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输出与空调水泵8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三三通阀门13 的旁通和初级用户5与第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四三通阀门14的旁通 和次级用户6与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五三通阀门15的旁通和单工 况冷机1与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有白天和夜间(蓄冷)两种主要运行模式。系统在白天运行时,单工况冷机1和双工况冷机2、溶液泵7、空调水泵8运行,阀 门9关闭,阀门10 15开启;较高水温的空调回水经单工况冷机1 一次冷却后流进换热器 3,双工况冷机2制取的冷量被二级冷却,之后流经蓄冷装置4被三级冷却,再经空调水泵8 加压,顺次流经初级用户5和次级用户6,逐级放冷后返回单工况冷机1进入下一循环。系统在夜间运行时,双工况冷机2和溶液泵7运行,阀门10关闭,三通阀12的直 通关闭、旁通开启,阀门11、13、14、15开启,载冷剂一般为乙二醇水溶液经溶液泵7加压后 进入双工况冷机2,吸收制冷剂冷量,温度降低后经阀门9进入蓄冷装置4释放冷量,完成蓄 冷过程,释放完冷量的载冷剂返回溶液泵7进入下一循环;对空调水回路,单工况冷机1和 空调水泵8运行,较高水温的空调回水经单工况冷机1的一次冷却后经空调水泵8加压,顺 次流经初级用户5和次级用户6,逐级放冷后返回单工况冷机1进入下一循环。另外,单工况冷机1、换热器3、蓄冷装置4和初级用户5、次级用户6处均设有局部 旁通管,由各自的三通阀控制旁通流量,以实现系统流量与各设备容量的兼容和匹配,在末 端用户的入口处还可设置混水装置,以实现系统供水温度与末端设备需求温度的兼容。权利要求1.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包括单工况冷机(1),其特征在于单工况 冷机(1)的输出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第二三通阀门(1 的直通和蓄冷装 置的第一入口管路联通,蓄冷装置的第一出口依次通过空调水泵(8)、第三三通 阀门(13)的直通、初级用户(5)、第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次级用户(6)、第五三通阀门 (15)的直通和单工况冷机(1)的输入管路联通,双工况冷机O)的输出通过第一阀门(9) 和蓄冷装置的蓄冷管(16)的输入管路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包括单工况冷机(1),其特征在于:单工况冷机(1)的输出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第二三通阀门(12)的直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入口管路联通,蓄冷装置(4)的第一出口依次通过空调水泵(8)、第三三通阀门(13)的直通、初级用户(5)、第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次级用户(6)、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和单工况冷机(1)的输入管路联通,双工况冷机(2)的输出通过第一阀门(9)和蓄冷装置(4)的蓄冷管(16)的输入管路联通,蓄冷管(16)的输出通过溶液泵(7)和双工况冷机(2)的输入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三通阀门(11)的旁通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出和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与第二三通阀门(12)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通过第二阀门(10)和第一阀门(9)与双工况冷机(2)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二输出和蓄冷装置(4)与溶液泵(7)之间的管路联通,换热器(3)的第一输入和第一输出为一个回路,换热器(3)的第二输入和第二输出为一个回路,第二三通阀门(12)的旁通和蓄冷装置(4)的第一输出与空调水泵8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三三通阀门(13)的旁通和初级用户(5)与第四三通阀门(14)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四三通阀门(14)的旁通和次级用户(6)与第五三通阀门(15)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第五三通阀门(15)的旁通和单工况冷机(1)与第一三通阀门(11)的直通之间的管路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李远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