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87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混合后,再与氧氟沙星共混压制而成。其步骤是:首先将聚乳酸剪碎并置于四氢呋喃溶液中加热至溶解;再加入聚癸二酸酐粉末,溶解;其次是在搅拌、研磨过程中加入氧氟沙星粉末,使共混物附于容器壁上并逐渐干燥;第三是将共混物放入烤箱中加热使四氢呋喃挥发,将干燥的共混物从容器壁上刮下,并适当剪碎;第四是称取共混物加入模具中,将模具连同其中的共混物置于烤箱中加热;第五是将模具压模,取出模具放入乳胶手套中置自来水中冷却,脱模,即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共混氧氟沙星药片;第六是塑料袋封装药片,[60]↑Co  25  KGy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同时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适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慢性骨髓炎。
技术介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感染所致的骨髓炎都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措施不当或治疗难以奏效时炎症会转变为慢性。一旦演变为慢性骨髓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往往难以在局部形成有效抗菌浓度,且长时间静脉用药还会增加抗生素的全身毒副作用。因此抗生素局部缓释或缓释技术的发展可提高局部治疗疗效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为骨髓炎的抗生素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的方法,并带来全新的思维理念。1980年Klemm首次研制并将庆大霉素骨水泥PMMA珠链成功应用于骨感染。虽然庆大霉素PMMA珠链作为经典的骨髓炎局部治疗方法一直在沿用,但其亦有明显的缺点,药物释放完后需二次手术拔链,否则将被纤维组织包裹,细菌易在其表面或内部滋生。为解决这一矛盾,人们研究和开发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材料来作为抗生素局部释放的载体。聚乳酸(poly-D,L-lactide,PLA)就是其中研究和应用的非常成熟的一个突出代表。近年来,另一类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酸酐(polyanhydride)问世,并日益受到重视,该类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时以表面溶蚀为特征、呈现匀速降解释放的特点,已成为药物缓释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目前,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是美国FDA认可的仅有的两种药物缓释材料。1993年Laurencin率先研究了含10%庆大霉素的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对动物实验性骨髓炎的治疗作用,实验表明在聚酸酐的载药量、药物释放动力学和聚酸酐载体降解动力学方面还应该有更多可改进之处(Laurencin CT,Gerhart T,Witschger P,et al.Bioerodible polyanhydrides for antibiotic drug deliveryin vivoosteomyelitis treatment in a rat model[J].J Orthop Res.1993;11(2)256)。Nelson采用聚(脂肪二聚酸—癸二酸)[P(FAD-SA)],分别装载20%和10%的庆大霉素,做成直径4mm、长12mm的棒状颗粒进行体内药物释放及骨髓炎治疗,均有较好效果(Nelson CL,Hickmon SG,Skinner RA,et al.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osteomyelitis by surgicaldebridement and the implantation of bioerodable,polyanhydride-gentamicin beads[J].JOrthop Res.1997;15(2)249)。Li等研究了含庆大霉素的聚(芥酸二聚体—癸二酸)的规模合成、体外释放、动物体内释放和人体内释放。该制剂中芥酸二聚体与癸二酸比例为1∶1,重150mg,其中含硫酸庆大霉素20mg。在体内药物释放、骨髓炎模型治疗和临床应用中,与全身用药相比,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达一个数量级,可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Li LC,Deng J,Stephens D.Polyanhydride implant for antibioticdelivery--from the bench to the clinic[J].Adv Drug Deliv Rev.200216;54(7)963)。90年代中期,国内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学者也开始了对聚酸酐缓释性能的研究,并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酸酐,并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如含磷聚酸酐(傅杰,卓仁禧,范昌烈.含磷聚酸酐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813)、聚酯酸酐(傅杰,卓仁禧,范昌烈.聚酯酸酐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813.)和聚(二聚酸-癸二酸)(周志彬,黄开勋,张治国等.庆大霉素-聚酸酐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药性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29112)等。但这些工作缺乏相应体内研究的支持。目前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主要有三1)同一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可通过改变其分子结构上的亲、疏水基团来改变释药时间。但要做到随意调节释药时间尚难以达到。2)相同种类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可通过以不同比例将两种同类的单体“共聚”来达到调节释放时间的目的。如将脂肪聚酯类的聚乳酸和聚乙烯酸共聚,通过调节两相的比例来调节材料的水解时间。又如将疏水芳香族聚酸酐单体和亲水脂肪族聚酸酐单体共聚形成共聚酸酐来调节释放时间。但前者可能在局部诱发无菌性炎症,后者制作工艺复杂,要求苛刻,条件难以控制。3)有学者提出将不同种类的已知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共混,通过改变共混比例来达到调节释药时间的目的。但几无实验研究报道。基于上述3),本专利技术将聚乳酸和脂肪族聚酸酐—聚癸二酸酐共混作为氧氟沙星的释放载体,籍此结合两类材料的释药优点,调节释药时间,满足临床治疗和预防骨感染的不同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药效时间长,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治疗骨髓炎药物的方法,其方法简便,操作容易,药物分布均匀,易于形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制备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共混氧氟沙星缓释药片,该药片包括1)聚乳酸;2)聚癸二酸酐;3)氧氟沙星。其特征是聚癸酸酐与聚乳酸以5~30∶70~95 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7~9∶1 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每片药片重120mg。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和氧氟沙星的共混方式采用了溶剂混悬挥发法,即选择了能同时溶解聚癸二酸酐和聚乳酸,且能快速挥发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来溶解两聚合物,将氧氟沙星粉末混悬于含聚癸二酸酐、聚乳酸的四氢呋喃溶液中不断研磨、搅拌,随着四氢呋喃的快速挥发,得到了膜状的、较为均匀的三者共混物。随后,再利用聚乳酸在加热状态下的粘结性,于加压状态下压制成所需状态和大小的缓释药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步骤(1)将聚乳酸材料剪成面积约为3×3mm2大小的碎片后,称取一定量聚乳酸材料置于4~5倍量w/v的四氢呋喃溶液中缓慢加热直至完全溶解,温度控制在85-95℃;再加入相应重量的聚癸二酸酐粉末,使之与聚乳酸溶液充分溶解。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的比例为5~30∶70~95 w/w。(2)在搅拌、研磨过程中,逐渐加入相应重量的氧氟沙星粉末,使其均匀地分散于含两聚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中,聚癸二酸酐、聚乳酸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的比例为7~9∶1 w/w。随着四氢呋喃在20~25℃下的快速挥发,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和氧氟沙星共混物呈膜状贴附于容器壁上,并逐渐干燥。(3)将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和氧氟沙星共混物置入40~70℃烤箱中加热1~2小时促使四氢呋喃挥发,取出后20~25℃室温下再放置8~12小时使残余的四氢呋喃完全挥发,将完全干燥的三者共混物从容器壁上刮下,并剪成面积为3×3mm2大小的碎片。(4)称取聚癸二酸酐、聚乳酸和氧氟沙星共混物120mg,加入预制的金属模具中,将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以5~30∶70~95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7~9∶1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以5~30∶70~95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7~9∶1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2.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以20∶80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7∶1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3.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以15∶85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7.5∶1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4.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其特征是聚癸二酸酐与聚乳酸以10∶90w/w混合后,再将混合物与氧氟沙星粉末以8∶1w/w的比例共混压制而成。5.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髓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将聚乳酸材料剪成面积为3×3mm2的碎片后,称取聚乳酸置于4~5倍量w/v的四氢呋喃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廖斌汪晖王钧傅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