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爱民专利>正文

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及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03814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及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1)建立评判体系;2)给因素赋权值,并通过动态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的一致性;3)由专家分别做出单因素评价,求得综合决策;4)将多个专家的综合决策形成决策信息集,计算各决策方案的一致度;5)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在线帮助、内部管理、用户数据管理、模型仿真和决策支持五个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各个评判因素的分配权重和单个因素评判两个一致性,解决了以往按专家人数对各项评判量值进行平均,使一些专家的评判与集中后的评判相差甚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判方法,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解决多因素决策问题的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模糊数学在综合评价中得到较为成功应用后,随后二十多年是 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发展的时期,形成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研究这些评价方法可以 发现,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要依据一定的权数对各单项指标评判结果进行综合,权数比例 的改变会变更综合评价的结果。另外,非数量性评判因素的评判,主要依赖于投票者对评价 对象的主观感受,对同一评判对象,不同评价者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使得综合评价结果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然而在现代的管理和现实生活中,对一项决策的评判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 指标,评判是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综合评判,为了科学决策,往往需要合理集中多个 专家的决策意见。由于不同专家在决策过程中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之诸因素的“权数”处 理存在差异,使得相应决策也不相同。研究会发现以往解决这类问题,会采用按专家人数对 各项决策信息(量值)进行平均,这种方法常常会出现一些专家的决策具有一定主观性与 集中后的决策相距甚远,无法保证这样得到的决策方案是理想决策。近些年围绕综合评价,其他相关知识的不断深入,使得综合评价的方法不断丰富。 结合决策实践的实际,解决多因素决策问题的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在多个专家做出 评判信息的前提下,用一种在评判信息集定义的度量来计算每个评判方案的一致度,借助 相应的协调过程,构建一种整合绝大多数评判意见的综合评判,以形成对决策方案的理想 评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现有评判方法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多因素决策 问题的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综合评判的过程中在给定精度的要求下,通过动态 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和单个因素评判的一致性,以实现满足精度要求集结绝大多数专 家意见的决策。具体步骤为1)根据决策问题的特性和要求建立包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和评语集的评判体 系;2)由专家分别给因素集中的因素赋权值,并通过动态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的 一致性;3)由专家分别做出单因素评价,结合已分配权重,选择合适的算子求得综合决 策;4)将多个专家的综合决策形成决策信息集,在决策信息集上定义的度量来计算各 决策方案的一致度;5)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最终由均值法 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所述步骤1)中评判体系的建立步骤为(1)确定评判问题的因素集和层次;(2)确定评判问题的评语集。所述步骤2)中实现分配权重一致性的步骤为(1)由需要的精度求出多数决策者一致性下的权向量A,与不在该精度所确定的 一致度集合的决策者协商,建议该决策者调整自己的赋值;(2)再求出新的权向量A,并逐步使精度α满足精度要求;(3)如果某决策者经多次协商仍坚持己见,则排除该决策者的决策但排除者只能 是少数,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满足精度要求的向量A1, A2,…,Ap因素评价。所述步骤3)中求得综合决策的过程为(1)对Ui= {un, ui2,..., UiJ中诸元素进行单因素决策,建立映射 权利要求1.一种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决策问题的特性和要求建立包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和评语集的评判体系;2)由专家分别给因素集中的因素赋权值,并通过动态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的一致性;3)由专家分别做出单因素评价,结合已分配权重,选择合适的算子求得综合决策;4)将多个专家的综合决策形成决策信息集,在决策信息集上定义的度量来计算各决策 方案的一致度;5)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最终由均值法求得 综合评判的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评判体系的建立步骤为(1)确定评判问题的因素集和层次;(2)确定评判问题的评语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实现分配权重一致性的 步骤为(1)由需要的精度求出多数决策者一致性下的权向量A,与不在该精度所确定的一致 度集合的决策者协商,建议该决策者调整自己的赋值;(2)再求出新的权向量A,并逐步使精度α满足精度要求;(3)如果某决策者经多次协商仍坚持己见,则排除该决策者的决策但排除者只能是少 数,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满足精度要求的向量A1, A2,…,Ap因素评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求得综合决策的过程为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计算各决策方案一致度 的过程为(1)设5为同一个决策模型下多个决策者分别求出的决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函数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 中由均值法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的步骤为(1)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如果某决策者经多次协商仍坚持己见,则排除该决策者的决策,但要求排除者只能是少数;(2)最终由均值法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得出大多数一致性的决策方案。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在线帮助、内部管 理、用户数据管理、模型仿真和决策支持五个子系统,其中,所述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用于存储管理与决策系统有关的各种信息;所述模型仿真子系统,用于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辅助用户确定合适的决策模型及其信息 合成算法;所述决策支持子系统包括在网络环境中的多台终端,由一台终端充当决策的协调者, 各决策者在各自的终端上完成各自的决策,并与协调者不断协商,直至得到满足精度要求 的一致决策。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包括决策系统的原 始权向量,各因素的相应评价,一致度信息、精度和协调条件,和综合决策生成条件。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仿真子系统包含的决策模型有定 性和定量的一、二、三级模糊决策模型,定性模糊意见决策模型,定性和定量的模糊意向决 策模型,定量的模糊优先关系排序模型,和定性和定量的归类决策模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及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1)建立评判体系;2)给因素赋权值,并通过动态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的一致性;3)由专家分别做出单因素评价,求得综合决策;4)将多个专家的综合决策形成决策信息集,计算各决策方案的一致度;5)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在线帮助、内部管理、用户数据管理、模型仿真和决策支持五个子系统。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各个评判因素的分配权重和单个因素评判两个一致性,解决了以往按专家人数对各项评判量值进行平均,使一些专家的评判与集中后的评判相差甚远的问题。文档编号G06N7/02GK102081754SQ201110027960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周宏宇, 张瑞红, 王栋博, 王爱民, 王继鹏 申请人:张瑞红, 王栋博, 王爱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决策问题的特性和要求建立包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和评语集的评判体系;2)由专家分别给因素集中的因素赋权值,并通过动态协调实现各因素分配权重的一致性;3)由专家分别做出单因素评价,结合已分配权重,选择合适的算子求得综合决策;4)将多个专家的综合决策形成决策信息集,在决策信息集上定义的度量来计算各决策方案的一致度;5)在给定的精度下,如果个别专家综合决策与其不一致,进行调整,最终由均值法求得综合评判的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民张瑞红王栋博周宏宇王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王爱民张瑞红王栋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