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期茂专利>正文

座椅用气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96589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内的启动杆、阀门座、阀芯和阀体,设置在内管中的活塞和活塞杆,其内管为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内壁滑动配合。本座椅用气动杆,它的内管的材料不是用通常的精拉钢管,而是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在内管的外面加上若干支双曲拱筋,填满了内外管里的间隙,增强内外管的抗压强度。塑料内管支撑的气动杆由于塑料和与之接触的活塞O型橡胶圈的摩擦系数比钢与橡胶的摩擦系数大得多,因人坐上座椅只有2毫米左右的压缩量,锁紧力加大,提高了座椅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在经济上,用塑料内管的成本只有钢管的1/3~1/2,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因此经济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具体是对座椅用气动杆的内管进行了改进。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523289中公开了 一种座椅用多功能气动杆,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具有升降作用的气动杆组件和具有复位作用的凸轮复位杆组件,所述两组件设置在同一简体之中;下凸轮固定在复位杆的底端,上凸轮固定在外花键管上,上下凸轮的接触面为圆柱螺旋面;复位弹簧设置在凸轮的上面,且设置在外花键管内。该多功能气动杆将气动杆和复位杆以轴向滑动方式连接起来,即实现旋转、升降、复位、变速多功能于一体;通过控制阀芯的行程来控制气流通路实现升降变速。但由于其使用钢制内管,使得成本较高,所以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经久耐用的座椅用气动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内的启动杆、阀门座、阀芯和阀体,设置在内管中的活塞和活塞杆,其结构特征是内管为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内管外表面均布齿条,截面为自行车链轮状。或者内管外表面均布方形齿条,相邻齿条用弧形连接。或者内管外表面均布弧形凹槽。所述方形齿条或弧形凹槽的数量为2-16条。所述工程塑料为聚甲醛、尼龙、ABS、 PVC或丙料。本座椅用气动杆,它的内管的材料不是用通常的精拉钢管,而是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在形状上也不是原来的直管,只起支撑阀体与通气支座的作用,而是在内管的外面加上若干支双曲拱筋,填满了内外管里的间隙,增强内外管的抗压强度,经过计算及实验,气动杆内管受到的气压只相当于气杆充气压力的1/4~1/6,所以一定厚度的塑料管完全能承受气杆内管的内外压力差,而不会爆裂,安全性是可靠的。我们知道常用的气动杆是一种弹性锁死气弹簧,即气动杆在外力作用下(例如人坐到座椅上)它有10 20毫米的压缩量。而塑料内管支撑的气动杆由于塑料和与之接触的活塞O形橡胶圈的摩擦系数比钢与橡胶的摩擦系数大得多,因人坐上座椅只有2毫米左右的压缩量,锁紧力加大,相当于硬性锁死,这样就提高了座椅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在经济上,用塑料内管的成本只有钢管的1/3~1/2,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因此经济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气动杆总装配图。图2为内管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图6为内管的几种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l,本座椅用气动杆,启动杆l与阀门座3滑动连接,阀门座3与外管2滑动连接,在启动杆1内侧轴向方向设置有阀芯4,内管16 —端定位设置有阀体5,阀体5与阀芯4配合连接,阀体5周边设置有0型密封圏6,阀体5与阀芯4之间设置有隔套7,在阀芯的轴向方向固定设置有阀体前垫8,阀体前垫8轴向方向设置有垫圈10,在垫圈IO上设置有三角卡簧9,在垫圈IO轴向方向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周边固定设置有活塞挡圈11,活塞12中间定位设置有活塞杆15,在活塞杆15与活塞12之间定位设置有活塞卡簧14,在活塞12轴向方向设置有活塞后垫13,内管16另一端定位设置有通气支座17,通气支座17轴向方向设置有配合连接的Y形圈18, Y形圈的轴向方向配合设置有导向套19,活塞杆15尾端与轴承20配合连接,轴承20轴向方向配合设置有简体端盖21。参见图2-图6,在内管16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2内壁滑动配合。内管16外表面均布齿条,截面为自行车链轮状,如图3所示。或者内管16外表面均布方形齿条,相邻齿条用弧形连接,如图5所示。或者内管16外表面均布弧形或方形凹槽。方形齿条或弧形凹槽的数量为2-16条。内管16材质为工程塑料,如聚甲醛、尼龙、ABS、 PVC或丙料等等。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2内的启动杆l、闽门座3、阀芯4和阀体5,设置在内管16中的活塞12和活塞杆15,其内管16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直管,其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其间隙为O.l--2mm的过油气通道。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2)内的启动杆(1)、阀门座(3)、阀芯(4)和阀体(5),设置在内管(16)中的活塞(12)和活塞杆(15),其特征是内管(16)为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内壁滑动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用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内管外表面均布齿条,截面为自行车链轮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用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内管外表面均布方形齿条,相邻齿条用弧形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用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内管外表面均布弧形凹槽。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椅用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方形齿条或弧形凹槽的数量为2-16条。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用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工程塑料为聚甲醛、尼龙、ABS、 PVC或丙料。7. —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2)内的启动杆(1)、阀门座(3)、阀芯(4)和阀体(5),设置在内管(16)中的活塞(12)和活塞杆(15),其特征是内管(16)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直管,其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其间隙为0.1—2mm的过油气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内的启动杆、阀门座、阀芯和阀体,设置在内管中的活塞和活塞杆,其内管为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内壁滑动配合。本座椅用气动杆,它的内管的材料不是用通常的精拉钢管,而是用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在内管的外面加上若干支双曲拱筋,填满了内外管里的间隙,增强内外管的抗压强度。塑料内管支撑的气动杆由于塑料和与之接触的活塞O型橡胶圈的摩擦系数比钢与橡胶的摩擦系数大得多,因人坐上座椅只有2毫米左右的压缩量,锁紧力加大,提高了座椅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在经济上,用塑料内管的成本只有钢管的1/3~1/2,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因此经济效果显著。文档编号A47C3/00GK201349789SQ20082020525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汪期茂 申请人:汪期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用气动杆,包括设置在外管(2)内的启动杆(1)、阀门座(3)、阀芯(4)和阀体(5),设置在内管(16)中的活塞(12)和活塞杆(15),其特征是内管(16)为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二条及以上的凸筋或凹槽,且其外径与外管内壁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期茂
申请(专利权)人:汪期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