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8035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主要是在动力装置(例如:引擎/马达..等)驱动轴所驱动的离合器,适用于车辆或需经由转动方式来传递动力的系统及结构装置,其主(前)离合器具有怠速(空载状态)功能设计,主滑动轮穿套在主固定轮和动力装置驱动轴间的轴环上,于面对主固定轮端是设置有一阻尼装置(例如:弹簧..等),阻尼装置具有调整主滑动轮位置改变的功能,令主滑动轮对主固定轮产生相对位移,且阻尼装置的初始作用力,于车辆或动力传递的系统及结构装置其怠速状态下,可抑制离心驱动结构(例如:滚珠/离心甩块..等)所产生离心作用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尤指一种在动力装置驱动轴所驱动 的离合器。在驱动轴处于怠速状态,主滑动轮受阻尼装置初始作用力限制而不朝主固定轮 轴向方向位移,且传动皮带设置位于阻尼装置的外轴套上,不会使传动皮带受力传动,则车 辆或动力传递的系统及装置不会产生动力传递,因而保持不移动或静止,进而使后(从动/ 副)离合器无需设置为求怠速状态能制动所需的磨擦材料及外壳的相关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动力装置(例如引擎/马达..等)驱动轴所驱动的离合器,适用于车辆或 需经由转动方式来传递动力的系统及装置,一般皆具有主动离合器及从动离合器,二者间 由动力传递构件(例如皮带)传递动力。如图1和2所示,主动离合器10是受一动力装置 (例如引擎/马达..等)驱动轴1驱动旋转,从动离合器20中心轴再驱动他件(例如车 辆后轮),主、从动离合器10、20间以一皮带21连接,使动力装置带动主动离合器10、皮带 21、从动离合器20,再带动他件(例如车辆后轮)转动。其中,主动离合器10具有一主固定 轮11,主固定轮11是与动力装置的驱动轴1轴端啮接(如图2所示),驱动轴1可驱动主固 定轮11同步转动;具一轴环12,是穿套于驱动轴1外且位在主固定轮11侧;具一主滑动轮 13,是穿套在轴环12外,面向主固定轮11端是一推拔面,与主固定轮11间构成推拔空间, 提供皮带21 —端穿套,另一端面区隔有复数个放射弧面状滑槽130(如图3所示),提供若 干滚珠14分别置入,滑槽130开口受一结合片15挡住,且结合片15与驱动轴1啮接连动 (如图2所示);如图2、3所示,当动力装置(引擎)加速时,动力装置的驱动轴1转速增加,主动 离合器10的滚珠14因离心力外抛之故,受制于结合片15位置不动,滚珠14便顶推主滑动 轮13往主固定轮11作轴向位移,减少主固定轮11与主滑动轮13间的间距,将位在主滑动 轮13与主固定轮11间的皮带21向外作径向挤推,拉大皮带21与驱动轴1的距离,相反的, 从动离合器20上的皮带21则往轴心作径向位移,拉近皮带21与轴心间的距离,致使被带 动的他件(如后轮)加速;当动力装置(引擎)不再加速时(即怠速状态),滚珠14不再 因离心力外抛,使主滑动轮13不再被顶推往主固定轮11向位移,致皮带21往驱动轴1轴 心端径向位移,从而动离合器20的皮带21则受本身弹簧顶推往外,车辆形成怠速状态;习知传动方式,于怠速状态下,主动离合器10仍会被动力装置(引擎)运转的惯 性力微力带动,致从动离合器20随之微力转动,被传动的他件(如车辆后轮)会随之微微 移动,为了克服该项缺失,习知从动离合器20需要设置离心磨擦块及位在其外环的外壳, 离心磨擦块与外壳间的磨擦,阻止被传动的他件(车子)滑动。习知该种需设置离心磨擦 块与外壳来使怠速状态中的被传动他件(车辆)止动,具有磨擦块耗损、成本增加,及从动 离合器被外壳罩住散热性差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动力装置于怠速状态下,动力传递系统及结 构装置不会产生动力传递,因而保持原被传动他件不会移动或静止,进而使后(从动/副) 离合器无需设置为求怠速状态能制动所需的磨擦材料及外壳的相关结构装置。本技术主要特征为动力装置驱动轴所驱动的离合器,于驱动轴处于怠速状 态,主滑动轮是受阻尼装置初始作用力限制而不朝主固定轮轴向方向位移,阻尼装置具有 调整主滑动轮位置改变的功能,令主滑动轮对主固定轮产生相对位移,且阻尼装置的初始 作用力,于车辆或动力传递的系统及装置,在其怠速状态下,可抑制离心驱动结构(例如 滚珠/离心甩块..等)所产生离心作用力;又,传动皮带设置位于阻尼装置的外轴套上,不 会使传动皮带受力传动,致车辆或动力传递的系统及结构装置不会产生动力传递,因而保 持不移动或静止,进而使后(从动/副)离合器无需设置为求怠速状态能制动所需的磨擦 材料及外壳的相关结构装置。下面将本技术详述如下一种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主要是在动力装置驱动轴所驱动的离合器,包含一主固定轮,中心与引擎驱动轴端部啮接,引擎驱动轴位于主固定轮的邻侧于驱 动轴外穿套一轴套;及一主滑动轮,是穿套在轴套外,面对主固定轮端与主固定轮之间构成推拔间隙,主 滑动轮另一端面设置有离心驱动结构,离心驱动结构作动时可驱动主滑动轮往主固定轮端 作轴向位移;其特征在于主滑动轮面向主固定轮端设置一阻尼装置,阻尼装置的初始弹力于 怠速状态下是大于主滑动轮的离心驱动结构作动离心力,阻尼装置调整主滑动轮的位置, 令主滑动轮对主固定轮产生相对位移,且阻尼装置的初始作用力,在动力传递系统及装置 在其怠速状态下,抑制离心驱动结构所产生的离心作用力。其中,主固定轮与主滑动轮间的轴套外是穿套一内具轴承的滚动套。其中,轴套外壁预定位置处向外突伸有一挡垣,阻尼装置一端受制于挡垣,另一端 顶推主滑动轮。其中,车辆怠速状态,皮带是套挂在滚动套上。其中,主滑动轮的离心驱动结构,是于主滑动轮背向主固定轮的端面设置放射状 排列且为弧凹面状的滑槽,滑槽内置入滚珠,滑槽外被一结合片盖住,结合片与驱动轴同体 连动。本技术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装置于怠速状态下,动力传递系统及 结构装置不会产生动力传递,因而保持原被传动他件不会移动或静止,进而使后(从动/ 副)离合器无需设置为求怠速状态能制动所需的磨擦材料及外壳的相关结构装置。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习知离合器立体图图2所示是习知离合器俯视剖视图图3所示是习知离合器动作示意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剖视图 图6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驱动轴1 轴环12 滚珠14、34 皮带21、42 阻尼装置32主动离合器3、10 主滑动轮13、30 结合片15、35 轴套31 轴承360主固定轮11、40 滑槽33、130 从动离合器20、50 挡垣310 滚动套3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4、5所示,受动力装置(例如引擎/马达..等)驱动轴1所直接 驱动的主动离合器3,是包含一主固定轮40,中心与动力装置(如引擎)的驱动轴1端部啮接,动力装置驱动轴 1位于主固定轮40邻侧的驱动轴1外穿套一轴套31,轴套31外壁预定位置处向外突伸有 一挡垣310 ;一主滑动轮30,是穿套在轴套31外,面对主固定轮40端具有推拔面,该推拔面与 主固定轮40间构成推拔间隙,主滑动轮30另一端面设置有离心驱动结构,该离心驱动结构 是于主滑动轮30于该端面设置放射状排列且为弧凹面状的滑槽33,滑槽33内可置入滚珠 34,滑槽33外被一结合片35盖住,结合片35与驱动轴1同体连动。主滑动轮30面向主固 定轮40端于挡垣310与主滑动轮30间是设置一阻尼装置32,阻尼装置32的初始弹力于 动力装置怠速状态下是大于滚珠34的离心力,阻尼装置32具有调整主滑动轮30位置改变 的功能,令主滑动轮30对主固定轮40产生相对位移,且阻尼装置32的初始作用力,于车 辆或动力传递的系统及装置,在其怠速状态下,可抑制离心结构装置(例如滚珠/离心甩 块..等)所产生离心作用力;又,主固定轮40与主滑动轮30间的驱动轴1外穿套一内具 轴承360的滚动套36。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离合器结构,主要是在动力装置驱动轴所驱动的离合器,包含:一主固定轮,中心与引擎驱动轴端部啮接,引擎驱动轴位于主固定轮的邻侧于驱动轴外穿套一轴套;及一主滑动轮,是穿套在轴套外,面对主固定轮端与主固定轮之间构成推拔间隙,主滑动轮另一端面设置有离心驱动结构,离心驱动结构作动时可驱动主滑动轮往主固定轮端作轴向位移;其特征在于:主滑动轮面向主固定轮端设置一阻尼装置,阻尼装置的初始弹力于怠速状态下是大于主滑动轮的离心驱动结构作动离心力,阻尼装置调整主滑动轮的位置,令主滑动轮对主固定轮产生相对位移,且阻尼装置的初始作用力,在动力传递系统及装置在其怠速状态下,抑制离心驱动结构所产生的离心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茂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