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30988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吸热板芯、集管、边框、背板与盖板,所述吸热板芯的表面安装有盖板,所述吸热板芯的背部连接有背板,所述集管与吸热板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设置有边框,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边框与吸热板芯及背板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层,所述吸热板芯上设置有重力热管与吸热翅片,所述重力热管与吸热翅片连接成一体,所述吸热翅片之间相互连接成一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增强了平板集热器的防冻性能,降低了热量损失,大大提高了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尤其涉及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从集热方式分为真空玻璃管太阳能集热器和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两 大类。真空玻璃管太阳能集热器具有效率高、抗冻性能好等优点,但整体结构强度差,不宜 在建筑立面安装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外观美观,整体结构强度好,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便于 与建筑立面结合等优点,但其抗冻性能比较差,在低温环境下,集热性能不高。解决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抗冻性能不足,从而使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便于与建筑立 面安装是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化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冻性能良好,在低温环境下集热效 率高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吸热板芯、集管、边框、背板与盖板,所述吸热 板芯的表面安装有盖板,所述吸热板芯的背部连接有背板,所述集管与吸热板芯之间固定 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设置有边框,所述吸热板芯上设置有重力热管与吸热翅片,所述重 力热管与吸热翅片连接成一体,所述吸热翅片之间相互连接成一整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重力热管与吸热翅片之间采用焊接或胀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吸热板芯上设置有十二根重力热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重力热管的材料为无氧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重力热管内充设有蒸馏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集热器的边框及背部与吸热板芯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吸热翅片之间采用子母槽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吸热翅片的表面采用磁控溅射蓝钛镀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或有机盖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进一步包括 所述与吸热翅片相对的盖板面为凹凸的布纹状。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增强了平板集热器的防冻性能,降低 了热量损失,大大提高了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即热管与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的放大图,即热管与翅片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C的放大图,即吸热翅片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吸热板芯,2、集管,3、边框,4、背板,5、玻璃盖板,6、重力热管,7、子母槽, 8、吸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 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 的构成。如图1-2所示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吸热板芯1、集管2、边框 3、背板4与玻璃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表面安装有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背部连接 有背板4,所述集管2与吸热板芯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设置有边框3,所述吸 热板芯1上设置有重力热管6与吸热翅片8,所述重力热管6与吸热翅片8连接成一体,所 述吸热翅片8之间相互连接成一整板。如图3-4所示,本技术采用重力热管6应用于平板集热器,重力热管6设置在 吸热翅片8内部并与吸热翅片8连接成一整体,它们之间通过焊接或胀接的方式连接,同时 重力热管6与集管2采用特殊工艺直接焊接,这样可以减少热阻,提高热传效率;该重力热 管6采用无氧铜制成,重力热管6内充设有蒸馏水,充液量为1-lOml,该重力热管6的内腔 体积应与充液量相对应。重力热管6的使用将原有的水流换热方式改变为热管相变换热 方式,大大降低了热损,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使得平板集热器在低温区就能保持高的集热效 率,而且由于重力热管6的“热二极管”效应,彻底解决平板集热器的防冻问题。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吸热翅片8通过子母槽7扣成一整板,这样一来使得吸 热板芯1表面热迁徙更低,从而确保了集热器的热损失更少。本技术的吸热板芯上1设置有十二根重力热管6,代替了现有的平板集热器 中的七流道的设计,克服了在低温区重力热管传输功率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平板集热器四周的边框3及吸热板芯1与背部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 层,它们采用聚氨酯整体发泡,杜绝了热桥,降低热损,大大提高了集热器集热效率;吸热翅 片8的表面采用磁控溅射蓝钛镀膜,吸热率达95% 士2%,发射率低于4%,性能稳定,且使 用寿命长达50年;集热器的盖板5采用低铁、布纹、钢化玻璃,高透光率和布纹漫反射使得吸热板芯与玻璃内腔之间形成温室效应,钢化使得强度更高,不易损伤。本实用所述的重力热管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的作原理为阳光透过盖板5照射 到吸热板芯1上,此时吸热翅片8开始吸收热能,热能通过重力热管6传向集管2中的工作 介质,这样从集热器入口进入的冷工质,在集管2中被太阳能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加热 后的热工质从集热器出口流出,流入蓄水箱中待用。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吸热板芯(1)、集管( 、边框C3)、背板(4) 与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表面安装有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背部连接有背 板G),所述集管( 与吸热板芯(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设置有边框(3),其 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芯(1)上设置有重力热管(6)与吸热翅片(8),所述重力热管(6)与 吸热翅片(8)连接成一体,所述吸热翅片(8)之间相互连接成一整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热 管(6)与吸热翅片(8)之间采用焊接或胀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 芯(1)上设置有十二根重力热管(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热 管(6)的材料为无氧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热 管(6)内充设有蒸馏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 的边框(3)及背部与吸热板芯(1)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翅 片⑶之间采用子母槽(7)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翅 片(8)的表面采用磁控溅射蓝钛镀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热管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吸热板芯(1)、集管(2)、边框(3)、背板(4)与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表面安装有盖板(5),所述吸热板芯(1)的背部连接有背板(4),所述集管(2)与吸热板芯(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四周设置有边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芯(1)上设置有重力热管(6)与吸热翅片(8),所述重力热管(6)与吸热翅片(8)连接成一体,所述吸热翅片(8)之间相互连接成一整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绿林陈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天太阳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蒋绿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