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大环多烯类抗生素,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致死。由于它有较大的毒性,静脉给药后会引起发热、寒战和心率加快等毒副作用,而且很难跨过血脑屏障。大量资料显示,包裹率高和粒径小是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的必要条件,相分离法操作简单是将所要包囊的药物分散在聚合物的溶液中,或者分散在水溶液中,通过加入聚合物非溶剂的方法,使得聚合物凝聚、沉析在分散的被包囊颗粒的周围,形成微球。虽然耗费大量的有机溶剂,但是重复性好,药物包裹量大,粒径均匀。目前,国内外对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研究较多并且部分已经产业化,北大药学院的赵荣生等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赵荣生,严宝霞,侯新朴.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药学杂志,2000,9(35)593-595)Rima Kassab等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含两性霉素B的PLA,PLGA微球,粒径在100-200μm。(Rima Kassa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包裹的药物为两性霉素B,药物的载体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得到的缓释微球粒径在120nm以下,稳定释放80个小时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包裹的药物为两性霉素B,药物的载体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得到的缓释微球粒径在120nm以下,稳定释放80个小时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乳酸-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乳酸-己内酯),聚羟基烷基酸酯、聚β-羟基丁酸酯之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油相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和两性霉素B溶解于共溶剂的丙酮溶液,水相为加入乳化剂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之一种,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搅拌,自然挥发除去丙酮,再将其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即得所需产品;具体条件为所述的共溶剂为二甲亚砜或者甲醇之一种,两性霉素B在二甲亚砜中浓度为0.2-20.0mg/ml,两性霉素B在甲醇中的浓度为0.05-0.1mg/ml;聚合物在丙酮溶液中的浓度为10~50mg/ml;两性霉素B在丙酮溶液中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郁晓,任天斌,袁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