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3733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在所述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的顶部水平方向分别设置至少3个相同大小和位置的孔;还包括:穿过上述每个光学部品的每个孔的连接柱、前窗框、后背板和多个LED灯;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部,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的后部;所述多个LED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底部端面正对位置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所有光学部品可以均匀受力并依靠自身重力自然伸展,受热变形后也可以在连接柱表面自由移动,从而背光模组的尺寸可以不受光学部品厚度限制、简化组装结构、防止形变叠纹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 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LCD面板现已广泛 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电脑、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之电子产品,因此带动背光模组及 其相关零组件的需求持续成长,在面板低价化的刺激下,又以笔记型电脑及LCD监视器等 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为背光模组需求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背光模组为LCD面板 第二大关键零组件。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可分为前光式与背光式两种,而背光式可依其规模的要求, 以光源的位置做分类,发展出底光式、侧光式、中空式三大结构,其中最重要的为侧光式结 构侧光式结构发光源为摆在侧边之单支光源,导光板采用射出成型无印刷式设计, 一般常用于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其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 的特色,亦为手机、个人数位助理、笔记型电脑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组采用侧光 式结构。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光学部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 常规模组中光学部品的卡扣,2为常规模组的背板连接柱,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主体部 件,当前技术广泛采用在侧边卡扣的方式固定各种光学膜材,这就要求光学部品有足够的 厚度,较易发生的热伸缩形变和受力不均形变产生的波浪状亮暗显示缺陷严重影响视频观 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较易发生 的热伸缩形变和受力不均形变产生的波浪状亮暗显示等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 反射膜,在所述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的顶部水平方向分别设 置至少3个相同大小和位置的孔;还包括穿过上述每个光学部品的每个孔的连接柱、前窗框、后背板和LED灯;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部,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的后部; 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底部端面正对位置上。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孔为矩形孔。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连接柱为矩形,且其长和宽小于所述 矩形孔的长和宽。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导光板为楔形,且顶部窄底部宽,所 述导光板的前表面垂直于底表面。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前窗框、连接柱、后背板相互之间使 用螺柱或者弹性卡槽紧固。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反射膜平行地贴附在所述导光板的后表 面上。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膜后表面顶部的垫圈。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液晶面板顶部设置有足够的开设小 孔的无像素区域。优选的,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LED的射出光线为白光或三基色分立。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依次在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 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等光学部品顶部水平方向间隔裁切至少三个相同大小和位置的 孔,用连接柱分别穿过每个光学部品的每个孔,导光板的底部端面正对的放置多个LED,再 由前窗框和后背板通过在上部的这些连接柱构成支撑架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所有 光学部品可以均勻受力并依靠自身重力自然伸展,受热变形后也可以在连接柱表面自由移 动,从而背光模组的尺寸可以不受光学部品厚度限制、简化组装结构、防止形变叠纹的发 生。并且简化了模组组装工艺,最终提高图像显示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光学部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品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较易发生的热伸缩 形变和受力不均形变产生的波浪状亮暗显示等缺陷。请参阅图2,图3,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示意 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品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3为前窗框,4为液晶面板,5为扩散膜,6为棱镜片,7为扩散膜,8为导光板, 9为反射膜,10为垫圈,11为后背板,12为连接柱,13为光学部品的开孔,14为螺柱,15为 LED灯,16为螺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按照人眼观看方向为顺序,依次为 液晶面板4、扩散膜5、棱镜片6、扩散膜7、导光板8、反射膜9等光学部品顶部水平方向裁切 至少三个相同大小和位置的孔13,用连接柱12分别穿过每个光学部品的每个孔。为了优化上述方案,令上述孔为矩形孔,所述连接柱12的截面为矩形截面,且其 长和宽都比所述矩形孔的长和宽小。所述导光板8为楔形,顶部窄底部宽,导光板8的底部端面正对的放置多个LED灯 15 (LED灯15可以设置在正对导光板8的底部端面后背板11或前窗框3上,具体视正对导 光板8底部端面的为后背板11还是前窗框3而定,若为后背板11,则将LED灯15设置在 后背板11 ;若为前窗框3,则将LED灯15设置在前窗框3上。),再由前窗框3和后背板11 通过在上部的这些连接柱12构成支撑架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所有光学部品可以均 勻受力并依靠自身重力自然伸展,受热变形后也可以在连接柱12表面自由移动,从而背光 模组的尺寸可以不受光学部品厚度限制、简化组装结构、防止形变叠纹的发生。所述背光模组的前窗框3、连接柱12、后背板11相互之间使用螺柱或者弹性卡槽 紧固。前窗框3和后背板11底部采用螺柱16固定,后背板11和连接柱12采用螺柱14固 定。可见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方式有多种,上述仅列举了一个方式,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所述反射膜9平行地贴附在楔形导光板8的后表面,反射膜9后表面的顶部由垫 圈10支撑以达到与底部同宽,导光板8后表面印刷或者成型可以使光线比较均勻射向前表 面的图案,而且导光板8的前表面垂直于底表面,所述扩散膜7的作用是遮蔽背面的亮度不 均勻性,形成均勻的出射光强分布,所述棱镜片6的作用是聚拢偏离法线方向角度较大的 光线,提高正视亮度,所述液晶面板4顶部设置有足够的开设小孔的无像素区域,所述LED 灯15出射光线可以是白光也可以是三基色分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面板、扩散膜、棱镜片、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的顶部水平方向分别设置至少3个相同大小和位置的孔;还包括:穿过上述每个光学部品的每个孔的连接柱、前窗框、后背板和多个LED灯;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部,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的后部;所述多个LED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底部端面正对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独育飞马志凌郭斌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