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多糖硫酸酯的抗艾滋病和免疫调节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30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牛膝多糖硫酸酯的新用途,其药效学试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艾滋病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可制备成治疗或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或消毒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牛膝多糖硫酸酯在抗艾滋病病毒性疾病和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艾滋病自1981年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成为人类严重的灾难。目前世界上虽有抗HIV的药物20种,其中包括11种逆转录酶抑制剂、8种蛋白酶抑制剂和1种融合抑制剂,应用高效抗逆转录联合疗法,对艾滋病病人可成功地降低血浆病毒载量,升高CD4细胞,重建免疫功能,延长生命,但尚不能治愈病人,控制流行。由于病毒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一些药物对艾滋病人逐渐失效。联合治疗中增加免疫药物如白介素2和干扰素等,可以增强疗效,但毒性也增加,影响了效果。有些传统中药有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试用可提高艾滋病人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但中药多为复方或单味中药制剂,成份复杂,至今尚未批准上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病毒发现以来,不少学者注意到硫酸多糖对多种有膜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有关不少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化学合成的硫酸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艾滋病、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已有专利和文献报导。如动物来源的肝素(heparin),化学合成的硫酸化右旋糖苷(Sulfated dextran),海藻来源的硫酸多糖角叉菜胶(Carrageenans),真菌来源的香菇多糖和植物来源的硫酸酯化松塔多糖等数十种均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1987年德国Bayer和Hoechst研制了木聚糖硫酸酯(Hoe/Bay946),日本研制了Curdlan suldate CRDS,美国研制了DS2等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试验治疗艾滋病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004年中国青岛海洋研究院研制的抗艾滋病病毒海藻多糖911,在细胞培养内抑制艾滋病病毒,对猴艾滋病病毒感染猴也有效,2002年批准进入临床I期实验。但是,迄今为止未见牛膝多糖硫酸酯抗艾滋病病毒、免疫调节的有关报道和专利。牛膝多糖是从中药材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中分离的小分子多糖(分子量1476KDa),毒性小,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和升白血球作用,但无抗病毒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先后于1988年、1993年申请专利,并分别于1992年、1999年授权,专利号88105524.7和93112588.X。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牛膝多糖硫酸酯(S-AbPS),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田庚元教授等对牛膝多糖(Abps)磺化后制成的,其结构式如(I)所示 其中R=SO3Na,R’=R或 其中R=SO3Na,MW=3414KDa,含硫量约 为21.26%。n=1→9,含硫量为4-21%。其主要成份是由9糖组成的果聚糖硫酸酯,结构式如(II)所示。因其水溶性好,稳定,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于1999申请专利,2002授权,专利号99113444.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1999年研究发现,牛膝多糖硫酸酯(S-AbPS)具有抗艾滋病病毒作用,对HIV-1复制酶有广谱抑制作用不但抑制HIV-1逆转录酶,也抑制整合酶和蛋白酶;在人淋巴细胞MT-4培养内抑制细胞病变(MTT法);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内(PBMC)抑制HIV的P24抗原;对小鼠毒性小,口服后血清有升高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腹腔注射可升高淋巴细胞;对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等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等疾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望发展成为具广泛用途的新型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牛膝多糖硫酸酯在抗艾滋病等病毒、提高免疫功能或消毒剂中的新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牛膝多糖硫酸酯(S-AbPS)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AbPS能多途径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复制,抗HIV活性稳定,口服和腹腔注射后鼠血清有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腹腔注射后能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在于,所说的牛膝多糖硫酸酯(S-AbPS)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活性,若制备成药物,与现有治疗艾滋病的联合疗法有异曲同功之妙,且毒性低,抗病毒活性稳定,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既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也可用于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还可用以制备防治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消毒剂。具体实施方案以下所举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1S-AbPS对HIV-1整合酶(HIV-1IN)、逆转录酶(HIV-IRT)和蛋白酶(HIV-1PR)的抑制活性1.ELISA检测方法测定药物抑制HIV-1 IN的活性将供体底物包被试验板,洗板后加入反应缓冲液、不同浓度药液和标定浓度的基因工程HIV整合酶,37℃反应1小时。加入靶底物,混合,37℃反应1小时,洗板。加入BSA(牛血清蛋白),室温30分钟,洗板。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亲和素,室温反应1小时,洗板。加显色底物显色30分钟,加0.1N NaOH终止显色反应。酶标仪405nm测定OD值。同时设酶对照和空白对照,计算IC50,测定结果见表1。2.3H标记检测方法测定药物抑制HIV-1RT活性将标定浓度的基因工程HIV-1逆转录酶(p66/51)、不同浓度的药液、反应缓冲液和3H-dTTP加入后,混合,37℃反应30分钟,0℃终止反应。反应液滴加于滤纸片上,冷三氯乙酸洗3次,乙醇脱水后烤干。液闪仪测定cpm值,同时设酶对照、空白对照和药物对照,计算IC50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3.ELISA检测方法测定药物抑制HIV-1PR活性微孔板加入反应缓冲液和底物,加入适量基因工程HIV蛋白酶及不同浓度药液,混匀,37℃反应60分钟。加DMSO终止反应。加入碘乙酸钠,混匀,37℃反应45分钟。加入Dig-NHS,混匀,37℃反应50分钟。加入甘氨酸中断反应。加入链亲和素标记的96孔板中,同时加入反应缓冲液,混匀,室温反应60分钟,将底物结合到酶标板上,洗板。加阻断剂室温阻断50分钟。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Fab片段,室温1小时,洗板。加入底物pNPP显色,酶标仪405nm测OD值。同时设酶对照、空白对照和阳性药对照,计算IC50。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4.结果S-AbPS抑制HIV-1IN、HIV-1RT和HIV-1PR活性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S-AbPS对HIV复制的三个关键酶即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1S-AbPS抑制HIV-1IN、RT和PR活性 实施例2S-AbPS抑制HIV-1整合酶(HIV-1IN)活性的作用机制1.ELISA检测方法测定药物抑制HIV-1IN的总活性将供体底物包被试验板,洗板后加入反应缓冲液、不同浓度药液和标定浓度的基因工程HIV整合酶,37℃反应1小时。加入靶底物,混合,37℃反应1小时,洗板。加入BSA(牛血清蛋白),室温30分钟,洗板。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亲和素,室温反应1小时,洗板。加显色底物显色30分钟,加0.1N NaOH终止显色反应。酶标仪405nm测定OD值。同时设酶对照和空白对照,计算IC50,测定结果见表2。2.抑制HIV-1IN 3′切割活性测定将包被了供体底物1的微孔板用PBS洗板2次,再用1×反应缓冲液洗一次。分别加入2×反应缓冲液、不同稀释浓度药液和基因工程HIV整合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牛膝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牛膝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2.牛膝多糖硫酸酯在制备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中的应用。3.牛膝多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珊田庚元吕刚彭宗根徐愿坚王学强郭志敏张丽丽滕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