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压下抱闸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轧机压下抱闸在传动装置停止后起制动作用,由于机械设备存在惯性, 抱闸制动效果对轧机压下精度影响较大。现有的抱闸控制电路是两个抱闸线 圈并联的形式,控制单元采用压敏电阻。其缺点是由于两个线圈都承受高电压,易导致烧损;控制单元内压敏电阻及整流元件频繁损坏,影响了轧机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个抱闸线圈串联,采用普通电阻与二极 管串联的压下抱闸的控制电路,解决了抱闸线圈和电阻、整流元件易损坏的 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下抱闸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由整流桥F、 二极管D、电阻R、 接触器K1、抱闸线圈L1、抱闸线圈L2、抱闸线圈L3、抱闸线圈L4组成,整 流桥F输入端a、 b分别接电源输出端LA、 LB,整流桥输出端d接二极管D, 整流桥输出端c接电阻R, 二极管D和电阻R串联连接;整流桥输出端与二极 管D、电阻R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后连接接触器K1,再与抱闸线圈L1、抱闸线圈L2、抱闸线圈L3、抱闸线圈L4组成的电路相连接,该电路结构是抱闸 线圈Ll与抱闸线圈L2并联接于接点1、 2之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下抱闸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由整流桥F、二极管D、电阻R、接触器K1、抱闸线圈L1、抱闸线圈L2、抱闸线圈L3、抱闸线圈L4组成,整流桥F输入端a、b分别接电源输出端LA、LB,整流桥输出端d接二极管D,整流桥输出端c接电阻R,二极管D和电阻R串联连接;整流桥输出端与二极管D、电阻R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后连接接触器K1,再与抱闸线圈L1、抱闸线圈L2、抱闸线圈L3、抱闸线圈L4组成的电路相连接,该电路结构是抱闸线圈L1与抱闸线圈L2并联接于接点1、2之间,抱闸线圈L3与抱闸线圈L4并联接于接点3、4之间,两并联电路相串联连接,接点1、4与接触器输出端连接,接点2与接点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然,石威,杨洲,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