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及其发电机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包括呈柱状的内件和具有与内件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外件固定在车轮轴或车轮轴的轴套上;内件一端固定在车厢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的桶形内腔内并能相对外件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外件底部设有带进气单向阀的进气管路和带出气单向阀的出气管路;带有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还包括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连接的储压罐、与储压罐的出气口连接的气动马达以及与气动马达连接驱动的发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车辆运行过程产生的振动能量,将其转化成压缩机械能进一步利用,还能进一步将压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及其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车辆在经过颠簸路面、转弯、刹车时由于设置有车辆 减振器都会使车厢与车轮轴的间距发生变化,这部分间距发生变化会产生动能,而目前这 部分动能都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 充压器及其发电机组,所述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能充分利用车辆运行过程产生的振动 能量,将其转化成压缩机械能进一步利用,所述带有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 还能进一步将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形成的压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使能量得到有 效利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以下两部分方案一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柱状的内件和具 有与内件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所述外件固定在车轮轴或车轮轴的轴套上;所述内件的 一端固定在车厢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的桶形内腔内并能相对外件的桶形内腔进 行往复压缩运动;所述外件的底部设有用来使位于内件和外件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与外界 连通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外界向伸缩气室 单向流动的进气单向阀,所述出气管路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伸缩气室向外界单向 流动的出气单向阀。方案二 一种带有方案一所述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连接的储压罐、与储压罐的出气口连接的气动马达以及 与气动马达连接驱动的发电机。为了便于进一步调节储压罐的出气压力,上述技术方案二中,所述储压罐的出气 口处还可设有压力调节阀。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由于外件固定在车轮轴或车轮 轴的轴套上,内件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的桶形内腔内,因此当车 辆因颠簸振动而使车厢底部与车轮轴或车轮轴的轴套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时,内件会相对 外件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当车厢底部与车轮轴或车轮轴的轴套之间的间距拉 大时,位于内件和外件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伸长,此时,出气单向阀自动关闭,出气管路不 通,而进气单向阀自动打开,外界空气从进气管路进入伸缩气室;当车厢底部与车轮轴或车 轮轴的轴套之间的间距缩小时,位于内件和外件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压缩,此时,进气单向 阀自动关闭,进气管路不通,而出气单向阀自动打开,伸缩气室里的空气从出气管路向外排 出,排出的压缩空气可以收集起来作为其它机械的动能,使产生的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当出气管路的出气口与储压罐、气动马达以及发电机依次连接时,还可将车载自振压缩空气 充压器形成的压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一步利用。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能充分利用车辆运行过程产生的振动能量,将其转化成压缩机械能进一步利用,从而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2)本技术所述的带有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还能进一步将车 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形成的压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既有效利用了能量,又能给运 行的车辆补充部分电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3)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使用方便,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图示为压缩状态。图2为图1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示为伸长状态。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与车辆结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内件,2-外件,3-车轮轴,4-车厢,5-伸缩气室,6-进气管路, 7-出气管路,8-进气单向阀,9-出气单向阀,10-储压罐,11-气动马达,12-发电机,13-压 力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1与车辆结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 它包括呈柱状的内件1和具有与内件1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2 ;所述外件2固定在车轮轴 3或车轮轴3的轴套上;所述内件1的一端固定在车厢4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2 的桶形内腔内并能相对外件2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所述外件2的底部设有用来 使位于内件1和外件2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5与外界连通的进气管路6和出气管路7,所述 进气管路6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外界向伸缩气室5单向流动的进气单向阀8,所述 出气管路7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伸缩气室5向外界单向流动的出气单向阀9。上述内件1可呈圆柱状或椭圆柱状或其它各种形状,所述外件2的桶形内腔呈 与内件ι对应配合的圆柱状或椭圆柱状或其它适应的形状,只要内件1的外壁与外件2的 内壁之间形成气密性配合即可。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图示为带有实施例1所述 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与出气管路7 的出气口连接的储压罐10、与储压罐10的出气口连接的气动马达11以及与气动马达11连 接驱动的发电机12。所述储压罐10的出气口处还可设有压力调节阀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柱状的内件(1)和具有与内 件(1)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2);所述外件(2)固定在车轮轴(3)或车轮轴(3)的轴套上; 所述内件(1)的一端固定在车厢(4)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2)的桶形内腔内并能 相对外件(2)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所述外件(2)的底部设有用来使位于内件(1) 和外件(2)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5)与外界连通的进气管路(6)和出气管路(7),所述进气 管路(6)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外界向伸缩气室(5)单向流动的进气单向阀(8),所 述出气管路(7)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伸缩气室(5)向外界单向流动的出气单向阀 (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件(1)呈圆 柱状或椭圆柱状,所述外件(2)的桶形内腔呈与内件(1)对应配合的圆柱状或椭圆柱状。3.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与出气管路(7)的出气口连接的储压罐(10)、与储压罐(10)的出气口连接的 气动马达(11)以及与气动马达(11)连接驱动的发电机(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压罐(10)的出气口处设有压 力调节阀(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及其发电机组,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包括呈柱状的内件和具有与内件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外件固定在车轮轴或车轮轴的轴套上;内件一端固定在车厢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的桶形内腔内并能相对外件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外件底部设有带进气单向阀的进气管路和带出气单向阀的出气管路;带有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的发电机组还包括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连接的储压罐、与储压罐的出气口连接的气动马达以及与气动马达连接驱动的发电机。本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自振压缩空气充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柱状的内件(1)和具有与内件(1)配合的桶形内腔的外件(2);所述外件(2)固定在车轮轴(3)或车轮轴(3)的轴套上;所述内件(1)的一端固定在车厢(4)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套置在外件(2)的桶形内腔内并能相对外件(2)的桶形内腔进行往复压缩运动;所述外件(2)的底部设有用来使位于内件(1)和外件(2)底部之间的伸缩气室(5)与外界连通的进气管路(6)和出气管路(7),所述进气管路(6)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外界向伸缩气室(5)单向流动的进气单向阀(8),所述出气管路(7)上串接有用来限制气体只能由伸缩气室(5)向外界单向流动的出气单向阀(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勇,吴泽奇,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勇,吴泽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