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安权专利>正文

捕霉剂及其医药/保健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04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以有效捕获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霉菌毒素的捕霉剂,其为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由蒙脱石经150-400℃煅烧2-4小时,再减压降温到常温,粉碎、过筛选取而成,其最终物理特性为:水份:<9%,密度:0.8克/毫升,粒度:50-75%过325目筛。该捕霉剂,能主动捕获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霉菌毒素,并通过肠道将毒素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去除人类肝脏、血液以及肠道中的霉菌毒素,最终实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可用作肝脏保护用药、驱霉保健品以及作为主要成分用作人类肝脏、血液以及肠道霉菌毒素的解毒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主动捕获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霉菌毒素,用于肝脏保护、血液霉菌毒素吸附解毒、以及肠道毒素吸附解毒的治疗药物以及人体保健药物。现有技术肝病是中国农村居民的第一杀手,城市居民的第二杀手,其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威胁在现阶段远比爱兹病实质危害大,而其传染性也被列为二类控制传染疾病。因为肝病患者的基数太大,而每年新增患者群体也相当大,肝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的潜在第一大因素。过去三十多年对我国肝癌高发病区的资料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及黄曲霉毒素是导致肝癌发病率高的二大最主要因素,二者互为前提。而中国肝癌四大高发区几乎人们食物都遭受黄曲霉毒素的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暴露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环境中,肝脏首当其冲遭受攻击而导致功能下降。黄曲霉毒素是泛指一些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它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及食物中,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并随食物进入肠道和血液,主要富集于肠道,肝脏、血液及其它器官,可引致动物及人类产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其影响包括急性肝脏受损、肝硬化及肿瘤,长期从花生、谷物及一些高危的食物中摄取少量的黄曲霉毒素而引发之慢性毒害较令人关注。在世界发达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将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并予以发布,黄曲霉毒素含量已被发达国家用来作为贸易壁垒的手段,在美国甚至将霉菌毒素作为反恐的一项内容。在中国,香港卫生署将食物按黄曲霉毒素含量高低分为三类玉米、花生及其加工产品含黄曲霉毒素较高,为一类产品;含油高的油料谷物、植物油及脂肪食品为二类;谷物类含较低黄曲霉毒素为三类。然而,中国目前并没有真正从源头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控制的措施,如对原料粮食没有全面的防霉处理,对进入人体的霉菌毒素也没有很好的清除手段,也没有全面有效的检测体系及管理执行体系,而广大农村仍然存在不良的饮食及粮食储存习惯,许多小食品没有被有效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捕获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霉菌毒素的捕霉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捕霉剂,为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由满足以下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蒙脱石烧制而成;所述化学成分满足以下重量百分比CaO 3.2-4.8%,MgO 4.0-5.4%,Fe2O35.4-6.5%,K2O 0.5-0.9%,Al2O314.8-18.2%,以及SiO262.4-73.5%;所述物理特性为水份<9%,密度0.8克/毫升,粒度50-75%过325目筛。上述捕霉剂,具体为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为经物理改性的蒙脱石,所述物理改性过程为将天然蒙脱石筛选过滤后,经150-400℃煅烧2-4小时,再减压降温到常温,使原料孔径达到纳米级要求,然后粉碎、过筛,选取符合所述粒度要求的粉体,混合成为所述捕霉剂。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上述捕霉剂作为肝脏保护用药的应用、作为驱霉保健品的应用、以及以上述捕霉剂为主要成分作为人类肝脏、血液以及肠道霉菌毒素的解毒剂的应用。经过动物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捕霉剂能主动捕获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霉菌毒素,并通过肠道将毒素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去除人类肝脏、血液以及肠道中的霉菌毒素,最终实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捕霉剂微观空间结构电镜图;图2为使用和未使用捕霉剂保护的鸡肝脏形态图片;图3为使用和未使用捕霉剂保护的猪肝脏形态图片;图4为使用和未使用捕霉剂时鸡采食80ppb黄曲霉素后血液内的毒素浓度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捕霉剂,商业名喜多乐(Sidutro),由天然蒙脱石烧制而成,其化学成分满足以下比例(重量百分比)CaO 3.2-4.8%MgO 4.0-5.4%Fe2O35.4-6.5%K2O 0.5-0.9%Al2O314.8-18.2% SiO262.4-73.5%且满足物理特性水份9%,密度0.8克/毫升,粒度50-75%过325目筛。本专利技术的捕霉剂,可以从天然原料经加工得到,所用天然原料可以为蒙脱石,其为一种稀有的类似于树酯状的矿粘土,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合硅铝酸钠钙镁盐。该天然原料的加工,包括物理改性过程,将天然原料经初步筛选过滤后,经150-400℃高温下煅烧2-4小时,再减压降温到常温,使原料孔径达到纳米级要求,然后粉碎、过筛,选取符合粒度要求的粉体组合成为本专利技术的捕霉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捕霉剂,除了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外,还应具备特殊的空间结构,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捕霉剂的结构形态电镜图,从中可以看出,捕霉剂粉体中存在许多空洞,孔径大小处于纳米级。这种化学成分和空间结构,可以高效捕获侵入的霉菌毒素,但又不吸附对人体或动物体有益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捕霉剂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捕霉剂在摄入后在胃内立即形成保护膜,保护胃肠道粘膜,同时通过自身的离子交换功能,开始对以黄曲霉毒素为主的霉菌毒素进行捕获,强结合并固定,并最终随肠道残留物排出体外,使霉菌毒素的毒性不能在人体内产生作用;由于肝脏是黄曲霉毒素的特征性靶器官,当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被捕获后,不能与肝脏DNA结合,从而使肝脏受损机会大大下降,得到被保护的状态。实施例将蒙脱石在150-400℃温度下煅烧2-4小时,再减压降温到常温,粉料研磨到一定粒度,选取符合粒度要求的粉体组合成为本专利技术的捕霉剂,表1列出不同实施例的捕霉剂各组分含量。表1本专利技术捕霉剂的化学组成 动物实验 实验1捕霉剂对鸡肝脏的保护作用用一日龄HYLINE W-36雄性来航鸡(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喂以豆粕高梁浓缩日粮(测不出黄曲霉毒素)。试验处理分为对照组,0.25%喜多乐组,7.5PPM黄曲霉毒素组,0.25%喜多乐+7.5PPM黄曲霉毒素组。所有处理日粮含有蛋白质18-20%,3100千卡代谢能/公斤,3.5%纤维,5.1%脂肪(满足NRC1984标准),饲料、水自由采食,试验期四周。采食量每周计算一次。对照组鸡只食日粮,0.25%喜多乐组鸡在日粮中加入总重量的0.25%本专利技术捕霉剂,7.5PPM黄曲霉毒素组鸡在日粮中加入7.5PPM黄曲霉毒素,0.25%喜多乐+7.5PPM黄曲霉毒素组鸡在日粮中加入总重量的0.25%本专利技术捕霉剂和7.5PPM黄曲霉毒素。四周后,测量实验鸡体重、肝脏重量及观察肝脏色泽变化。结果见表2和图2。表1表明,黄曲霉毒素组鸡体重显著降低,肝重显著提高;而加入0.25%喜多乐组鸡则体重、肝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图2表明,黄曲霉毒素组鸡肝脏色泽苍白,有硬化,而黄曲霉毒素组鸡肝脏色泽正常。表2捕霉剂对鸡肝脏的保护作用 实验2对猪肝脏的保护作用每组处理5只小公猪,6个处理组,共30只7周龄杂种猪,平均始重14.8公斤,自由饮水,采食,猪饲料中,按表3比例加入捕霉剂或黄曲霉素。猪饲料为玉米/豆粕日粮,蛋白质20%,其他营养满足NRC标准。喂养4周后,测量实验猪的体重和肝脏重量,结果见表3和图3。表3捕霉剂对猪肝脏的保护作用 表3数值表明饲料中加入黄曲霉素(第4组),显著降低猪增重,导致肝脏肿大;没有黄曲霉素时,添加0.25%的喜多乐(第2组)对猪肝重及体重增重无显著影响;而在饲料中同时加入相同量的黄曲霉素和喜多乐(第5组),则肝脏重量和猪增重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当喜多乐加入量增大到1%时(第3组、第6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霉剂,为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由满足以下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蒙脱石烧制而成;所述化学成分满足以下重量百分比:CaO3.2-4.8%,MgO4.0-5.4%,Fe↓[2]O↓[3]5.4-6.5 %,K↓[2]O0.5-0.9%,Al↓[2]O↓[3]14.8-18.2%,以及SiO↓[2]62.4-73.5%;所述物理特性为:水份:<9%,密度:0.8克/毫升,粒度:50-75%过325 目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霉剂,为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由满足以下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蒙脱石烧制而成;所述化学成分满足以下重量百分比CaO 3.2-4.8%,MgO 4.0-5.4%,Fe2O35.4-6.5%,K2O0.5-0.9%,Al2O314.8-18.2%,以及SiO262.4-73.5%;所述物理特性为水份<9%,密度0.8克/毫升,粒度50-75%过325目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捕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纳米孔径的粉体为经物理改性的蒙脱石,所述物理改性过程为将天然蒙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安权孙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孙安权孙建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