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7530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该药物以黄芪、水蛭、玉米须、芡实、金樱子、益母草、蝉蜕、山楂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分别用水提、制得浸膏粉或直接烘干、粉碎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再制成丸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对脾肾亏虚或夹水湿内停或夹瘀血阻络证为主的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技术介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情进入临床DN期后很难逆转。国外报道约40%的1型DM和5~20%的2型DM患者可以发生DN。国内报道对642例糖尿病人的肾脏病变调查表明,DN的总发生率为47.66%,其中早期为34%,临床DN为13.5%。在美国透析病人的30%为DN患者,因DN导致尿毒症死亡者约占DM病人(诊断年龄在31岁以下)的27%~3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1~2000年住院的24,496例DM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占所有DM慢性并发症住院患者的33.6%,因DN导致尿毒症死亡者约占DM病人总数的27~31%。因此,DN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重要因素,也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治疗DN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治疗DN上,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段主要是控制高血糖、减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压、低蛋白饮食及纠正脂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有关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中医各家虽众说不一,因此所设计方剂不仅组分不同,而且组分含量差别也较大。张丽萍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上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糖肾宁汤[张丽萍.糖肾宁汤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7)409-411],该汤剂由黄芪30g、太子参12g、淮山药15g、茯苓15g、熟地黄12g、生地黄20g、黄精12g、金樱子20g、芡实20g、制大黄15g、丹参15g、水蛭6g、当归尾20g、益母草30g配伍制成,处方较大,且为汤剂,服用及携带受限。关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国知局的专利文献中先后公开了各种中药复方。其中,CN1424100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10~20黄精8~15山茱萸6~13水蛭0.15~1酒炙大黄4~10川芎7~15牛膝7~15制备的复方;CN1431001专利申请公开了以黄芪4~9山茱萸1~4地黄2~6酒大黄1~4葛根3~7泽泻2~6丹参3~8益母草2~6桃仁1~4太子参3~7枸杞子2~6制备而成的复方;CN1289610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20-40、白术15-25、大黄5-15、熟地25-40、山萸肉5-15、五味子15-25、金樱子5-15、赤芍15-25组方配伍制成胶囊或丸剂;CN1347714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20~65%太子参5~30%女贞子5~15%枸杞子10~30%水蛭10~14%大黄5~30%可以制成散剂、胶囊剂、丸剂或片剂;CN1634328专利申请公开了由生黄芪15~45克,制附子10~20克,制大黄10~20克制成的复方;CN1726967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6-15g、葛根6-15g、灵芝6-15g、女贞子6-15g、大黄4-12g、丹参6-15g制成的中药制剂;CN1569180专利申请公开了虎杖4.5~5.5份、黄芪3.0~3.5份、肉桂0.5~1.5份制成的中药制剂;CN1686291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270克、茯苓135克、山药60克、紫河车60克、龟甲60克、牛膝60克、山萸肉60克、车前子135克组成的复方;CN1726967专利申请公开了由黄芪6-15g、葛根6-15g、灵芝6-15g、女贞子6-15g、大黄4-12g、丹参6-15g制成的中药制剂;CN1754546专利申请公开了由山茱萸2-15份、生地1-12份、黄芪5-30份、益母草4-20份、鬼箭羽2-10份、黄芩3-15份、槐花2-8份、僵蚕2-10份、和余甘子1-4份制成的中药制剂。上述众多专利组方专利技术人经过药理药效实验证明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什么没一个能脱颖而得到普遍认可,这说明有必要对组方进行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才能开发出效疗确切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本专利技术人在《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肾康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NO、TGF-β1的影响》的论文,文中公开了所述的“肾康丸”由黄芪、水蛭、玉米须、芡实、金樱子、益母草、蝉蜕、山楂等八味原料药配伍组成,同时通过实验对“肾康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对“肾康丸”进行了方解,但未涉及“肾康丸”的组分含量和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该药物对脾肾亏虚或夹水湿内停或夹瘀血阻络证为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补气虚、滋肾阴、化瘀血、利水湿、扶正培本、药膳同源的天然食用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抑制人肾小球MC增殖,抑制基质过度生成,下调细胞表面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并通过降低过氧化物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氧自由基对肾脏微血管的损伤,同时通过改善肾脏微循环,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减轻尿蛋白的排出。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5~90份、水蛭3~20份、玉米须15~90份、芡实10~60份、金樱子10~60份、益母草9~30份、蝉蜕3~30份、山楂10~60份。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配方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黄芪20~60份、水蛭5~15份、玉米须20~45份、芡实20~45份、金樱子20~45份、益母草10~20份、蝉蜕10~20份、山楂20~45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其中最佳重量份数为黄芪60份、水蛭10份、玉米须30份、芡实30份、金樱子30份、益母草15份、蝉蜕10份、山楂30份。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黄芪为豆科,拉丁文为Radix Astragali,较好选用产于内蒙古或山西的黄芪(亦称北芪)。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生产方法是 (1)将净制的将玉米须和益母草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加热提取2小时,滤过,第二次,残渣加6倍量的水再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的提取液,浓缩至1∶1时离心,取上清液,再浓缩至比重为1.2,喷雾干燥,得浸膏粉;(2)将净制的黄芪、水蛭、芡实、金樱子、蝉蜕和山楂70℃烘干,粉碎成细粉;(3)将步骤(1)所得浸膏粉与步骤(2)所得原料粉混匀制得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活性组分。上述方法所制的活性组分与医学上常用的辅料混合可制成丸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其中,将所制的活性组分用冷水泛丸,烘干,制丸,包黑色氧化铁衣,川蜡打光,分装,得丸剂;在所制的活性组分中加入硬酯酸镁1%-4%,混合,再加入95%乙醇6ml制软材,过筛,得颗粒剂,或者再压片,制得片剂;在所制的活性组分加入糊精20-50g,混合均匀,直接填充空胶囊,得胶囊剂。本专利技术所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剂,处方中重用黄芪,补益肺脾肾之气,利水消肿为君药;芡实、金樱子补脾益肾,固摄精微为臣药,三药合用能补气健脾益肾以固本。水蛭破血逐瘀,攻逐久积之瘀滞,益母草活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5~90份、水蛭3~20份、玉米须15~90份、芡实10~60份、金樱子10~60份、益母草9~30份、蝉蜕3~30份、山楂10~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15~90份、水蛭3~20份、玉米须15~90份、芡实10~60份、金樱子10~60份、益母草9~30份、蝉蜕3~30份、山楂1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黄芪20~60份、水蛭5~15份、玉米须20~45份、芡实20~45份、金樱子20~45份、益母草10~20份、蝉蜕10~20份、山楂20~4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黄芪60份、水蛭10份、玉米须30份、芡实30份、金樱子30份、益母草15份、蝉蜕10份、山楂30份。4.权利要求1、2、3所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1)将净制的将玉米须和益母草水提2次,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加热提取2小时,滤过,第二次,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连波魏凤环佟丽肖炜龙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