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1063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包括有手柄,手柄座和锁杆,所述手柄座固定于所述锁杆上,所述的手柄和手柄座通过铆钉连接,该门锁装置还包括有一个套在铆钉上的卡位轴套,该卡位轴套包括有与设置在所述手柄枢接端一侧上的定位结构相匹配的主体部和与开设在与所述定位结构同侧的手柄座侧板上的铆钉孔匹配的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键结构,所述手柄座侧板上开设有便于该凸键结构通过的通过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盗门锁的手柄座以及手柄结构,具有超强的防盗性能和优良的工艺性,适合大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锁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集装箱上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货运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 的标准运输工具。为便于货物的装卸,在箱体的端部或侧部设置有箱门,且考虑到防盗的需 要,在箱门上设置有门锁装置。如图1所示为目前通用集装箱门及门锁装置的结构情况,在此,箱门对开式地设 在箱体的端部,这种对开式的箱门包含有两扇门板33,门锁装置包括有竖直设置的锁杆 34、对应设置在门楣及门槛上的锁座32、焊接在锁杆上的手柄座35以及与手柄座通过铆钉 活动连接手柄36,其中,锁座32的结构与锁杆34的端部结构相匹配,如此,通过搬动手柄 36可以使锁杆的端部与锁座相锁合或相脱离,以达到锁住或打开箱门的功能要求。为安全 计,在门板33上还设置有托架座37、活动连接在门板33上的托架盖38。当装完货物后,将 对开的门板33闭合,轴旋转手柄36且将其扣在托架座37上,然后旋下托架盖38,海关将关 封施加在手柄36和托架盖38的孔内,以实现对门板33的封锁。见图2、3,手柄座35的截面为倒“U”型结构,连接手柄座35与手柄36的铆钉没有 受到遮盖,铆钉被破坏后,在不损坏海关关封的前提下,就可以将门板33打开,致使箱内货 物被盗,防盗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门锁装置,在防止 集装箱内货物被盗窃的前提下,操作方便且不影响集装箱的美观要求,该门锁装置具有超 强的防盗性能和优良的工艺性,适合大批量生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集装箱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包括有手柄,手柄座、锁杆,所述手柄座固定于 所述锁杆上,所述的手柄和手柄座通过铆钉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门锁装置还包括有一个 套在铆钉上的卡位轴套,该卡位轴套包括有与设置在所述手柄枢接端一侧上的定位结构相 匹配的主体部和与开设在与所述定位结构同侧的手柄座侧板上的铆钉孔相匹配的限位部, 所述主体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键结构,所述手柄座侧板上开设有便于该凸键结构通过的通 过键槽。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定位结构设计方案,所述定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手柄 枢接端一侧的定位沉孔,且在该定位沉孔周边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凸键结构的容纳键槽。在本技术中,作为另一种定位结构设计方案,所述定位结构为凸台结构,所述 主体部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台结构的沉槽。在本技术中,所述限位部的长度与对应的手柄座侧板的厚度相等。在本技术中,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与所述定位沉孔的深度匹配。2/4页在本技术中,所述卡位轴套主体部和限位部均为圆筒型结构,且两者的外径 相等。在本技术中,所述定位沉孔为贯通所述手柄枢接端的通孔。在本技术中,所述沉槽的形状和深度与所述凸台结构的形状及高度对应匹 配。在本技术中,所述凸台结构的外表面为棱柱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限位部为台阶结构,与其对应的手柄座侧板的外侧面上开 设有容纳该台阶结构的沉孔。在本技术中,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柄枢接端的内侧。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柄枢接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结构,且均装设有与该定 位结构相应的卡位轴套。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集装箱门锁结构与现有技术的门锁结构相比具 有如下技术优点1.本技术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卡位轴套的设计,使得卡位轴套在使用时起到暗 锁的作用,只有在卡位轴套与手柄座上的键槽对应才能够将手柄从手柄座内移除,进而打 开门锁,若不知连接头的存在,即使破坏掉连接手柄和手柄座的铆钉也不能轻易将手柄从 手柄座内移除。2.在进一步的设计中,卡位轴套不仅仅可以单独存在,还可以与手柄做成一体的 形式,这样有利于加工制作,即使没有铆钉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超强防 盗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集装箱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集装箱门锁装置手柄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手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A向视图。图12是本技术卡位轴套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B向视图。图14是图10及图12所反映手柄及卡位轴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技术手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C向视图。图17是本技术卡位轴套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D向视图;图19是图15及图17所反映手柄及卡位轴套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集装箱门锁装置做进一步 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但不能以此来限制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集装箱门锁装置大体结构与传统的门锁装置相同,在结构上都包括 有手柄,手柄座、锁杆和铆钉,手柄座固定于集装箱的锁杆上,而在手柄和手柄座上均设有 对应于铆钉的铆钉孔,通过铆钉穿过手柄和手柄座上的铆钉孔将手柄的枢接端固定在手柄 座上。但是,若是有人将铆钉破坏就可以轻易将手柄和手柄座分离,进而轻易地打开了集装 箱门,这就不利于集装箱的安全防盗。本技术的门锁装置具有创造性之处在于在手柄和手柄座之间还设置了一个 中间嵌合体,这个中间嵌合体通常可以是一个卡位轴套,要求在该卡位轴套上设有突出的 键结构,而在手柄和手柄座上均设有与键结构配合的键槽,也就是说键结构可以嵌合到手 柄和手柄座上的键槽内,将卡位轴套置于手柄座和手柄之间,然后再通过铆钉穿过手柄、连 接头和手柄座上的铆钉孔将三者固定。使用时只有在打开状态下键槽成为一条直线时,卡 位轴套才可以纵向装到手柄和手柄座之间,而一旦手柄和手柄座转动锁定时,键结构横向 转动离开键槽,这时即使没有铆钉存在手柄和手柄座也无法分开。从而实现了门锁结构的 防盗功能。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技术的结构和使用。实施例1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门锁装置包括有截面为U形的手柄座40,该手柄座的一 侧固定焊接在锁杆上(参见图2),还包括有手柄50及卡位轴套60。结合图4和图6所示, 卡位轴套60总体上为圆筒结构,其包括有与开设在手柄座40侧板41上的铆钉孔42相配 合的限位部62,嵌套在手柄枢接端51上的光孔52中的主体部6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外表 面上的设有贯通的凸键63。在此,光孔52对主体部61起定位作用,主体部61和限位部62 的外径相等。与卡位轴套60结构相应地,在手柄座侧板41上开设有让凸键63通过的通过 键槽43,在手柄枢接端51上开设有容纳凸键63贯通的容纳键槽53。如此,在装配时,首先 将手柄枢接端51插入手柄座的两侧板间,并使容纳键槽53与通过键槽43对齐,而后,将卡 位轴套60的凸键63与通过键槽43和容纳键槽53对齐,即可将卡位轴套60的主体部61插 入手柄枢接端51上的光孔52中,同时,其限位部62匹配在侧板41的铆钉孔42中。在此, 卡位轴套60主体部61的长度A等于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包括有手柄,手柄座、锁杆,所述手柄座固定于所述锁杆上,所述手柄和手柄座通过铆钉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门锁装置还包括有一个套在铆钉上的卡位轴套,该卡位轴套包括有与设置在所述手柄枢接端一侧上的定位结构相匹配的主体部和与开设在与所述定位结构同侧的手柄座侧板上的铆钉孔相匹配的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键结构,所述手柄座侧板上开设有便于该凸键结构通过的通过键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鸣陈健昭梁嘉津
申请(专利权)人:胜狮货柜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