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00188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其端头井的侧壁上相向地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端头井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无孔管相匹配的通孔;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置于端头井内且第一直管位于第二直管的上方,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无孔管通过三通管连通,且无孔管从通孔伸出端头井的侧壁以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连接;第一直管的入口处安装有可拆卸式密封盖;反冲洗导向弯管固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三通管和无孔管形成的通道内,且反冲洗导向弯管的一端置于第一直管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高压水管和喷头通过反冲洗导向弯管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收集管,有效利用高压水流反向冲力冲散淤堵物,避免渗滤液收集管道的淤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防淤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反冲洗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由碎石导排层、盲沟、收集管等组成,是垃圾填埋场 衬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及时有效地排出垃圾渗滤液,控制衬垫层上的水头在 30cm以内,从而减少渗滤液渗漏并保证填埋场安全运行。但是实际工程中发现填埋场运行 数年后渗滤液导排层系统发生淤堵。造成淤堵的机理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在导排 渗滤液过程中粗颗粒过滤层表面及渗滤液收集管内首先会吸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物,之后 活性有机物发酵形成生物膜,而后阳离子生成碳酸钙、硫酸盐等硬壳层,造成导排层孔隙体 积减少、渗滤液收集管堵塞。渗滤液导排系统淤堵程度与渗滤液流通量有关,越靠近渗滤液 收集管,单位面积流通量越大,淤堵越严重,淤堵最严重的地方是渗滤液收集管。在最初形 成生物膜的阶段,淤堵物还是可以通过高压冲洗收集管的方式清洗掉,可避免形成硬壳层; 一旦生物膜完全形成,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时,这种无机膜将附着在颗粒表面和管内,很难 清洗。渗滤液导排系统淤堵将直接导致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升高,使底部衬垫层上的水头 远远大于设计值。渗滤液水位过高减少了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加剧了渗滤液渗漏,这一切都 使填埋场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保证垃圾填埋场卫生、安全地运行以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在设计阶段 应该考虑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导排系统防淤堵问题和淤堵之后如何进行整治的问题。我国上 世纪年代末建设的第一批填埋场由于设计相对落后,一般采用简易渗滤液导排系统,没有 考虑淤堵的防治,造成已经有淤堵填埋场无法及时进行清理,最终完全被淤堵。目前,尚没 有让冲洗设备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的通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 反冲洗通道结构,该反冲洗通道结构能让冲洗设备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 冲洗通道结构包括端头井、无孔管、三通管、反冲洗导向弯管、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可拆卸 式密封盖;端头井的侧壁上相向地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端头井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无孔 管相匹配的通孔;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置于端头井内且第一直管位于第二直管的上方,第 一直管、第二直管和无孔管通过三通管连通,且无孔管从通孔伸出端头井的侧壁以与渗滤 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连接;第一直管的入口处安装有可拆卸式密封盖;反冲洗导向弯管固 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三通管和无孔管形成的通道内,且反冲洗导向弯管的一端置于第一 直管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内。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拆卸式密封盖由法兰接头和法兰管堵构成,所述法兰接头与第一直管密封连接,所述法兰管堵与所述法兰接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将反冲洗导向弯管固定安 装于由第一直管、三通管和无孔管形成的通道内,其中反冲洗导向弯管的一端置于第一直 管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内;此外,无孔管从通孔伸出端头井的侧壁以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 收集管连接,因此能够让冲洗设备(例如高压水管和喷头)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 从而可在淤堵物最初形成生物膜阶段、最终钙化形成硬壳层之前通过高压冲洗收集的方式 冲散淤堵物。( 由于使用时,渗滤液依次经本专利技术的无孔管、第二直管进入端头井后可对 第二直管形成水封作用,并且可拆卸密封端盖对第一直管具有密封作用,从而在不进行反 冲洗时可避免空气进入垃圾堆体内部,以维持填埋体中厌氧环境,同时避免填埋气中甲烷 的浓度被稀释。( 由于密封端盖为可拆卸式,因此能够方便地对渗滤液导排系统进行定 期冲洗维护,防止导排系统淤堵,从而保持收集管道畅通,充分发挥其收集、疏排垃圾堆体 中渗滤液的作用。(4)通过本专利技术通道结构,可有效地利用高压水流的反向冲力冲散淤堵 物,避免渗滤液收集管道的淤堵,使渗滤液能够及时从垃圾堆体中排除,降低了垃圾堆体中 的渗滤液水位,从而提高填埋场的安全稳定,降低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反冲洗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本专利技术反冲洗通道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反冲洗通道结构的反冲洗状态示意图中1、端头井,2、无孔管,3、三通管,4、反冲洗导向弯管,51、第一直管,52、第二直管, 6、可拆卸式密封盖,71、进水孔,72、出水孔,8、通孔,9、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10、渗滤 液导排管,11、检修爬梯,12、高压水管及喷头。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包括立式端 头井1、无孔管2、三通管3、反冲洗导向弯管4、第一直管51、第二直管52和可拆卸式密封盖 6。如图2和图3所示,将本专利技术反冲洗通道结构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中时, 需通过多个渗滤液导排管10将各端头井1依次串联,其中,各渗滤液导排管10的一端与一 个端头井1的进水孔7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端头井1的出水孔72连接,为使串联后的各 端头井1形成一字排开的结构,各端头井1的进水孔71和出水孔72需相向地设于端头井 1的侧壁上;此外,端头井1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无孔管2相匹配的通孔8,以使无孔管2能够 穿过通孔8而最终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9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直管51和第二直管52置于端头井1内且第一直管51位于第二 直管52的上方,第一直管51、第二直管52和无孔管2通过三通管3连通。无孔管2的一端 与三通管3的水平端联接后从通孔8伸出端头井1。第一直管51上固定安装有可拆卸式密 封盖6,可拆卸密封盖6可将第一直管51的入口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可拆卸 密封盖6由法兰接头和法兰管堵构成,其中法兰接头与第一直管51密封联接,法兰管堵与 法兰接头固定连接。反冲洗导向弯管4固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51、三通管3和无孔管2形成的通道内,且反冲洗导向弯管4的一端置于第一直管51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2内。如图1和图4所示,可在端头井1的侧壁上安装检修爬梯11,用于反冲洗通道结构 的日常维修。如图3和图4所示,将本专利技术反冲洗通道结构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 中时,将各个端头井1间隔地置于渗滤液导排系统盲沟的末端,各端头井1之间利用渗滤液 导排管10通过进水孔71和出水孔72紧密联接贯通,使联接后的各端头井1形成一字排开 的结构。此外,将无孔管2埋设于端头井1前端的压实粘土内,并将无孔管2与渗滤液导排 系统的收集管9联接。如图3、图4所示,在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过程中,垃圾堆体中的渗滤液由渗滤液 导排系统的收集管9进入无孔管2,沿第二直管52流入端头井1,一方面端头井1中的渗滤 液水位漫过第二直管52的底端而形成水封作用,另一方面可拆卸式密封盖具有密封作用, 由此可防止空气由第一直管51的入口处进入并沿无孔管2进入垃圾堆体中;当端头井1中 的渗滤液水位漫过端头井1的出水孔71时,渗滤液便会由相邻端头井1之间的渗滤液导排 管10依次流经各端头井1,最后进入渗滤液调蓄池。如图4所示,垃圾填埋场运行一段时间后,渗滤液中的细小颗粒在流动过程中发 生物理沉淀、生物膜形成、化学钙化等作用,便会逐渐在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井(1)、无孔管(2)、三通管(3)、反冲洗导向弯管(4)、第一直管(51)、第二直管(52)和可拆卸式密封盖(6);所述端头井(1)的侧壁上相向地设有进水孔(71)和出水孔(72),且端头井(1)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无孔管(2)相匹配的通孔(8);第一直管(51)和第二直管(52)置于端头井(1)内且第一直管(51)位于第二直管(52)的上方,第一直管(51)、第二直管(52)和无孔管(2)通过三通管(3)连通,且无孔管(2)从所述通孔(8)中伸出端头井(1)的侧壁以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连接;第一直管(51)的入口处安装有可拆卸式密封盖(6);反冲洗导向弯管(4)固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51)、三通管(3)和无孔管(2)形成的通道内,且反冲洗导向弯管(4)的一端置于第一直管(51)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良通罗小勇兰吉武陈云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