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176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血脂的纯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是由苏子油和大豆甾醇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软胶囊。其制备方法是将大豆甾醇和苏子油、维生素E混合,置胶体磨中研磨均匀,于自动压丸机制成软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物稳定性好、降脂效果显著、应用范围广泛、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药效明显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月见草油丸。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降血脂药物的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造成动脉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不饱和脂肪酸类药物在降血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碳六烯酸)制成的多烯康胶丸、从月见草油中提取γ-亚麻酸制成的月见草油胶丸等,均有较好的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点。鱼油中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碳六烯酸)含量较低,纯化成本很高,收率低,且鱼油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鱼腥味较重。月见草种子较小,含油量低,提取成本也较高。目前,也见从紫苏果实中提取苏子油制成软胶囊的报道,但单纯苏子油制剂不稳定,易氧化,降甘油三酯的作用不明显。以上药物均为单一提取物制成的软胶囊,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2005年出版的第11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涎阻遏证)临床研究”,其降血脂疗效实验中,苏子油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6.90%,愈显率为53.00%。其疗效单一,效果不太理想。申请号为CN96116616.9的中国专利“奥米茄-3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含有99%重量的含60-70%重量的α-亚麻油酸的苏子油和1%重量的维生素E的胶囊。但没有准确的疗效证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药物的缺点,提供一种降脂作用强、应用范围广、有效成分含量高、毒性低的中药组合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降血脂的药物,是由苏子油和大豆甾醇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软胶囊。所述的苏子油和大豆甾醇的重量配比为2~10∶1,维生素E占药物总量的0.04%-0.5%。本专利技术的降血脂药物中,苏子油和大豆甾醇的较优选的重量配比为5∶1,维生素E占药物总量的0.04%。本专利技术的降血脂的药物,所述软胶囊囊材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水∶羟苯乙酯∶紫氧化铁=1∶0.5∶0.7~1∶0.0002~0.003∶0.011~0.015。较优选的配比为明胶∶甘油∶水∶羟苯乙酯∶紫氧化铁=1∶0.5∶1∶0.003∶0.011。本专利技术的降血脂药物组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由苏子油(主要含有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甾醇(主要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甾醇类化合物)两种提取物组成。苏子油是从植物紫苏或白苏果实中提取、纯化而得到脂肪油。苏子中脂肪油含量为30%~50%,较月见草高(月见草一般在5.81~28.31%);经精制的苏子油其α-亚麻酸含量为5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之和)可达70%以上,而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含量最高为9.6%,一般均低于8.0%,因此,无论是种子含油量,还是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月见草油。文献报道及我们试验结果表明,苏子油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TC/HDL-C比值,还能减弱血小板凝集活性,起到抗血栓作用,另外,还有降血压等作用,但缺点是降甘油三酯(TG)作用较弱,且单纯苏子油不稳定,极易氧化。大豆甾醇是利用豆油副产品—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提取纯化而得的甾醇类化合物的混和物,主要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游离型甾醇,经纯化,大豆甾醇中甾醇总含量可达95%以上,β-谷甾醇含量达44%以上,因此有效成分纯度更高(以往从麦胚油中提取的甾醇含量只有60%左右)。文献报道及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甾醇能明显降低胆固醇,另外还有很好的降甘油三酯的作用,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不明显。由于高脂血症属慢性病,患者除了血脂指标偏高外,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改变,如血液粘度高、流动性差、血栓、高血压等,且需要长期用药。苏子油和大豆甾醇在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我们将苏子油与大豆甾醇通过药效学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比,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有效成分含量高、降脂效果好、毒副作用低的合理剂型—软胶囊剂,既能明显降胆固醇,又能明显降甘油三酯,还具有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栓作用,既能用于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又能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还能用于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降血脂作用更强,范围更广;苏子油与大豆甾醇配比,其稳定性也明显提高;另外,二者均提取自食用植物(苏子和大豆),毒性更低,由此可见,二者配合组方,其降血脂优势是很明显的。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1)机器榨取紫苏子或白苏子脂肪油,并测油的酸值。根据油的酸值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碱炼,10分钟后,加氯化钠水溶液,搅拌5分钟,保温2-3小时。水洗至洗液呈中性,高速离心,得到碱炼后的苏子油。将碱炼后的苏子油真空脱臭2-2.5小时,得精制苏子油。(2)取大豆油副产品—脱臭馏出物,加适量甲醇及浓硫酸于60-70℃回流2.5-3小时(甲酯化),使其酸值在1.5以下。回收甲醇,加水洗涤,至洗液呈中性,真空干燥2-3小时,再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于60-70℃回流2-3小时,放冷,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再于60-70℃进行二次酯化2-3小时,最终使其酸值在1.0以下。冷却,保持20-24小时,抽滤,少量甲醇洗涤,水洗至洗液呈中性,真空干燥3小时,再加适量乙醇溶解,冷却至析出结晶,保温24小时,抽滤,少量乙醇洗涤,真空干燥,粉碎过筛,得精制大豆甾醇。(3)软胶囊制备a)、胶皮的制备先将处方量的甘油与紫氧化铁混合,胶体磨研磨,成色泽均匀的氧化铁混悬液。再将处方量的明胶、水、羟苯乙酯及氧化铁混悬液加热至65-70℃,搅拌化胶,抽真空去气泡,过400目筛,转至贮液罐中64-66℃保温备用。b)、药液的制备称取处方量大豆甾醇细粉,与处方量苏子油、维生素E混合,置胶体磨中研磨,药液过120目筛,成均匀的油状混悬液,转至压丸机的贮液槽中备用。c)、压丸调整胶液展开箱温度53-55℃,模具装量0.5g/粒,囊膜厚度0.80~0.85mm,滚膜转速2-3转/分,胶液经展开箱滚筒,控制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片,药液经喷体喷入胶囊,压制成型。胶丸在转笼中定型4-6小时,28℃~30℃干燥8-10h,无水乙醇清洗,抛光6-8小时,至囊壳水份在12%~15%,挑选整理,即得。一.苏子油及大豆甾醇复配的比例及降血脂药效学的比较(1)苏子油与大豆甾醇约10∶1复配和单用苏子油(0.5g/kg)、大豆甾醇(0.047g/kg)对小鼠总胆固醇影响的对比根据文献,选用大豆甾醇0.047g/kg,作为动物剂量,选择0.5g/kg作为单用苏子油的动物剂量,二者配合(苏子油∶大豆甾醇=0.5g∶0.047g约10∶1)0.547g/kg作为复方高剂量,缩小2.5倍(0.219g/kg)作为复方低剂量,各药物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一定浓度的乳剂,动物采用KM种雄性小鼠,观察对75%蛋黄乳液致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结果给药3天后,苏子油0.5g/kg组和复方高剂量组(苏子油∶大豆甾醇=0.547g/kg)胆固醇含量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苏子油和大豆甾醇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软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苏子油和大豆甾醇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软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苏子油和大豆甾醇的重量配比为2~10∶1,维生素E占药物总量的0.04%-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苏子油和大豆甾醇的重量配比为5∶1,维生素E占药物总量的0.04%。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降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囊囊材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水∶羟苯乙酯∶紫氧化铁=1∶0.5∶0.7~1∶0.0002~0.003∶0.011~0.0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血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材的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水∶羟苯乙酯∶紫氧化铁=1∶0.5∶1∶0.003∶0.011。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1)机器榨取紫苏子或白苏子脂肪油,并测油的酸值,根据油的酸值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碱炼,10分钟后,加氯化钠水溶液,搅拌5分钟,保温2-3小时,水洗至洗液呈中性,高速离心,得到碱炼后的苏子油,将碱炼后的苏子油真空脱臭2-2.5小时,得精制苏子油;(2)取大豆油副产品—脱臭馏出物,加适量甲醇及浓硫酸于60-70℃回流2.5-3小时,使其酸值在1.5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霞武继彪张贞丽隋在云袁敏姜玉玫张希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