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66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它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和面盖,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所述的软质电芯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硬质壳体保护层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和底壳紧密扣合。所述硬质壳体保护层,有效地保护软质电芯,同时硬质壳体保护层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与底壳紧密扣合以更好地控制成品长度尺寸及封装紧密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硬质壳体保护层预先加工而成且保护层厚度较薄,可以在同等电池体积下,有效提高电池容量,而达到小体积大容量的市场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封装
,尤其涉及聚合物软质电芯的锂电池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其性价比不断提高,导致锂电池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对于聚合物软质锂电池电芯,由于其电芯相对较软,需要通过硬质壳体对电芯进行封装,目前,软质电芯的封装形式多采用塑胶外壳,通过对电芯注塑成型封装的,注塑封装的胶壳电池,不但容易形成毛刺,而且注塑时熔融树脂材料与金属模具内的电池接触时,会损坏壳体内的电芯,因为对于热和压力而言,电芯是易损坏的内部元件。而且由于塑胶模具成型的要求限制了胶壳的厚度,若厚度小于0. 35毫米的塑胶壳体厚度很困难成型且易被外物刺穿难以保障电芯的安全,这与业内锂电池尽量减少封装厚度、希望以此提高容量的想法相抵触,但一直都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在同等电池体积内装入更大体积的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和面盖,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所述的软质电芯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硬质壳体保护层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和底壳紧密扣合。进一步在上述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的硬质壳体保护层的层壁是金属薄片,金属薄片是通过粘胶贴合在软质电芯上。软质电芯前端的极耳与保护板上的输出端子相连,面盖与保护板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连接在软质电芯的前端。再进一步在上述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的面盖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的前端;所述塑胶底壳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的尾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中,它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和面盖,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所述的软质电芯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硬质壳体保护层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和底壳紧密扣合。本技术在聚合物软质电芯上贴合包裹一层硬质壳体保护层,有效的保护软质电芯,同时硬质壳体保护层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与底壳紧密扣合以更好的控制成品长度尺寸及封装紧密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硬质壳体保护层预先加工而成且保护层厚度较薄,可以在同等电池体积下,有效提高电池容量,而达到小体积大容量的市场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封装结构的爆炸图;其中1软质电芯、2硬质壳体保护层、3保护板、4面盖、5底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叙。如图1,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1,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3和面盖4,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5,所述的软质电芯1 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2,硬质壳体保护层 2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4和底壳5紧密扣合。所述的硬质壳体保护层2的层壁是金属薄片,金属薄片是通过粘胶贴合在软质电芯1上。软质电芯前端的极耳与保护板3上的输出端子相连,面盖4与保护板3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连接在软质电芯1的前端。所述的面盖4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1的前端;所述塑胶底壳5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 1的尾端。软质电芯1上贴合包裹一层硬质壳体保护层2,有效的保护软质电芯1,同时硬质壳体保护层2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4与底壳5紧密扣合以更好的控制成品长度尺寸及封装紧密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硬质壳体保护层2预先加工而成且保护层厚度较薄,可以在同等电池体积下,有效提高电池容量,而达到小体积大容量的市场要求。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1),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3)和面盖(4),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电芯(1)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 (2),硬质壳体保护层(2)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4)和底壳(5)紧密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壳体保护层(2 )的层壁是金属薄片,金属薄片是通过粘胶贴合在软质电芯(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软质电芯前端的极耳与保护板(3)上的输出端子相连,面盖(4)与保护板(3)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连接在软质电芯(1)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盖(4)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1)的前端;所述底壳(5)通过粘结方式置于软质电芯(1)的尾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池
,公开了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它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和面盖,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所述的软质电芯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硬质壳体保护层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和底壳紧密扣合。所述硬质壳体保护层,有效地保护软质电芯,同时硬质壳体保护层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与底壳紧密扣合以更好地控制成品长度尺寸及封装紧密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硬质壳体保护层预先加工而成且保护层厚度较薄,可以在同等电池体积下,有效提高电池容量,而达到小体积大容量的市场要求。文档编号H01M2/02GK201946640SQ201120014339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朝贤, 张国喜, 林斌, 陈斯强 申请人: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物软质电芯的封装结构,包括前端带有极耳的软质电芯(1),电芯前端连接有带输出端子的保护板(3)和面盖(4),软质电芯的尾端设有底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电芯(1)包裹有一层起封装紧密性作用和控制成品长度尺寸的硬质壳体保护层(2),硬质壳体保护层(2)前后端以扣合的方式与面盖(4)和底壳(5)紧密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喜林斌刘朝贤陈斯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