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901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涉及以植物为原料的医药制品。它由药用活性部位和常规的药用辅料按常规的中药制剂工艺制成的口服制剂,其药用活性部位主要是由丹参、三七药材制备而成,1g的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含有丹参酮ⅡA1.79~9.01mg,丹酚酸B35.87~225.23mg,丹参素4.93~45.05mg,原儿茶醛0.10~4.50mg,三七皂苷R13.14~22.50mg;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的重量比为4~20∶80~500∶11~100∶0.2~10∶7~5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药物,对防治老年痴呆症疗确切;产品的有效成分组成、含量和比例明确,产品质量可控和可操作性好;可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植物为原料的医药制品,具体涉及用于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
技术介绍
老年痴呆是早老期与老年期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人格变化为特征地一种病症,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简称AD)、血管性痴呆(简称VD)、混合型痴呆和其它如外伤、帕金森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症的90%以上。AD的病理改变主要以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为二大病理标志,前者主要与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纤维化和沉积关系特别密切。老年斑的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肽(β-AP),它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在加工修饰过程中经不同的剪切方式形成氨基酸残基所组成,β-淀粉样肽的聚集和纤维状沉积产生的神经毒性被认为是A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干扰β-淀粉样蛋白形成和沉积的研究将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自由基损伤作用对AD的发病过程有显著影响,并被认为参与AD病人脑细胞的死亡过程,抗自由基作用可以减轻痴呆病变的发展,因此抗氧化剂有预防和治疗AD的作用。现有治疗老年痴呆的西药主要为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的药物,如他克林(tacrine)、Donepezil、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由于存在肝毒性以及对症状却不对病因的治疗模式产生不稳定的疗效,使其使用倍受争议。另外促代谢药物、激素疗法、抗炎治疗、抗氧化剂、抗淀粉样蛋白、钙通道阻滞剂、抗脑缺血等均探索性地用于AD与VD的治疗,疗效有待肯定。中国专利CN1546112A公开了复方丹参片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情况主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为主,其工艺及质量标准均为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而制定的,由于其工艺条件决定了其药物的活性成分组成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均较低,致使对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疗效不理想;CN1348815A专利也提到了一种复方丹参滴丸可应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但是采用该专利所说的复方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所提取的活性成分中无丹参酮IIA等脂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很少,主要是含丹参素,所以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效果不佳,而仅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我们以丹参药材(产地山东,取五个不同的批号041105、041106、041202、050101、050104)和三七药材(产地云南,批号041204)按2005版药典复方丹参片项下制备,丹参加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为稠膏,备用;药渣加5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为稠膏,备用;药渣加水煎煮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为稠膏。三七粉碎为细粉,与上述浓缩浸膏混匀、干燥得干品。以丹参药材(同制复方丹参片的五个批号,产地山东,批号041105、041106、041202、050101、050104)和三七药材(产地云南,批号041204)按2005版药典复方丹参滴丸项下,丹参、三七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干燥得干品。上述二种方法制得的药用活性部位1g干品,测定丹参酮II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三七皂苷的含量结果见表1。表1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药用活性部位1g干品成分测定结果(单位mg/g)由此可见,复方丹参片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丹参酮IIA(C19H18O3)的含量在0.96~1.12mg/g、丹酚酸B(C36H30O16)含量在24.8~28.08mg/g,制备的复方丹参片均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复方丹参片项下规定每片含丹参酮IIA(C19H18O3),不得少于0.20mg,含丹酚酸B的量不得少于5.0mg的要求,即相当于1g药用活性成分的干品中含丹参酮IIA不得少于0.9mg,丹酚酸B不得少于22.5mg。但作为药用治疗老年痴呆症则其含量偏低;复方丹参滴丸无丹参酮IIA成分,丹酚酸B含量偏低。文献“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1)19报道了丹参酮IIA能抑制脑缺血引起的脑细胞损伤,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脑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文献“Phytomedicine”2003,10(4)286在大鼠局灶脑缺血研究中发现,丹参酮可缩小脑组织缺血面积,缓解脑缺血引起的症状,有脑保护作用。在文献“Free Radic Biol Med”1996,20(6)801中认为丹参酮对大鼠脑微粒体Na+-K+-ATP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可见,丹参酮IIA是防治AD和VD的有效成分。文献“药学学报”1992,27(2)96和“Acta Pharmacol Sin”2000,21(8)463报道了丹酚酸B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而且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学学报”2000,35(12)881-885丹酚酸类混合物对脑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突触体Giu释放,并有清除氧自由基(ROS)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等作用;“医药导报”2004,23(6)355认为丹酚酸对小鼠大鼠等动物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缩小缺血面积,减少脑组织中MDA含量,缓解由于脑缺血引起的行为学障碍,并对由此引起的记忆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化学物质损伤记忆获得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见丹酚酸B为代表的丹酚酸类成分是防治AD和VD的有效成分。在文献“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7,14(1)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0,10(3)20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5)297;“药学学报”1982,17(3)22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9)565;“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6)370;“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4)31在分别报道了丹参素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血浆乳酸含量;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可显著舒张动物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合成与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血管物质;通过对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抑制钙内流产生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可见,丹参素也是防治AD和VD的有效成分。众多的文献中华医学杂志,1973,53(4)204-205.苏州医学院学报,1982,21-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A),昭58-83619,1983-05-19.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198-200.Acta Univ.Palackianae Olomucensis,1958,2(14)135-143.报道了原儿茶醛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氧化、抗炎等作用。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了原儿茶醛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作用,清除率和抑制率均高于丹酚酸B。故原儿茶醛也是防治AD和VD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成分。文献“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876报道了三七总皂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可减轻细胞对A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反应和促进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对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有拮抗作用;另外,在文献”药学学报”2005,40(5)385;“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由药用活性部位和和常规的药用辅料按常规的中药制剂工艺制成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1g的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含有丹参酮ⅡA1.79~9.01mg,丹酚酸B35.87~225.23mg,丹参素4.93~45.05mg,原儿茶醛0.10~4.50mg,三七皂苷R13.14~22.50mg;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的重量比为4~20∶80~500∶11~100∶0.2~10∶7~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由药用活性部位和和常规的药用辅料按常规的中药制剂工艺制成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1g的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含有丹参酮IIA 1.79~9.01mg,丹酚酸B 35.87~225.23mg,丹参素4.93~45.05mg,原儿茶醛0.10~4.50mg,三七皂苷R1 3.14~22.50mg;丹参酮II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的重量比为4~20∶80~500∶11~100∶0.2~10∶7~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1g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含有1g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含有丹参酮IIA 2.83~9.01mg,丹酚酸B53.81~225.23mg,丹参素7.85~45.05mg,原儿茶醛0.16~4.5mg,三七皂苷R1 3.14~22.50mg;丹参酮IIA∶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的重量比为6.3~20∶120~500∶17.5~100∶0.3~10∶7~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1g药用活性部位干品中还含有隐丹参酮1.52~9.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楚源林青黄琳肖晓丽王德勤陈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