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89169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构,包括内含有系统进液腔、系统过渡腔、系统出气腔的管箱主体,在所述系统进液腔内设有均液板,所述管箱主体为一体式整体结构。结构简单,管箱主体为整体式一件结构;由于管箱主体为整体式结构,因此没有焊缝缺陷及焊伤密封面现象,没有焊缝密封质量问题,管箱腔间不存在串气条件,解决了相邻系统管箱腔体间串气和外漏的问题;同时整体式管箱主体具有加工工序简单的优点,其密封面的粗糙度和平面度容易保持一致,加之管箱主体没有焊接应力应变的影响,因此其整体密封面的密封性强、耐高压能力强,解决了这类干式蒸发器相邻系统间和同程腔体间串气的难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
,尤其是一种高密 封性能的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表示双系统干式蒸发器及管箱结构,每个系统 分别包括有系统出气腔、系统进液腔、系统过渡腔;该管箱主体ll包括法兰l、 筒体2、盖板3、圆柱4、均液板5、隔板6,其内的各部件均为焊接连接,在该 圆柱4内开设有螺栓孔7,隔板6与管箱主体11内壁均釆用角焊缝焊接,将管 箱主体11内分成I系统出气腔II、 I系统进液腔12、 I系统过渡腔13、 II系统出气腔ni、 n系统进液腔i12、 n系统过渡腔i13。如图3所示,管箱主体11与密封垫16、管板17通过螺栓14紧固在一起,管箱主休11的两个系统的 三个腔分别与干式蒸发器12的蒸发管19的管腔组成冷媒流通的管程。以I系 统为例冷媒即液态流体从进液管13通过均液板5分液后,进入I系统进液腔 12对应的管程进行热交换并发生流体状态变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在变化过程 屮,通过管箱主体11的I系统过渡腔13经管程最后换热后进入I系统出气腔 II,流经出气管15,完成蒸发器I系统管程冷媒换热流通的全过程。 该管箱主体11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 焊缝串气和气体外漏问题严重管箱内腔焊缝接头多,且多为角焊缝,且焊缝长,而角炸缝非全透性焊缝,不可避免地存在焊接缺陷,导致焊漏严重,焊漏率常在50% 80%以上,焊缝质量很难控制,是引起串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作时在管程冷媒系统压力卜,这种管箱主体ll的内焊缝的缺陷体现得更加明 显,隔板6与法兰1、盖板3、圆柱4的焊缝缺陷体现为系统间串气以及盖板3 上的螺栓孔7冷媒外漏,管箱主体环向焊缝的缺陷体现为冷媒外漏。2) 密封面防串气效果很差焊接吋常会将隔板和密封面焊伤(特别是串气 返工时),常使密封面的有效宽度局部明显减小(一般减小量在10% 50%),是 造成串气现象和串气隐患的重要因素。3) 密封面存在漏气隐患受机加工断面影响,机加工后密封面径向粗糙度不一致;角焊缝不能保证焊缝焊透;焊热应力的存在等综合影响,管箱的密封整体性差,会形成两系统问串气和密封隐患。4) 承高压能力差,整体密封性能差,管箱主体11与管板17装配后,难以 保证密封和串气(保压不合格率高,在20% 50%以上),特别是在机组使用系统 压力要求高的环保新工质时;管箱主体ll的密封整体性差,密封面加工后常有 粗糙度不一的现象,这时会体现为隔板串气(即系统间串通)和环向冷媒外漏, 特别是在使用新工质环保冷媒需系统工作压力高时,串气和冷媒外漏更严重, 即整体密封能力下降。5) 结构复杂、工序多、加工性差、效率低。加工工序多,包含数控气割、 手工气割(或剪切)、锯、磨、矫形、手工焊、专机自动焊、车、占、检漏等工 序;制作复杂,耗吋、耗人、耗材,效率低、 一次性产出合格率低于8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管箱主体及与干式蒸发器管板连接后 共同工作时,存在系统间防串气能力差、整体密封性差、存在串气和密封隐患、 在高压时密封能力降低而存在导致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缺陷,消除焊缝缺陷的 影响,提供一种解决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与管箱主体连接后共同工作存 在密封和串气及其隐患问题的整体式管箱主体结构,该结构加工性强,能减员、 增效、降耗。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 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构,包括内含有系统进液腔、系统过渡腔、 系统出气腔的管箱主体,在所述系统进液腔内设有均液板,所述管箱主体为一 体式整体结构。由于管箱主体是整体式结构,不存在有隔板直焊缝和法兰环向焊缝,因此, 也就没有焊缝的串漏和外漏及受高压后显现的泄漏隐患;整体式结构管箱主体不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主体上各处因没有焊缝的影响,其金属硬度都一样, 且管箱主体密封面可先于管箱腔体加工前加工,密封面的粗糙度容易保证一致,这样可使整体式管箱主体在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中有很好的密封整体性 和耐高压能力方面的表现。在所述系统进液腔内壁上设有朝向内侧的台阶,所述均液板周缘固设丁-该台阶上。均液板的位置在管箱主体的系统进液腔内,可起到均分液态冷媒的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管箱主体为整体 式一件结构;由于管箱主体为整体式结构,因此没有焊缝缺陷及焊伤密封面现 象,没有焊缝密封质量问题,管箱腔间不存在串气条件,解决了相邻系统管箱 腔体间串气和外漏的问题;同时整体式管箱主体具有加工工序简单的优点,其密封面的粗糙度和平面度容易保持一致,加之管箱主体没有焊接应力应变的影 响,因此其整体密封面的密封性强、耐高压能力强,解决了这类干式蒸发器相 邻系统间和同程腔体间串气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干式蒸发器焊接式管箱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3应用图1焊接式管箱的双系统干式蒸发器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整体式管箱主体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6为应用图4整体式管箱的双系统干式蒸发器主视图7为图6的左视图8为图6的俯视图9为实施例二整体式管箱主体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左俯视图; 图U为图9的右俯视图12为应用图9整体式管箱的三系统干式蒸发器主视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14为图12的左视图15为图12的右视附图标记说明1、法兰,2、筒体,3、盖板,4、圆柱,5、均液板,6、 隔板,7、螺丝孔,10、折流板,11、管箱主体,12、干式蒸发器,13、进液管, 14、螺栓,15、出气管,16、密封垫,17、管板,18、进出水口, 19、蒸发管, 20、管箱主体,21、均液板,22、盖板,23、台阶,II、 I系统出气腔,12、 I系统进液腔,13、 I系统过渡腔,III、 II系统出气腔,112、 II系统进液腔,ii3、 n系统过渡腔,ini、 in系统出气腔,ni2、 in系统进液腔,ni3、 in系统过渡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4到图8, 一种—"密封性能的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 构,包括内含有系统出气腔、系统过渡腔和系统进液腔的管箱主体20,在系统 进液腔内设有均液板21,该管箱主体20为一体式整体结构,在工艺加工方案上, 先加工管箱主体的密封面,再加工三个腔,以保证密封面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在系统进液腔内壁上设有朝向内侧的台阶23,均液板21周缘固设于该台阶23 上。本实施例是应用该种整体式管箱结构的双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主体20与 密封垫16、管板17通过螺栓14紧固在一起,管箱主体20的两个系统的三个腔 分别独立与干式蒸发器12的蒸发管19的管腔组成冷媒流通的管程。在I系统 循环中,冷媒即液态流体从进液管13进入I系统进液腔I2,通过均液板21分 液后,由均液板21将液态冷媒较均匀地分洒到管板17对应的换热管管孔上, 进入管腔,均液板21的位置设在管箱主体20的I系统进液腔I2内,固定于I 系统进液腔12的台阶23上,起着均分液态冷媒的作用;液态冷媒进入管腔进 行热交换并发生流体状态变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在状态变化过程中,通过管 箱主体20的I系统过渡腔13经管程最后换热后进入I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双系统及多系统干式蒸发器管箱结构,包括内含有系统进液腔、系统过渡腔、系统出气腔的管箱主体(20),在所述系统进液腔内设有均液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主体(20)为一体式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三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